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你室内不迷路!穗港科研团队首创真正的消费级室内驾车导航

“人类可以找到去月球的路,但仍然会在商场里迷路。”孙涛每次去商场都会迷路,“对于我来说,大型商场就像是迷宫,还有高铁站,总是找不到想去的出口。”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想在商场里找到一家网红店,想在停车场找回自己的车,想在机场找到最近的登机路线,想在医院里找到要去的科室,但手机里的GPS导航系统偏偏在这个时候不“香”了。这是因为目前卫星定位信号难以穿透多层建筑物,导致在室内的精确度偏低,实在是爱莫能助。为了帮助大家在停车场、医院、商场、候机楼等这些大型建筑物内顺利“识路”,一个集合粤港科研力量的产品在广州诞生了。

源头在香港,发展在广州

码石,一个让你不迷路的团队

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孵化企业——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创新技术型企业。它旗下的标杆产品“识路SeekLane精准位置服务平台”,可以为医院、博物馆、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停车场等大型室内场景,提供室内外一体化地图、定位、导航等位置物联服务。

让你室内不迷路!穗港科研团队首创真正的消费级室内驾车导航

码石科技团队的诸多成员来自港科大,还有很多是世界各地名校归国留学生,以及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生。由于目前卫星定位信号难以穿透多层建筑物,手机里的GPS导航在室内的精确度偏低。码石科技看准这一痛点,基于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在室内定位、轨迹跟踪、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等方面多年的研发成果,推出精准室内位置服务平台。

让你室内不迷路!穗港科研团队首创真正的消费级室内驾车导航

精准的室内定位导航能帮助我们“识路”,迅速找到目的地。而让实验室中的研发成果“识路”,成功对接企业实现产业化,也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介绍,这个精准室内位置服务平台最早的技术来源是香港科技大学,后来相关的技术研究转到了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再由研究院运营的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入驻团队将其产业化。这个项目从香港“走到”广州,从基础科研成功迈向产业化,高民将这个过程比喻成为“点线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技术科研就像一个点,一个技术就相当于一条线,它可能需要很多个技术点;集合了多个技术研发而成的产品,就相当于一个平面;而一家成功的公司的运营,则需要组合多个方面,相当于一个立方体。”高民表示。

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每一天都在克服困难

“在地图引擎方面,我们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及生态合作总监孙涛告诉南都记者,“自行研发室内地图引擎,这在国内是为数不多的,而且地图引擎渲染效果好的,更是屈指可数。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才有了今天的在国内绝对领先的地图引擎渲染效率以及地图渲染效果;定位算法方面,我们也是独树一帜,没有采用目前普遍被大家使用的指纹定位算法,而是自创了一套Trace+算法,该算法具有定位精度高,实时性好的特点,解决了传统室内定位算法不能处理车辆高速行驶的室内驾车导航的问题。目前识路的室内驾车导航系统,为全国几百所大型停车场提供了室内驾车导航服务;蓝牙定位硬件方面,我们为了打磨长续航、室内外一体化定位系统,已经推出了六代产品,每一代产品都是工程师们呕心沥血的成果。如果说研发中遇到什么困难,我觉得每一天都是困难的。克服困难靠的是团队小伙伴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对技术和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因为大家的执着,才有了我们识路产品今天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模样。”

让你室内不迷路!穗港科研团队首创真正的消费级室内驾车导航

“识路(Seeklane)”精准室内位置服务平台,主要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众号、APP等载体,致力于在大型园区、交通枢纽、大型医院、博物馆、商业购物中心以及室内停车场等六大场景,提供便利精准的室内位置服务,能够为这些场景提供精细化的地图服务、地图导览服务,高精度、高可用的定位导航服务,与场景信息系统整合,以及支持基于位置的管理服务。满足找人、找车、找地方、找服务等需求,以及日常运营管理需求。

码石科技已经通过了中国赛宝实验室的权威认证,真正实现了米级的蓝牙室内定位导航,首创真正的消费级室内驾车导航,独创的Trace+算法能保证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导航服务具有极高的鲁棒性、极好的场景兼容性和极佳的交互性。

码石科技自主研发的SeekLaneMap地图引擎,可以在面对多栋建筑等复杂的场景下,高度还原建筑模型与精细化定制内饰模型,为用户呈现建筑物、装修内饰、展品等更真实的立体多维形象。

观察

粤港科研力量正不断走向融合

大湾区已是世界级科创中心

在2021年12月落幕的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上,高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的粤港科研合作已经不能和几年前同日而语。他分析道,近年来,掌握前沿科研成果的多所香港高校纷纷来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办学,包括位于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学、东莞的香港城市大学等。在这一种趋势下,粤港两地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两地科研力量正不断走向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科创中心”,高民认为,虽然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跟国际最顶尖水平仍然有一些差距,但大湾区已经集聚了很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在基础科研上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成果,也涌现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公司和企业,其中一些逐步进入甚至完全进入了“无人区”。

高民高度评价了大湾区近年来在推进粤港澳三地之间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说,大湾区的科技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前存在的科研资金过境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香港的科学家可以在香港申请国家科研项目并且获得资金,对于科研的开展是很大的推动和促进。此外,在数据联动和科研设备共享共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过去五年里,共有超过200个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使用广州超算,大大促进了香港的科研,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广州超算有光纤专线连接到霍英东研究院,而研究院方面又有专线连到港科大,可以说,香港的大学任何一个老师使用广州超算跟使用局域网差不多。”高民说。

高民还表示,目前很多专家学者都很关心如何将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这里面有很多方法和思路,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希望能够在广州南沙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转化路径,也期望能够将南沙打造成“硅谷”,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可以围绕在大学周边成长、壮大,变成世界级的公司。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