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业的尽头是造车:天才少年李一男的最后加一次创业

李一男宣布“造车”,莫名想到金庸老先生笔下的一个反派:欧阳克。

那一年,李一男22岁,正在读研二,他是天才少年,15岁就入读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进入华为实习,原因是当年华为的宣传,“绝不让雷锋吃亏”。

23岁,研究生毕业,李一男正式进入华为。

李一男创造了一个华为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入职两天时间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五年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

这个副总裁,是主管技术的副总裁,可以说,这是对李一男“技术天才”的认证;而李一男也没有辜负任正非的厚望,他以一种独裁的方式,砍掉了当年的CMDA研发小组,带领华为all in GSM路线。

这一战,使华为从一家在国内略有名气的通信企业,成为了世界知名的通信企业。

如果说,之前的李一男还只是华为内部的技术人才,那么到了此时,他已然是国内顶尖的技术专家之一。

另外,他还有一个“虚名”,任正非的干儿子,华为内部公认的任正非继承人。

创业的尽头是造车:天才少年李一男的最后加一次创业

还记得欧阳克的出场吗?

还是少年的欧阳克一出场就和一灯大师的三弟子武三通打成了平手,论武学论才情,欧阳克都要比同一辈的郭靖杨康高出很多。

而白驼山少主的身份,也赢在了起跑线上。

可惜,天赋甚高的人,无法理解“凡人”的“愚蠢”。

欧阳克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黄蓉不选自己,而选择了又笨又没钱的郭靖;李一男也没办法理解,为什么任正非要把自己调离熟悉的技术岗位,而去了市场部门。

2000年,因为这一纸调令,网上传出了很多版本,比如李一男指着任正非的鼻子:“我忍你很久了。”

又或者任正非大怒,“给你副总裁你都不干,想造反吗?”

当然,比较确实的传言,是李一男去意已决,在华为内部的刊物上发表了《内部创业个人声明》说,自己希望可以在一个小公司中比较 “自由” 的工作。

任正非最终同意了李一男的离职,还带领高层给李一男践行,最终,李一男在北京创立了港湾网络。

因为属于内部创业,任正非还把华为在北京的代理业务交给了李一男。

创业的尽头是造车:天才少年李一男的最后加一次创业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这似乎还是一个其乐融融的结局:老父亲依然在盯着儿子的发展,希望有朝一日,儿子能明白他的苦心。

可惜,儿子并不明白。

技术天才李一男充分展示了他的另一面:2003年,港湾的销售额到了10亿元,要知道,这家公司才创立了3年。

李一男脱离了金庸大男主的故事套路,李一男的故事里没有穷小子逆袭,没有什么武功秘籍绝世高手的扶持,有的,是天才少年,出手就是震惊众人。

对于李一男来说,无论是经商还是技术研发,他都要做那个人。

但是,还记得李一男当时为什么进华为吗?因为“绝不让雷锋吃亏”。在这里,可以猜想的是,李一男心中的“雷锋”,不仅仅是苦干帮助人的人,而更应该是技术能力出众的人。

李一男带着自己的港湾网络开始进入技术研发领域。

没有人?好办,从华为挖人。

做什么?好办,华为什么卖的好,我就做什么。

任正非的选择也很简单,成立“打港办”,不惜一切代价,就算亏本,也要从港湾网络手里把订单抢下来。

同时,发起专利侵权诉讼,起诉港湾网络。

最终,2006年,任正非收购了港湾网络:李一男再次回归华为。

创业的尽头是造车:天才少年李一男的最后加一次创业

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在于:无论亲儿子做了多少错事,总有老父亲来帮忙收尾。干儿子嘛,就不好说了。

就好像无论欧阳克做了多少烂事,欧阳锋第一刻赶过来,关心的永远是,克儿有没有受伤。

王思聪无论怼了什么人,掀起多少风浪,现在,还是万达的董事。

李一男这次再回到华为,还是副总裁,但是却不再是技术或者市场的副总裁,而是华为终端公司副总裁。

两年期满,李一男再次从华为离开,这一次,无声无息,无风无浪。

上次,李一男的高光时刻,应该是小牛智能电动车发布会。

2015年4月,李一男公布了他的新创业项目:电动自行车。当年,他说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业。

2015年6月,李一男在北京为旗下的首款产品举办了发布会。

曾经的天才少年春风得意。

2天之后,天才落入谷底: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刑事拘留,之后判刑两年6个月。

创业的尽头是造车:天才少年李一男的最后加一次创业

应该说,近三年的牢狱之灾并没有让李一男失去外界对他的信任。

2018年三月,出狱之后的李一男就宣布加盟梅花天使创投并担任合伙人职务。

紧接着,在2021年12月,李一男再次面对媒体,宣布发布NIUTRON(牛创新能源)新品牌,宣布新车正在调试,2022年9月正式上市。

从时间节点来看,李一男为了新能源电动车已经准备了很久,

新工厂的地址在原来的大乘汽车工厂,在常州,李一男的解释很简单,原来的小牛电动车就在常州。

选择原来的大乘汽车工厂,对李一男或者说新品牌自游家来说,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毕竟,只要将原来的大乘工厂的生产线进行相应的改造就可以了,可以为自游家省下一大笔重新建造新工厂的钱。

创业的尽头是造车:天才少年李一男的最后加一次创业

对于造车来说,所谓的方向问题,现在似乎已经不再是问题,已经有厂商证明了自己:无论是什么技术路线,只要“打中”用户的痛点,都会有不错的成绩。

目前最重要的是钱的问题。

李一男对钱倒是很乐观,目前自游家汽车A轮融资总额5亿美元(约32亿人民币),相比之下,这点钱有点寒酸。

毕竟,去年雷军说准备了100个亿美金进军造车,而李斌也说过,现在要准备200亿才考虑造车,陷入危机的恒大汽车,曾经说过,450亿的预算给造车。

区区32亿进军造车行业,还不够大佬们的零头。

不过,李一男说现在不愁钱,他说,造车需要30亿美金,现在他还差25亿美金,不过,并不发愁。

当然,是不是真的不发愁,还要等到交付的时候才能知晓。

人生经过起落的李一男,找到了另一个赛道,看起来,这次和华为没有太多关联。

“用新的视角,理解美好出行的未来。”这是自游家面对媒体时,特别强调的一句话。在众多新造车的“口号”中,这句话显得特别谦卑和客气,这也许是李一男在低谷之后对现实的态度:希望能给予未来出行的一个全新的体验。

欧阳克不懂现实的残酷,最终丧命,看来,李一男懂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