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代表风采】耿耿忠心 尽其所能 绽放履职担当的幸福之花 ——记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作者:四川人大
【代表风采】耿耿忠心 尽其所能 绽放履职担当的幸福之花 ——记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一名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对这句话颇有感触,并一直身体力行着。

2017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会上,耿福能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中药材产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几次插话询问,了解种植附子有没有市场,市场是否稳定。耿福能回答说:“有市场,非常稳定,北京有多家医院定点采购我们布拖附片。”“散会时,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握住我的手,对我说,‘中医药大有可为,好好干!’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说起4年前的一幕,耿福能仍难掩激动、喜悦的心情,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守正创新,走好发展中医药产业这条路子的信心与决心。

履职尽责 字里行间透露出为民那片情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来自不同的行业。如何正确履职,发挥好代表的作用?耿福能的理解是,要发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基层的特点和优势,把人民群众真正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找出来,具象化成建议提出来,并让这些建议落到实处,成为早日解决问题的有效推动力。

【代表风采】耿耿忠心 尽其所能 绽放履职担当的幸福之花 ——记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耿福能的老家在四川省大凉山,这里曾是脱贫任务最艰巨的“三区三州”之一。作为一名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基层代表和医药企业家,耿福能始终坚持“从基层中来,到田间里去”。他深知,人民是企业发展的土壤,只有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企业更好地发展。为此,耿福能创立了“好医生”品牌,初心和理念就是“做好人,制好药”,做形象好、品质优、负责任的企业。这不仅是身为企业家的责任,更是源于他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所怀抱的一份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1996年开始,耿福能带领好医生集团坚持不懈地在大凉山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按照“提供良种、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创新方式对中药材推广种植,最大限度地降低种植户的种植风险。2014年,正值四川省工商联部署精准扶贫工作,耿福能主动选择了地图上最边远,存在困难最多的几个村。他说:“试一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帮上忙。”就这样,他把先进的种植模式和经营理念带到大山深处,一点点撬动了根植于这片土地的绝对贫困的“毒种”。

谈及为何20多年来始终坚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时,耿福能感慨到:“很多年前,我去过一个村子。当我看到孩子们冬天在雪地里跑,脚上冻得全是红色的血印子时,心里很难过。我的家乡还是那么贫穷,我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多挣一些钱,力所能及地帮到他们。”

产业脱贫 为乡村百姓撑起致富那片天

生于凉山州的耿福能,对大凉山地区的彝族群众和一草一木,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随着当选人大代表,他参与家乡建设、造福彝族群众的决心愈加坚定,责任感也愈加强烈。

【代表风采】耿耿忠心 尽其所能 绽放履职担当的幸福之花 ——记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从当选凉山州人大代表,到成为四川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耿福能深知平台越高、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越重。自2003年开始,耿福能结合工作调研等情况,先后提出贫困地区如何加大扶贫力度、民族医药产业如何加快发展、增加彝区三房改造投入资金、资源开发保障当地居民收益、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和就业、中医药产业如何助力区域地区发展等近30项代表建议。

2013年,耿福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有了先前的履职经验,他很快进入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角色,以更加勤勉的工作态度和更加务实的实干精神投入到代表履职实践中。他推动凉山州9个县种植川续断、附子、金银花、木香、大黄、一枝黄花等中药材,面积达3万多亩,带动1.5万户7万多群众走上稳定脱贫奔康的道路,并吸引全国18个县市开始种植有关中药材。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火灯村位于凉山州布拖县,地处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曾经饱受贫穷的困扰。耿福能带领好医生集团团队积极引导、典型示范,免费为当地群众提供中药附子良种,赠送生产生活物资和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等,得到了彝族群众的认可和欢迎。由于种植附子收入是传统农作物的5倍以上,全村每年种植附子收入达100多万元,并在2020年以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的贫困历史。

