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1952年年底,全國的戰事已經基本告一段落了,而此時國家對于一些烈士家屬,還有功臣老兵的撫恤也被提上了日程。

但在整理戰士們功績的時候,此時時任26軍政委的首長李耀文腦海裡突然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便是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立下大功的“特等功臣”雷保森。

其實這個人的檔案上,已經注明了“已犧牲”,但李耀文卻有些心存疑惑,對裡面資訊的真實性持否定态度。其實李耀文的懷疑不無道理,畢竟在部隊收複失陷陣地的時候,并沒有發現其遺體。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李耀文

當然這也極有可能是由于戰場太混亂沒找到,又或是大範圍轟炸導緻遺體被炸毀,但李耀文覺得隻要有一絲希望在,就不能放棄尋找,因為他必須對這些為國家,為人民付出了鮮血的戰士們負責。

是以在不久後,李耀文便親自登了一則尋人啟事的文章,發表于《人民日報》上,希望能夠找到這個“已犧牲”的戰鬥英雄,但并沒有多大反響。

李耀文想了想,認為可能是全國範圍内尋找,目标太大了,于是他盤算着縮小範圍,他想起雷保森好像是河南上蔡人,若雷保森還活着肯定會回老家的,是以他立即又在《河南日報》上再次登文尋找。

為了降低尋找難度,當時的李耀文還特意緻電河南省政府,讓其一起進行協查,而當省政府的一個同志看到報紙上寫的這個特等功臣之時,竟然感覺有些眼熟,因為此人與自己招待所中的一位招待員(負責衛生的清潔工)實在是太像了。

但因為從來沒有聽這位招待員說起過自己以前的故事,而且他的工作一般隻是端茶送水,或者一些簡單地打掃清潔任務,平時一直很低調,并看不出他有任何特殊之處。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是以雖然覺得是,但省政府的這位同志并不敢完全确信。

而後,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他立馬找到這位招待員,并詢問他是不是報紙上要尋找的戰鬥英雄,而雷保森此時看到問上門來了,知道如今已經隐瞞不住了,于是也大方的向政府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在1953年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組織一直認為“犧牲”了的特等功臣雷保森,竟然一直就在政府的基層,幹着最普通,最默默無聞的工作,而他也從來沒有向身邊的同僚、同志們提起過。

一、身世

1925年,雷保森出生于河南蘭考,家裡祖祖輩輩都是以務農為生,在雷保森一歲多時,村裡地主的兒子作威作福,甚至還欺負到雷保森家人身上了,雷保森的爺爺忍受不了壓迫,一怒之下,将其砍死。

在那個年代,地主在村子裡就是“土皇帝”,家人得罪了地主階級,自然就沒法繼續在老家混下去了,于是他父親帶着全家人連夜逃亡到了河南上蔡縣。

本來就拖家帶口,加上除了務農之外,也沒有什麼其他的生活技能,是以來到此地之後,雷保森一家人的日子愈發艱辛。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後來好不容易父親找到了一份給人挑水的工作,勉強能維持生計,但沒持續多久,就因為父親

在挑水的時候,不小心将人家水缸砸爛了而告終。

水缸在如今自然是不值錢的,但在那個時候,他們全家居然負擔不起這一個破水缸的賠償費用,父親又氣又恨,最後抑郁而終。

父親去世後,家裡也沒了頂梁柱,母親為了能讓大家都繼續活下去,便将雷保森的兩個姐姐先後送給别人家當童養媳,畢竟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也可以讓兩個女兒都至少有飯吃。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後來連母親也因病去世了,雷保森徹底成為了孤兒,一直獨自一人在街上流浪乞讨度日。

後來在8歲那年,有人看這孩子是在可憐,就給他找了一個姓雷的村民當養父,從此雷保森也正式改姓雷了(他以前姓李),雖然日子依舊拮據,但相比以前,他至少暫時有了一個家落腳。

