1943年冬,一个晚上,新四军南通县区中队一行20多人护送金沙区教导员王玉杰等10多名同志前去参加抗日骨干会议。
为什么需要护送?

因为要通过日军的封锁线,过河时要经过一个日军据点。
他们很快就到了桥边。桥的南边就是鬼子的据点,驻着10多个日本鬼子。他们不用过桥,只需从桥的北端悄悄绕过去就行。即使这样,班长季诚认为也不能大意,得先去摸清情况。
于是,他让联络员通知王教导员等人就地隐蔽,自己带着3名战士前去探路。4人趴在地上,贴着冰冷坚硬的土路,悄悄向前摸去。
伸手不见五指。
突然,季诚听到叽里哇啦的说话声,心里猛地—惊。原以为天黑好行动,没想到差点就撞上鬼子的枪口。他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看去,隐隐约约,像个土坡,上面有八九个身影,好像还有一挺机枪。糟了,根本不是一般的敌人巡逻队。季诚趴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此刻,让联络员跑回去通知后面的人已经来不及了,可只要这里一动,敌人在高处一开火,就要吃大亏。四周很安静。正在季诚想办法的时候,突然,从身后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
“季诚,怎么回事?”
这一问,在夜中格外清晰。
“嗒、嗒、嗒”日军的机枪就响了。
季诚一个侧身翻滚,同时,从腰间拔出—枚手榴弹,向敌机枪投去。另外3名战士也操起步枪,开始射击。“轰”,手榴弹在敌人中间炸开了花,几个鬼子发出了惨叫。
但是,日军仗着人多和地利的优势,疯狂还击。弹雨压得季诚他们抬不起头来。后面的王玉杰等人听到前面开了火,急忙回撤,绕道而行。可是,两名战士子弹打完后,不幸被日军击中,当场牺牲。在战斗中,季诚和另一名战士的子弹也快打完了。
季诚看到身边不远处就是斜坡,下面就是河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他一个大翻身,顺着斜坡“哧溜溜”滚了下去,身上的大棉衣裹住了身体,一下子滚到了河里。
另一个战士来不及撤退,被日军的子弹击中,也牺牲了。
季诚泡在寒冷彻骨的河水中,还穿着棉衣棉裤,冻得浑身发抖。好在棉衣棉裤在河水中还有一些浮力,他在河中间没有沉下去。就这样,他在河中间坚持着。
由于河水冰冷,日本鬼子没有下河来搜捕,只一个劲儿在周边搜查。
过了很久,他们才撤退。季诚已冻得麻木,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黎明前夕,季诚醒了。他从河里慢慢地爬了上来,找到了附近的一个支持抗日工作的老乡家,敲响了家门……
在老乡的照料下,他的身体很快就恢复了。半个多月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了部队。
这一年,他才17岁。
回到部队后,他英勇作战,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还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后,留在南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