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作者:芭莎艺术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Csilla Klenyánszki《House/Hold》,2018年,艺术家将整套瑜伽动作与家务用具——锅碗瓢盆、脏衣篓、清洁剂、垃圾桶等相结合,旨在引发人们对家庭两性成员在家务劳动分配上的反思。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近日,某著名歌手的离婚事件刷屏社交网络。女性面临的无偿家务劳动、生育和情感操控(gaslight)困境再度浮出水面,引人深思的同时,也不由让人感叹一句“日常恐婚”。那么,艺术家们是否也面临这些烦恼?她们如何描绘家庭情感生活?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在博物馆“做家务”?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维系”(Maintenance)十分乏味;它会用掉你所有该死的时间(说真的)。如此无趣会让思绪停滞焦躁。文化赋予其糟糕地位:维系工作=最低工资,家庭主妇=没有报酬。

整理书桌、洗盘子、擦地板、洗衣服、洗脚、给婴儿换尿布、填报表、改错字、修围栏、取悦顾客、扔掉发臭的垃圾、小心翼翼不惹你生气、我应该穿什么、我没袜子了、付账单、别乱扔杂物、攒线绳、洗头、换床单、购物、香水用完了、再说一遍——“他不懂”、重新封好袋子——它又漏了、去工作、这件艺术品满是灰尘、打扫桌子、再给他打一通电话、冲马桶、保持年轻。

看完以上文字,你有何感受?它出自美国艺术家Mierle Laderman Ukeles发表于1969年的《维系艺术宣言》(Maintenance Art Manifesto),也是一份名为“照料”(CARE)的展览方案。在英文中,“maintenance”可以指机器、设施的维护保养,也可表示国际关系、人际往来的维持经营。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Mierle Laderman Ukeles《维系艺术宣言》,1969年

而这里,艺术家显然指的是主妇们“维系”家庭正常运转所做的一切劳动。在20世纪艺术史中,前卫艺术运动通常都是由“宣言”开始——《超现实主义宣言》《未来主义宣言》《达达主义宣言》。Ukeles这一“家务宣言”则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主妇面临的繁琐与劳神,是一次振聋发聩的呐喊。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Mierle Laderman Ukeles《Washing/Tracks/Maintenance Outside》,行为表演现场,美国Wadsworth Atheneum艺术博物馆,1973年

众所周知,女性承担做家务的时间长于男性。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19年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每天做家务的时间是2小时6分钟,比男性多1小时21分钟。前段时间,广东一全职主妇在离婚时仅获赔1万元家务劳动补偿,也让人一窥家务劳动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Csilla Klenyánszki《House/Hold》,2018年

在半个世纪前,这一情况无疑更严重,且家务劳动比起男性在外的工作被视作理所应当和轻而易举。彼时,战争结束后,男性纷纷退伍,原本被迫走出家门、维持生计的女性又被鼓励重返家庭,由此迎来婴儿潮。大街小巷的广告也在营造一种“幸福主妇”的形象:她们年轻貌美、容光焕发、热爱家务。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艺术家Mierle Laderman Ukeles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1968年她怀孕生子后,发现自己不得不平衡做母亲与艺术家的关系,且创作时间被大大压缩,但同龄男性艺术家却不必为此烦心。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因此,她将在私人领域完成的家务带到了公共空间,让人们正视主妇在家务上的辛苦付出。这不仅延展了杜尚“现成品艺术”的概念,也将“现成的日常家务”定义为艺术,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中不容忽视的声音。

生养孩子是天职?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翠西·艾敏《这是开始》(This Was the Beginning),布面丙烯,182×214cm,2020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艺术家翠西·艾敏

“我无法忍受油画颜料的气味……这让人感到恶心。我停止了绘画。”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多次未婚堕胎后表示。1999年,她凭借代表作《我的床》获得透纳奖提名,该作正诞生于其人生低谷期。“我感到深深的负罪感,因此作为一种精神错乱的自我惩罚,我不再画画,我也难以再拿起画笔。”此后,她两年再未画画,并将自己过去的画作全部销毁。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翠西·艾敏《我的床》(My Bed),综合材料,1999年

尽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性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但未婚先孕的女性仍然面临双重困境——堕胎带来的身心伤害或单独抚养孩子的巨大负担。不仅如此,堕胎的合法性在许多西方国家也无法得到保障,正如202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就由法国电影《事件》(L’Evenement)摘得,影片讲述了60年代法国女性非法堕胎的惨痛遭遇。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Audrey Diwan执导的电影《事件》海报