雷保森的爺爺、父親性子都比較直,而雷保森似乎是遺傳到了他們的基因,性格上也是比較剛強,由于是寄養,加上養父家裡也不寬裕,他的生活過得也并不算很好,是以在13歲的時候,他離開了養父,去給一家地主打短工養活自己。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給地主打工注定了是會受盡壓迫的,雷保森當時不過十幾歲,但卻要幹着成人都吃不消的髒活累活,而且平時吃的還是豬狗食,但他沒有絕望,也沒有放棄,而是将自己所經曆的苦難全部當成是一種曆練。

其實一直以來,他都想去外面闖一闖,去見識更為廣闊的天地,但他深知自己目前還不夠資本,是以必須要隐忍,要主動去學習一些人生閱曆。

1941年,此時的雷保森已經16歲了,他覺得此時時機已經成熟,是以便與村裡兩個小夥伴商量着出去闖蕩。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在外面闖蕩的艱難程度,在到了鄭州之後,他與小夥伴們走失了,出于無奈之下,他隻能到鄭州一侯姓人家飯店幫人打雜。

而在這期間,他無意中認識了一個在飯店附近執行地下黨任務的中共黨員,在這個中共黨員的引導下,他接觸到了新思想,也知道這世界上原來還有一個為民辦實事的共産黨,腦海中回想起自己曾經所遇到的種種不公,他決定跟着共産黨走。

而這個中共黨員,看他出身貧苦,為人踏實能幹,也覺得他十分适合共産黨,是以給了他一封介紹信,讓他去山東找共産黨的抗日武裝。他從鄭州出發,曆經千難萬險終于找到了兖州的南麻區小隊,成為了其中一名戰士,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二、阻擊

解放戰争時期,

這支南麻區小隊被解放軍改編為第26軍78師234團3營9連,而他則成為了9連的一名機槍手。

——機槍手在戰場上一直都是至關重要的,自然也是極其危險的,畢竟其要承擔對敵軍中距離目标壓制與殺傷的任務,是以身為機槍手的雷保森往往是敵人最先要解決的目标。

但一直以來雷保森都是無所畏懼,他跟随部隊一直活躍在解放戰争各個重大戰場上,奮勇殺敵,多次榮立二、三等功,之後憑借着所建立的戰功,他順利被準許入黨。

1950年抗美援朝戰争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

也就此改編

成中國人民志願軍26軍,而此時雷保森也跟随所屬部隊一起跨過鴨綠江,投身到了拯救北韓,抵禦美軍的戰鬥中來。

1951年3月,由26軍主導的七峰山阻擊戰正式打響,而此時經曆了國内戰争洗禮的雷保森也已經成為了9連爆破班的班長,他得到指令:帶領班屬9名戰士于七峰山山腳的299高地,構築工事,依托地形完成阻擊敵人增援任務。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雷保森帶着戰士們急行軍到高地後,發現這裡地形狹長,一看就是屬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那種戰略要地,這個高地是七峰山的“門戶”無疑了。

山路崎岖兇險,而山腰間也隻有一條公路,

上級首長認為此時美軍機械化部隊想要進攻七峰山,這條公路就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是以指令雷保森一行人挖好陣地戰壕後,就下令讓他們在這靜候美軍機械化部隊的到來。

但整整三天過去了,也一直沒有發現美軍的影子,對此有些戰士開始發起了牢騷,說這樣繼續等着也不是辦法,畢竟要是這麼一直等下去,若是美軍沒來,那麼他們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諸東流。

此時身為班長的雷保森當然也是心急如焚,但為了穩住隊伍不至于亂了陣腳,他還是保持着一貫的鎮靜,安慰着大家,讓他們沉住氣,要相信上級的決策與判斷。

而為了讓大家冷靜下來,雷保森也和戰士們一起唠起了嗑。

雷保森象征性地詢問起:“

大夥兒說說,要是敵人來一大串鐵王八,咱咋打才中?”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這提問一出,大家立馬就精神了,有一個戰士連忙回答道:“咋打?地形這麼好,坦克隻能一輛輛地過吧,咱們隻要掐住兩頭把路堵住,一輛一輛挨個兒消消停停地拾掇不是很便當麼!”

