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1952年年底,全国的战事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了,而此时国家对于一些烈士家属,还有功臣老兵的抚恤也被提上了日程。

但在整理战士们功绩的时候,此时时任26军政委的首长李耀文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大功的“特等功臣”雷保森。

其实这个人的档案上,已经注明了“已牺牲”,但李耀文却有些心存疑惑,对里面信息的真实性持否定态度。其实李耀文的怀疑不无道理,毕竟在部队收复失陷阵地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其遗体。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李耀文

当然这也极有可能是由于战场太混乱没找到,又或是大范围轰炸导致遗体被炸毁,但李耀文觉得只要有一丝希望在,就不能放弃寻找,因为他必须对这些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了鲜血的战士们负责。

所以在不久后,李耀文便亲自登了一则寻人启事的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上,希望能够找到这个“已牺牲”的战斗英雄,但并没有多大反响。

李耀文想了想,认为可能是全国范围内寻找,目标太大了,于是他盘算着缩小范围,他想起雷保森好像是河南上蔡人,若雷保森还活着肯定会回老家的,所以他立即又在《河南日报》上再次登文寻找。

为了降低寻找难度,当时的李耀文还特意致电河南省政府,让其一起进行协查,而当省政府的一个同志看到报纸上写的这个特等功臣之时,竟然感觉有些眼熟,因为此人与自己招待所中的一位招待员(负责卫生的清洁工)实在是太像了。

但因为从来没有听这位招待员说起过自己以前的故事,而且他的工作一般只是端茶送水,或者一些简单地打扫清洁任务,平时一直很低调,并看不出他有任何特殊之处。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所以虽然觉得是,但省政府的这位同志并不敢完全确信。

而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他立马找到这位招待员,并询问他是不是报纸上要寻找的战斗英雄,而雷保森此时看到问上门来了,知道如今已经隐瞒不住了,于是也大方的向政府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在1953年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组织一直认为“牺牲”了的特等功臣雷保森,竟然一直就在政府的基层,干着最普通,最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他也从来没有向身边的同事、同志们提起过。

一、身世

1925年,雷保森出生于河南兰考,家里祖祖辈辈都是以务农为生,在雷保森一岁多时,村里地主的儿子作威作福,甚至还欺负到雷保森家人身上了,雷保森的爷爷忍受不了压迫,一怒之下,将其砍死。

在那个年代,地主在村子里就是“土皇帝”,家人得罪了地主阶级,自然就没法继续在老家混下去了,于是他父亲带着全家人连夜逃亡到了河南上蔡县。

本来就拖家带口,加上除了务农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生活技能,所以来到此地之后,雷保森一家人的日子愈发艰辛。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后来好不容易父亲找到了一份给人挑水的工作,勉强能维持生计,但没持续多久,就因为父亲

在挑水的时候,不小心将人家水缸砸烂了而告终。

水缸在如今自然是不值钱的,但在那个时候,他们全家居然负担不起这一个破水缸的赔偿费用,父亲又气又恨,最后抑郁而终。

父亲去世后,家里也没了顶梁柱,母亲为了能让大家都继续活下去,便将雷保森的两个姐姐先后送给别人家当童养媳,毕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也可以让两个女儿都至少有饭吃。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来连母亲也因病去世了,雷保森彻底成为了孤儿,一直独自一人在街上流浪乞讨度日。

后来在8岁那年,有人看这孩子是在可怜,就给他找了一个姓雷的村民当养父,从此雷保森也正式改姓雷了(他以前姓李),虽然日子依旧拮据,但相比以前,他至少暂时有了一个家落脚。

雷保森的爷爷、父亲性子都比较直,而雷保森似乎是遗传到了他们的基因,性格上也是比较刚强,由于是寄养,加上养父家里也不宽裕,他的生活过得也并不算很好,所以在13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养父,去给一家地主打短工养活自己。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给地主打工注定了是会受尽压迫的,雷保森当时不过十几岁,但却要干着成人都吃不消的脏活累活,而且平时吃的还是猪狗食,但他没有绝望,也没有放弃,而是将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全部当成是一种历练。

其实一直以来,他都想去外面闯一闯,去见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他深知自己目前还不够资本,所以必须要隐忍,要主动去学习一些人生阅历。

1941年,此时的雷保森已经16岁了,他觉得此时时机已经成熟,所以便与村里两个小伙伴商量着出去闯荡。

不过他还是低估了在外面闯荡的艰难程度,在到了郑州之后,他与小伙伴们走失了,出于无奈之下,他只能到郑州一侯姓人家饭店帮人打杂。

而在这期间,他无意中认识了一个在饭店附近执行地下党任务的中共党员,在这个中共党员的引导下,他接触到了新思想,也知道这世界上原来还有一个为民办实事的共产党,脑海中回想起自己曾经所遇到的种种不公,他决定跟着共产党走。

