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管理情绪

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管理情绪

作者 | 樊登读书 · 青石

主播 | 樊登读书 · 杨枪枪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你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答案里,不约而同的都会提到一条:“控制情绪的能力”。

情绪与我们如影随形,懂得控制情绪的人,实际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做情绪的奴隶,而是做情绪的主人。

遇事不急不躁,沉稳应对;做事踏实可靠,言行一致,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高手。

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管理情绪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野马效应”。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他们专门吸野马的血,而野马无法摆脱他们,从而造成许多野马被折磨致死。

但其实,蝙蝠吸的血远远不足以让野马死亡。

野马真正的死亡原因,是蝙蝠吸血时他们本身的过度反应,他们的暴怒和狂奔导致了他们的死亡。

至今仍然让人触目惊心的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便是这个效应的真实写照。

乘客因为车辆已经驶过自己的目的地,与司机产生了争执。

之后两人逐渐情绪失控,争执从言语攻击上升到了肢体冲突,最后导致车辆失控,坠入江中。

二者的争执,造成了十五条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

坐过站,这件事本身绝无可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造成这样结局的,正是乘客和司机在争执中的情绪失控。

双方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就此变成了事故。

亚里士多德一贯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性伟大的地方在于克制。

一旦任由情绪泛滥,人就会沦落为情绪动物,失去理性自考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可能会犯下许多后果难以估量的错误。

自己的一时冲动,终要用一世的悔恨来弥补。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让爱生气的孩子做一件事,每当他生气的时候,便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不久后钉子钉满了篱笆,父亲让他若一天不生气便取下一颗钉子。

久而久之,钉子全取下了,但留下的痕迹却一直都在。

俗语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不经意之间没控制好的情绪,可能会在亲近的人心中留下一个个“钉子的痕迹”。

恶语伤人仅在须臾之间,慰藉疗伤却要海枯石烂。

所有的坏情绪,最后买单的都是自己。

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管理情绪

有一个关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趣事。

季羡林先生与臧克家一同在饭馆里吃饭。一个小男孩在旁玩耍,不小心摔倒了。

季羡林便扶他起来,但孩子的母亲却认为是他推到了自己的孩子,便开始恶语相加。

但是,季羡林却不争辩,不恼怒,由孩子的母亲发泄情绪。

直到周围的人再也看不下去,开始帮季羡林说话,事情才得以解决。

之后,臧克家询问他为何不争辩,季羡林只是笑着回答:

“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何必争辩,扰了自己的心情呢?”

一代国学大师的风度自此跃然于纸上。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荀子所提的修身之道,告诉我们不应被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判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追求的至高境界,告诉我们情绪稳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管理情绪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直以其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为人津津乐道。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是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严格要求。

对抗洪秀全的奇功让他步步高升,但他从来没有被这样的功勋冲昏头脑,而是始终冷静且克制地处理每一件事务。

他的个性,在一件轶事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乘坐的四抬轿子与某官员乘坐的八抬轿子,在一个巷子里相遇。

这位官员看是四抬轿子,认为对方身份比自己低,便让轿夫把曾国藩从轿子里拉出来打了一耳光。

但之后发现对方是曾国藩,慌忙下轿,叩头谢罪。

然而曾国藩却并不动怒,反而笑着把他扶起来。

遇到糟心的事情,曾国藩选择一笑置之。

这样不仅赢得了别人的好感,更是减少了不必要的冲突。

从而为自己节省了时间精力,能够去处理更多更重要的事物。

不拘小节者,方能成就大事。

无论是季羡林还是曾国藩,正是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造就了他们的高尚人格,让他们名留青史。

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管理情绪

正确认识情绪,是实现情绪控制的第一步。

有一句被人们奉为圭臬的毒鸡汤:

“成年人的世界,早该把情绪戒了。”

这是一种情绪的过度污名化,视情绪为洪水猛兽,试图强行用理智去压抑我们本能的情绪。

表面上这会让我们成为一名“不动声色”的成年人,但实际上不过是差一根致命稻草的骆驼而已。

网上最近有个很流行的词汇,叫做情绪自由。

它的内涵在于,不应做情绪的奴隶,而应是做情绪的主人。

而掌握情绪,从来不是压抑情绪。

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管理情绪

《奇葩说》里,詹青云的观点更是一针见血:

“最重要的情绪管理,是你要相信没有任何一种情绪不应该。”

堵不如疏,我们应当认识到有情绪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蔡康永所说:“承认自己是个有情绪的人,也承认别人是有情绪的人。”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我们与正常情绪和解;我们需要避免的,是我们被极端情绪控制。

如果你也很难和自己的极端情绪相处,那我建议你看看以下几个方法:

(1)“十二秒原则”

我们在气头上的时候,这样的愤怒往往只能维持十二秒,熬过这十二秒,情绪就能得到缓解。

在每次冲动的时候,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默数十二秒。

这样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减少因为一时冲动带来的错误。

(2)“情绪二八定律”

任何一次发怒,百分之八十都是基于平时的积累,只有百分之二十才是事情本身。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就注意合理发泄。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及时与身边人沟通,也可以定期静下心来冥想,或者出门散散心。

没有那百分之八十的积累,就不会有那百分之二十引起的怒火。

(3)换位思考

法国穆兰兄弟公司经理人约翰·威尔的女儿十分叛逆,让他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女儿与一名男生接吻,他气得暴跳如雷。

他的妻子劝他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女儿的感受。

于是他决定先冷静下来,与女儿交流一下。之后才发现,女儿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才做出了那样的举动。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威尔没有换位思考,去与女儿交流,他的怒火必将伤害到女儿,或许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在这种时刻,换位思考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像威尔一样和对方及时交流感受,也可以自己先冷静下来思考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做。

当明白了对方的感受之后,自己的情绪也就消散了。

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管理情绪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东尼·罗宾斯说过: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和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

当我们实现了情绪自由,再看一看这个世界。

就会发现,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消极情绪,也没有那么多让我们冲动的事情。

管理情绪,带来的不仅仅是平和的心境,更是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重新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视角。

点个「在看」,愿你能成为情绪的主人,获得真正的快乐。

作者 | 青石,致力于做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00后青年作家。

主编 | 阿医

排版 | 郑向北

音乐 | Lemonjam - Love 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