聽到這個建議,另一個戰士随即反駁:“說得容易,咱從山上撲下來,不是給人家坦克當活靶打麼?”

一時間

都七嘴八舌地讨論起來......

而就在大家話音剛落沒多久,早上十點左右,七峰山的東邊與西邊都響起了密集的槍炮聲,此時雷保森與戰士們也摩拳擦掌,開始迎接即将到來的敵人。

不久後,雷保森與戰友們突然聽到高地西南方傳來了沉重的馬達聲,而且隔着老遠還能看見那些被揚起的塵土,随着聲音越來越響,揚起的塵土也越來越近,戰士們明白,一場惡戰終于要來了。

三、立功

當那些發出沉重馬達聲響的“鐵皮疙瘩”,從公路的拐角處逐個展露出其龐大的身軀後,雷保森才發現美軍此行的大手筆:(他們)一共有12輛坦克,此外還有一輛擔任開路任務的吉普車。

看着裝甲部隊距離自己陣地越來越近,雷保森立即指令同志們做好隐蔽,準備開始戰鬥。但就在大家蹲在戰壕裡,等待發起進攻之時,美軍裝甲部隊竟然在距離陣地50米開外的橋上停了下來,沒多久還從車裡冒出一個美軍,他側露出半個身子,開始用望遠鏡觀察299高地。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看到美軍搞這一出,一直覺察戰場時局的雷保森生怕被發現,立馬再次将身子貓到戰壕裡,同時心裡一直泛着嘀咕,難道自己的埋伏被發現了不成?

沒多久美軍的坦克再次開動起來,原來是虛驚一場,美軍隻是粗略的檢查,并沒有細看。

——不過這也并不代表一切都會想自己預料的那麼順利,因為在坦克群距離我方陣地越來越近的時候,雷保森竟然發現坦克後面還有100多人的美軍步兵。

敵人有重武器,而且還人多勢衆,雷保森倒吸了一口涼氣,讓自己保持冷靜,之後開始安排作戰任務。他下令:等美軍的坦克頭車到達理想的“S”形彎道(即将要到斷崖邊上),後面的坦克全部進入設定好包圍圈之時,讓火箭筒手對頭車進行射擊。

當時頭車在挨了一發火箭筒後立馬被炸毀,而後面的坦克也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搞得方寸大亂,它們由于來不及刹車的緣故,導緻一輛接着一輛追尾了。

此時這些坦克就像斷腿的蜈蚣,進退兩難。眼見伏擊收到奇效,雷保森立馬将戰士們分成兩個突擊小組,然後分頭行動,直奔着敵人裝甲車隊首尾殺去。

當時第12輛坦克由于處于坦克群最後面,撤退并不困難,是以等到他們突擊到坦克身邊的時候,第12輛坦克已經退出了老遠。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眼見第十一輛也正在忙着倒車,雷保森立馬一個反坦克手雷扔到美軍坦克屁股那一節上,轟隆一聲巨響後,第十一輛坦克被當場炸斷了履帶,同時坦克的屁股後面也開始起火。

這時,雷保森與戰士們又用同樣的辦法去炸第十輛,随後往第九輛、第八輛坦克撲去......

眼看自己的坦克就要被兩個突擊小隊全部炸毀之際,那輛吉普車趕了過來,吉普車車上有三個美軍軍官,他們随即掏出手槍對雷保森等人進行射擊。

看到子彈從自己頭皮咻咻地飛過去,氣不打一處來的雷保森反手送了一顆手雷給吉普車,随着轟隆一聲巨響,吉普車也宣布報廢了。

而此時原來已經退出伏擊圈的第十二輛坦克,見前方在激戰,一度曾朝着公路這邊橫沖直撞過來,但看到雷保森慢慢迫近它的時候,它卻開溜了,而這也成為了雷保森的一個遺憾,即:未能全殲敵人坦克。

不過雖然有遺憾,但結局卻是好的。

——最終雷保森與9名戰友們在沒有任何傷亡的情況下,僅僅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擊毀了美軍11輛坦克外加一輛吉普車,