同时,人们对男女的性道德也总是存在双重标准。1995年,艾敏曾创作装置作品《与我睡过的每个人1963-1995年》(Everyone I Have Ever Slept With 1963-1995),又被称为《帐篷》(The Tent)。她将从1963年出生到彼时与之同床共枕过的所有人的名字都缝在了一顶帐篷上,共102个——其中也包括家人以及她堕胎的孩子。这件作品在当时即引发巨大争议,甚至在2004年被一场火灾意外烧毁时,人们的反应也不是惋惜,而是讥讽。可见,性解放并不完全等于人们性别思想的解放。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翠西·艾敏《与我睡过的每个人1963–1995年》(Everyone I Have Ever Slept With 1963-1995),综合材料,1995年

而在家庭中,人们调侃的“丧偶式育儿”亦十分常见。抛妻弃子的高更就是典型。今天,我们大多赞扬其不顾世俗争议、追求月亮而弃六便士的精神,其妻子的牺牲却往往被淡化。作为艺术家,高更是伟大的;作为丈夫与父亲,他无疑是失败的。如若发生在今天,高更或许也面临被封杀的风险。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保罗·高更《塔希提少女》(Tahitian Women),布面油画,69×91.5cm,1891年

当然,在印象派画家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的笔下,丈夫与孩子其乐融融的场景并不少见,但多为休闲玩乐,而非照料。这一点在另一位画家玛丽·卡萨特的作品中更加明显——几乎都是母与子主题。虽然已是百年前的画作,但共性问题依然清晰可见:父亲的隐形。这也是很多人常忽视的:生育权只有女性才有,抚养孩子应是双方的责任。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贝尔特·莫里索《摇篮》(The Cradle),布面油画,56×46cm,1872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贝尔特·莫里索《Eugène Manet et sa fille dans le jardin de Bougival》,布面油画,73×92cm,1881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The Child's Bath》布面油画,100.3×66.1cm,1893年

阁楼上的“疯女人”

此外,引发热议的还有煤气灯效应(gaslight),主要指通过打击伴侣的自信心来进行情感绑架,让对方逐渐怀疑自己的记忆、感知或理智,达到其控制感情的目的。在艺术史中,种种被包裹在八卦趣闻之下、被逼疯的女人也数不胜数。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卡蜜儿(Camille Claudel,左)在创作中,19世纪80年代中期

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毕加索与朵拉·玛尔、罗丹与卡蜜儿这两对。两位女性原本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却在情感控制之下变成了人们眼中歇斯底里、疯疯癫癫、神智不清的存在。尤其是卡蜜儿,最终在疯人院度过余生。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布面油画,60×49cm,1937年,以朵拉·玛尔为原型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朵拉·玛尔《无题(手贝)》,明胶银印,22.9×16.5cm,1934年

另一位艺术家的缪斯情人伊丽莎白‧希多(Elizabeth Siddal)则在30岁出头就在抑郁与病痛中去世。希多是数位拉斐尔前派艺术家的灵感来源,杰作《奥菲莉娅》就是以她为原型。1851年,她与艺术家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相恋,后者不允许她再给别人做模特。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奥菲莉娅》(Ophelia),布面油画,76.2×111.8cm,1851-1852年,藏于泰特美术馆

同时,由于希多出生工人家庭,罗塞蒂一直不敢让家人得知她的存在,两人的婚事一拖再拖。再加上担心罗塞蒂另找年轻模特取而代之,希多陷入严重抑郁之中,等到31岁她终于与罗塞蒂结婚,不到两年就因病去世……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Regina Cordium》,板上油画,25.4×20.3cm,1860年

在著作《疯癫与文明》中,法国哲学家福柯引用了思想家帕斯卡(Pascal)的名言作为开头:“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被逼疯的女性或许也是另外一种正常。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Beata Beatrix》,布面油画,86.4×66cm,1864-1870年

以上种种艺术界案例,是否也让你对婚姻望而却步?然而正如钱钟书先生那句名言,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当认真审视婚姻生活,认识到为人妻、为人夫,以及为人父母可能存在的困难后一如既往坚定自己的选择,无疑才是勇敢的,也是更值得鼓励的。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编辑、文张剑蕾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你恐婚?艺术家们这样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