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们牺牲时平均16岁,仅一张黑白旧照存世,却引无数国人落泪

鲁迅先生曾经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确实如此,每当中国危难之际,总是有无数的有名或者是无名的英雄挺身而出,为家国、为民族血战到底,即便是柔弱如妇女儿童,也往往有着不输壮年男子的气魄。明末时便有女子以死抗敌写下这样一首诗:

他们牺牲时平均16岁,仅一张黑白旧照存世,却引无数国人落泪

“腐肉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同样,出生于1631年的夏完淳也是这样一个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年仅14岁就参加了抗清队伍,英勇杀敌,最后兵败被俘,年仅17岁,可谓是少年英雄,不输古人遗风,尤其是他在临终前怒斥叛徒洪承畴,被后世人所传颂。他曾经写下无数诗篇表达他的爱国之情:

“我欲登天云盘盘,我欲御风无羽翰。 我欲陟山泥洹洹,我欲涉江忧天寒。琼弁玉蕤佩珊珊,蕙桡桂棹凌回澜。 泽中何有多红兰,天风日暮徒盘桓。芳草盈箧怀所欢,美人何在青云端。 衣玄绡衣冠玉冠,明珰垂絓乘六鸾。欲往从之道路难,相思双泪流轻纨。 佳肴旨酒不能餐,瑶琴一曲风中弹。风急弦绝摧心肝,月明星稀斗阑干。”

他们牺牲时平均16岁,仅一张黑白旧照存世,却引无数国人落泪

妇人尽义气,孩童尽忠,是一个民族心中最为愤怒的呐喊,也是中国人血脉当中最为坚韧的东西,它比原子弹还要凶猛,比什么先进的武器还要重要,因为只有有了这种决死一战的精神,我们才可以在历史上一波又一波的侵略之下保持我们的民族尊严与民族传承,保证我们中华民族屹立永远不倒下。

这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宋朝的时候曾经有过,在明朝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即便是经历了清朝200多年的统治,到了民国时那种积贫积弱的时代,我们的民族精神仍然凝固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抗日战争当中,在南京就曾经有过这样一群孤儿,他们痛杀日伪军2000多人,牺牲时平均年龄仅仅16岁,仅有一张黑白照存世,却惹无数国人落泪······

日本对于中国的觊觎并不是在清朝的时候才开始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在历史上一共有四次,分别是:663年8月发生的白江口战役,这时候中国是唐朝;1592年至1593年的第一次战争和1597年至1598年的第二次战争,这是明朝;然后就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

他们牺牲时平均16岁,仅一张黑白旧照存世,却引无数国人落泪

所以等到清朝灭亡之后,民国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实际上当时却是军阀混战的状态,日本人再次想起了他们的“历史传统”。1931年,日本就开始了对中国的蚕食,不过毕竟历史上的四次战争他们只赢过一次甲午海战,“天朝大国”的印象还是有一部分留在了日本人的心中,所以他们一开始是非常稳健的逐步蚕食。

柳条湖事件之后,日本人感受到当时的中国似乎对于自己的侵略没有什么有力的反击,于是马上爆发了他们“沐猴而冠”的性格,开始疯狂的、大踏步的向南进发。但是,当时的中国不是不想反击日本,而是内部太乱没来得及和日本交手,而日本的全面进攻则让亡国的危险深刻的刺激了当时中国国内的各方面势力。

于是,全面的反抗也就爆发了。一开始,日本人靠着自己先进的武器和突然袭击,向南突破得非常快。华北地区被他们迅速地带过,然后又来到了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在这里,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人希望用残酷的屠杀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彻底压下去。

他们牺牲时平均16岁,仅一张黑白旧照存世,却引无数国人落泪

可是中国人的反抗精神是武力能够压制下去的吗?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年的日本人不是在自己的行进途中采取残忍的手段,也许后面还真的会少了不少的反对者,因为中国人还是相信“礼尚往来”的。可是,正是因为日本人的暴力行为,使得柔弱而又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开始了坚决的反击,这其中甚至有一群孤儿奋起反击,痛杀日伪军200余人。

12月13日左右,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开始,而人们的反抗也从此开始。南京人民并不是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全部的乖乖的投降,他们居住的地方,也是曾经夏完淳战斗的地方,怎么可能就这样轻易的投降呢?哪怕民国政府放弃了他们,哪怕正规军被日军打败了,他们也并没有就此甘心做亡国奴。

他们组建了各种各样的抗日武装,这其中最为特殊的是一支叫做金陵孤儿义勇军的部队。听这个名字,大家也知道这肯定是一支由孤儿组成的队伍。的确,这支队伍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由当地收容所所收容的孤儿自发组织的抗日队伍,他们当中年龄较大的孩子还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比如孤儿义勇军的首脑——钟华。

他们牺牲时平均16岁,仅一张黑白旧照存世,却引无数国人落泪

18岁的钟华因为与国军一起抵抗日军,曾经被日本人驱赶到了下关的万人坑里,如果不是他的另外一个叫做雷岳的同学的掩护,也许他的生命就再此终究了。但是,逃离万人坑的他并没有离开,他亲眼看到了自己的手足兄弟和千千万万的同胞被日本人杀死,他也记得自己离开时朋友们对他说:一定要给我们报仇啊!

钟华离开后就地组织了当地的其他孤儿和一些在战乱当中失去家人的儿童,他们都怀着对敌人的切齿痛恨,加入了这个曾经真刀真枪跟日本人战斗过的“孩子王”的队伍。一开始他们没有武器,只能靠突袭敌人的汽车、摩托车、焚烧敌人的粮食、仓库。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凭借着机警、聪明、灵活、大胆,也把日本人搞得风声鹤唳的。

孤儿义勇军的真正崛起要在于1938年,日本人为了 更大规模的战争,在北固山下专门建造了一座军用仓库,并且用铁丝网层层围了起来。钟华等人发现了这个事情,机智的他们想到了通过地道的办法抢夺敌人的物资的办法,一举搞到了大批的弹药、装备,从此开始了他们以孩童之身驰骋疆场的光荣时光。

他们牺牲时平均16岁,仅一张黑白旧照存世,却引无数国人落泪

这张黑白照片是孤儿义勇军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可以看见他们的脸庞还非常稚嫩,最多也就是十几岁的样子,但是他们的防御工事做得有模有样,神情专注,虽然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但是整个人却显露出一种非凡的英武气质。他们跪地瞄准远方,眼睛微眯,显然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沙场战神了。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精神和意志,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射杀日伪军。为了长期抗战,他们还在金川门附近找到了一处地堡,内有通往城外的地道,这是他们的“根据地”,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了。他们用这样的方法击毙200多名日伪军,害得后来的日本人不得不组织“76号特工总部”这个汉奸组织对他们进行扑杀。他们人已经去世了,精神却仍然活着:

国破家散人皆战,

稚子弱躯犹虎胆。

神枪起处夷胆寒,

当知华夏不可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