這可以說是整個抗美援朝戰争中,步兵反坦克戰鬥中戰績最好的紀錄,而且這個紀錄迄今仍未被人打破。

此戰過後,雷保森名氣大噪,不僅榮獲了特等功一次,還被志願軍授予了“反坦克英雄班班長”的榮譽稱号。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四、英雄

但在立功後的第二天,

危機便再次來臨。

當時美軍不甘失敗,集中了數萬人從三面向七峰山發動猛攻,而此時我軍主力已經撤走,

雷保森所在連隊收到的指令是:繼續留守阻擊。

敵人一直用重武器掃射、轟炸封鎖戰場,

但雷保森所在連隊仍舊在這種情況下,與敵人反複争奪陣地,打退敵人7次進攻,後來還與敵人開始了肉搏戰。

打到了最後,雷保森所在的班也隻剩下了他與戰士周士武,

而且他們兩也已經是身負重傷,彈盡糧絕了。當時為了不被敵人俘虜,雷保森像曾經的“狼牙山五壯士”那樣,把手中的武器砸爛,随即縱身一躍,跳下懸崖。

他本是抱着必死的決心跳崖的,但沒想到卻幸運地逃過了一劫——當時他的身體剛好砸在北韓群衆所壘好的樹枝上,雖說受了重傷,但仍舊還有呼吸。

在第二天淩晨,他被一個起早幹農活的北韓婦女給發現了,這個北韓婦女看到雷保森身上的衣服,認出了他是參加抗美援朝的中國志願軍,于是立馬用樹枝條編做了一個簡易的擔架,然後将他送到了戰地後方醫院。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雷保森的傷勢十分嚴重,畢竟他不僅僅是在跳崖的時候,身上七根肋骨被摔斷,他早在之前的肉搏戰中就已經有11處負傷了。

雖然經過搶救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新傷加舊傷依然十分嚴重,戰地醫院簡陋的醫療條件并沒有能力将他完全治好,要想痊愈,必須把他送回國内修養才行。

是以在1951年5月,雷保森被轉送國内的第六野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但在其身上傷好後,他并沒有回歸部隊,也沒有向誰提起自己的功績,而是幾經輾轉默默到了河南省政府招待所做起了基層工作。

而由于戰後他沒有順利歸隊,是以部隊判定他多半是兇多吉少了,于是向上級申報雷保森犧牲,隻不過因為後來李耀文的堅持,雷保森才被找到。而他在被發現後,也回歸了原部隊29軍,還成為了長山要塞部隊某守備區守備連連長。

1957年,當時的彭德懷元帥還發來請柬,請這位在北韓戰場上創造了奇迹的特等功臣到北京參加國慶八周年觀禮,而且之後還特意為他“開小竈”,舉行了一個熱鬧的家宴。

而除了他的北韓戰場的“老上司”彭德懷之外,毛主席對雷保森也十分佩服,他在中南海家中款待了雷保森,甚至特地與他合影留念。

1953年,河南一清潔工被同僚從報紙上認出,發現竟是已故特等功臣

當時毛主席還曾緊緊地握着雷保森的手說道:“你是志願軍戰史上的自豪!”

而能夠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評價,也可以看出當初雷保森在北韓戰場上到底有多勇猛。

1963年,雷保森從部隊裡離休,之後回到了老家河南上蔡縣,但他

仍然經常深入到部隊,或是學校裡去作報告,盡可能地去發揮餘熱。

2009年3月9日,雷保森老英雄病逝,享年86歲。

或許有人會問,雷保森原本隻是一個逃荒要飯的窮孩子,他為何就能蛻變成一位戰鬥英雄的呢?其實他的改變,雷保森後來常說的一句話對此給出了解釋。

他說:“共産黨救了他,并給了他一切;在戰場上,他隻是盡了一個普通士兵應盡的責任,黨和國家卻給了他很高的榮譽。”

這句話其實有一定的道理,

某種程度上而言,正是因為黨給了他希望,給了他信仰,才有了他的後來。而心中有信仰的人,又何謂功名利祿呢?一切在他們看來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這或許也是他後來一度選擇隐姓埋名的原因所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