2021年9月,金秋花开,耿福能前往火灯村调研,再一次看到了村民喜获丰收的笑脸。村支部书记马查阿俄种植的4亩附子长势良好,交到好医生附子收购点,当天就领到收购款28784元。谈及生活近况,马查阿俄说:“种植附子是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现在大米、肉,想吃啥就吃啥,可以负担得起了。孩子也走出凉山,考上了四川文理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种植大户马查力尔从前没有走出过大凉山,小时候因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四人,衣服从来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直到穿烂为止;连自己结婚都是姐姐出嫁换来的彩礼钱,再用来娶媳妇。这些年依靠种植附子,他修建了宽敞漂亮的独楼小院,还养了50多只羊,3头牛,1匹马,从村里过去的长期贫困户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经济条件的改善也让马查力尔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出苦力劳动转变成“要想扶贫先扶智”,他把两个孩子送出大凉山接受教育。马查力尔等人的经历是大凉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缩影,在耿福能团队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当地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在2021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耿福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凉山州结束了长久以来贫困的面貌,但他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耿福能没有歇歇脚的想法,而是踌躇满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新的规划。

未来5年内,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一定实效的基础上,好医生集团计划在凉山州种植中药材达8万亩以上,在四川省内其他县种植中药材7万亩以上,在国内其他适宜地区的中药材种植达到5万亩以上,实现全国10个省20个县70个乡150个村发展中药材20万亩以上、产值6亿元以上、带动10万余农户每年增收6000元以上的目标,同时在全国推进建设30个共50万亩中药材GAP示范种植基地,助力跨地域促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效能提升,以促进共同富裕。

江山多娇 中医药产业发展尽享那份爱

用伟大梦想激发担当的勇气,用伟大实践激发担当的锐气。耿福能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中药材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不仅让中医药这块民族瑰宝焕发出更多的活力,还可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代表风采】耿耿忠心 尽其所能 绽放履职担当的幸福之花 ——记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

于心,立于言,践于行。耿福能带领好医生集团坚守行业本位,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己任,不仅建立了中医药与干细胞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围绕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主题,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校持续开展课题研究。在各方努力下,好医生集团科研创新取得显著成果,连续10年上榜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是“中国中药制药百强”和四川百强民营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近年来,耿福能提交了“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建立完整产业链,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费寿比宣传力度”“树立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开展中成药四期临床与国际接轨”“大力发展中医药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发展中医诊所”“加快民族医药发展”“科学定义‘中医药’”等中医药相关的代表建议37件。

在2016年至2018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针对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垄断等问题,耿福能多次呼吁加快立法步伐,打破原料药垄断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遵纪守法,保障中医药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让传统医药学更好地造福人类。这一呼吁获得了不少医药代表的赞同,也得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积极回应。

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发展,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进步。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张伯礼、耿福能代表共同提出“中医药文化要融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基因植入和传承要从娃娃抓起”的建议,引发强烈反响。

在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耿福能提交了13件代表建议,内容涉及中医药创新、巩固扶贫成果、乡村振兴、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文化、基层医疗等主题。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回复耿福能提出的“关于在脱贫摘帽地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建立完整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建议时,列出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耿福能像一位高产“作家”,以务实和勤奋为笔,以田间地头和中医药产业为墨,带着感情将自己深入思考、调查研究的建议书写在祖国大地。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9年多时间里,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累计在代表大会、代表团会议和小组会议上进行了83次发言,提交了106条建议,共计16万多字,涵盖中医药发展、民生、健康、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等诸多领域。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非年岁最长者,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耿福能既有“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思考,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说到他今后努力的方向,他坦言:“在未来,我将站在新的高度、人民群众需要的角度,怀着情真意切的温度,继续带着责任与使命,尽心竭力为民代言,更好地接地气、察实情、聚民智、惠民生,更好地俯下身、沉下心、动真情、办实事。”

回首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人大代表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为改善百姓生活发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这就是耿福能代表的履职初心。“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耿福能以实业报国,用实干兴邦,他把想到的、说到的,都用行动一步步变为现实。

图文来源:陈庆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