而这个中共党员,看他出身贫苦,为人踏实能干,也觉得他十分适合共产党,所以给了他一封介绍信,让他去山东找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他从郑州出发,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兖州的南麻区小队,成为了其中一名战士,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二、阻击

解放战争时期,

这支南麻区小队被解放军改编为第26军78师234团3营9连,而他则成为了9连的一名机枪手。

——机枪手在战场上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自然也是极其危险的,毕竟其要承担对敌军中距离目标压制与杀伤的任务,所以身为机枪手的雷保森往往是敌人最先要解决的目标。

但一直以来雷保森都是无所畏惧,他跟随部队一直活跃在解放战争各个重大战场上,奋勇杀敌,多次荣立二、三等功,之后凭借着所建立的战功,他顺利被批准入党。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

也就此改编

成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而此时雷保森也跟随所属部队一起跨过鸭绿江,投身到了拯救朝鲜,抵御美军的战斗中来。

1951年3月,由26军主导的七峰山阻击战正式打响,而此时经历了国内战争洗礼的雷保森也已经成为了9连爆破班的班长,他得到命令:带领班属9名战士于七峰山山脚的299高地,构筑工事,依托地形完成阻击敌人增援任务。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雷保森带着战士们急行军到高地后,发现这里地形狭长,一看就是属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种战略要地,这个高地是七峰山的“门户”无疑了。

山路崎岖凶险,而山腰间也只有一条公路,

上级首长认为此时美军机械化部队想要进攻七峰山,这条公路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所以命令雷保森一行人挖好阵地战壕后,就下令让他们在这静候美军机械化部队的到来。

但整整三天过去了,也一直没有发现美军的影子,对此有些战士开始发起了牢骚,说这样继续等着也不是办法,毕竟要是这么一直等下去,若是美军没来,那么他们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此时身为班长的雷保森当然也是心急如焚,但为了稳住队伍不至于乱了阵脚,他还是保持着一贯的镇静,安慰着大家,让他们沉住气,要相信上级的决策与判断。

而为了让大家冷静下来,雷保森也和战士们一起唠起了嗑。

雷保森象征性地询问起:“

大伙儿说说,要是敌人来一大串铁王八,咱咋打才中?”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这提问一出,大家立马就精神了,有一个战士连忙回答道:“咋打?地形这么好,坦克只能一辆辆地过吧,咱们只要掐住两头把路堵住,一辆一辆挨个儿消消停停地拾掇不是很便当么!”

听到这个建议,另一个战士随即反驳:“说得容易,咱从山上扑下来,不是给人家坦克当活靶打么?”

一时间

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而就在大家话音刚落没多久,早上十点左右,七峰山的东边与西边都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此时雷保森与战士们也摩拳擦掌,开始迎接即将到来的敌人。

不久后,雷保森与战友们突然听到高地西南方传来了沉重的马达声,而且隔着老远还能看见那些被扬起的尘土,随着声音越来越响,扬起的尘土也越来越近,战士们明白,一场恶战终于要来了。

三、立功

当那些发出沉重马达声响的“铁皮疙瘩”,从公路的拐角处逐个展露出其庞大的身躯后,雷保森才发现美军此行的大手笔:(他们)一共有12辆坦克,此外还有一辆担任开路任务的吉普车。

看着装甲部队距离自己阵地越来越近,雷保森立即命令同志们做好隐蔽,准备开始战斗。但就在大家蹲在战壕里,等待发起进攻之时,美军装甲部队竟然在距离阵地50米开外的桥上停了下来,没多久还从车里冒出一个美军,他侧露出半个身子,开始用望远镜观察299高地。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看到美军搞这一出,一直观察战场时局的雷保森生怕被发现,立马再次将身子猫到战壕里,同时心里一直泛着嘀咕,难道自己的埋伏被发现了不成?

没多久美军的坦克再次开动起来,原来是虚惊一场,美军只是粗略的检查,并没有细看。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一切都会想自己预料的那么顺利,因为在坦克群距离我方阵地越来越近的时候,雷保森竟然发现坦克后面还有100多人的美军步兵。

敌人有重武器,而且还人多势众,雷保森倒吸了一口凉气,让自己保持冷静,之后开始安排作战任务。他下令:等美军的坦克头车到达理想的“S”形弯道(即将要到断崖边上),后面的坦克全部进入设定好包围圈之时,让火箭筒手对头车进行射击。

当时头车在挨了一发火箭筒后立马被炸毁,而后面的坦克也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方寸大乱,它们由于来不及刹车的缘故,导致一辆接着一辆追尾了。

此时这些坦克就像断腿的蜈蚣,进退两难。眼见伏击收到奇效,雷保森立马将战士们分成两个突击小组,然后分头行动,直奔着敌人装甲车队首尾杀去。

当时第12辆坦克由于处于坦克群最后面,撤退并不困难,所以等到他们突击到坦克身边的时候,第12辆坦克已经退出了老远。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眼见第十一辆也正在忙着倒车,雷保森立马一个反坦克手雷扔到美军坦克屁股那一节上,轰隆一声巨响后,第十一辆坦克被当场炸断了履带,同时坦克的屁股后面也开始起火。

这时,雷保森与战士们又用同样的办法去炸第十辆,随后往第九辆、第八辆坦克扑去......

眼看自己的坦克就要被两个突击小队全部炸毁之际,那辆吉普车赶了过来,吉普车车上有三个美军军官,他们随即掏出手枪对雷保森等人进行射击。

看到子弹从自己头皮咻咻地飞过去,气不打一处来的雷保森反手送了一颗手雷给吉普车,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吉普车也宣布报废了。

而此时原来已经退出伏击圈的第十二辆坦克,见前方在激战,一度曾朝着公路这边横冲直撞过来,但看到雷保森慢慢迫近它的时候,它却开溜了,而这也成为了雷保森的一个遗憾,即:未能全歼敌人坦克。

不过虽然有遗憾,但结局却是好的。

——最终雷保森与9名战友们在没有任何伤亡的情况下,仅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击毁了美军11辆坦克外加一辆吉普车,

这可以说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步兵反坦克战斗中战绩最好的纪录,而且这个纪录迄今仍未被人打破。

此战过后,雷保森名气大噪,不仅荣获了特等功一次,还被志愿军授予了“反坦克英雄班班长”的荣誉称号。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四、英雄

但在立功后的第二天,

危机便再次来临。

当时美军不甘失败,集中了数万人从三面向七峰山发动猛攻,而此时我军主力已经撤走,

雷保森所在连队收到的命令是:继续留守阻击。

敌人一直用重武器扫射、轰炸封锁战场,

但雷保森所在连队仍旧在这种情况下,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打退敌人7次进攻,后来还与敌人开始了肉搏战。

打到了最后,雷保森所在的班也只剩下了他与战士周士武,

而且他们两也已经是身负重伤,弹尽粮绝了。当时为了不被敌人俘虏,雷保森像曾经的“狼牙山五壮士”那样,把手中的武器砸烂,随即纵身一跃,跳下悬崖。

他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跳崖的,但没想到却幸运地逃过了一劫——当时他的身体刚好砸在朝鲜群众所垒好的树枝上,虽说受了重伤,但仍旧还有呼吸。

在第二天凌晨,他被一个起早干农活的朝鲜妇女给发现了,这个朝鲜妇女看到雷保森身上的衣服,认出了他是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于是立马用树枝条编做了一个简易的担架,然后将他送到了战地后方医院。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雷保森的伤势十分严重,毕竟他不仅仅是在跳崖的时候,身上七根肋骨被摔断,他早在之前的肉搏战中就已经有11处负伤了。

虽然经过抢救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新伤加旧伤依然十分严重,战地医院简陋的医疗条件并没有能力将他完全治好,要想痊愈,必须把他送回国内修养才行。

因此在1951年5月,雷保森被转送国内的第六野战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但在其身上伤好后,他并没有回归部队,也没有向谁提起自己的功绩,而是几经辗转默默到了河南省政府招待所做起了基层工作。

而由于战后他没有顺利归队,所以部队判定他多半是凶多吉少了,于是向上级申报雷保森牺牲,只不过因为后来李耀文的坚持,雷保森才被找到。而他在被发现后,也回归了原部队29军,还成为了长山要塞部队某守备区守备连连长。

1957年,当时的彭德怀元帅还发来请柬,请这位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奇迹的特等功臣到北京参加国庆八周年观礼,而且之后还特意为他“开小灶”,举行了一个热闹的家宴。

而除了他的朝鲜战场的“老领导”彭德怀之外,毛主席对雷保森也十分佩服,他在中南海家中款待了雷保森,甚至特地与他合影留念。

1953年,河南一清洁工被同事从报纸上认出,发现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当时毛主席还曾紧紧地握着雷保森的手说道:“你是志愿军战史上的自豪!”

而能够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也可以看出当初雷保森在朝鲜战场上到底有多勇猛。

1963年,雷保森从部队里离休,之后回到了老家河南上蔡县,但他

仍然经常深入到部队,或是学校里去作报告,尽可能地去发挥余热。

2009年3月9日,雷保森老英雄病逝,享年86岁。

或许有人会问,雷保森原本只是一个逃荒要饭的穷孩子,他为何就能蜕变成一位战斗英雄的呢?其实他的改变,雷保森后来常说的一句话对此给出了解释。

他说:“共产党救了他,并给了他一切;在战场上,他只是尽了一个普通士兵应尽的责任,党和国家却给了他很高的荣誉。”

这句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因为党给了他希望,给了他信仰,才有了他的后来。而心中有信仰的人,又何谓功名利禄呢?一切在他们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这或许也是他后来一度选择隐姓埋名的原因所在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