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临沂马牧池乡地区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沟,长达几十里,被称作王家河,广为人知的"红嫂"明德英就住在附近的横河村。她是沂蒙红嫂第一人,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一百个道德模范人物的其中之一。

1908年,明德英生于在横河村西面十里外的岸堤村贫民家庭,自小常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在那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即便明德英的父母亲为一家老小的口粮竭尽全力,却依然要过吃糠咽菜的日常生活,由于没钱,即便两岁的明德英发起了高烧,也没钱治疗,十来天后,明德英的烧退了,却又落个终生不能张口正常说话的病。

由于是聋哑人,还常常遭受谩骂,欺侮,从小懂事后便以行乞为生。后来三十多岁的她,为了行乞来到横河村,在当地父老乡亲的撮合下,嫁给了四十多岁的李开田。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由于李开田也是一个穷汉子,结婚后他们无以为生,热心肠的父老乡亲再撮合让他们去当守墓人,靠在坟墓之间或边上的地块里耕种为生。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沂蒙山成为了山东抗战的核心地域,马牧池一带更有"小延安"之称。日本侵略者每一年都要调遣很多的兵力,在这个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围剿,进行残酷无情地烧杀抢掠。这一切使拥有质朴阶级情感的明德英极为憎恨日本侵略者。

那时候,山东八路军总指挥部行政机关——山东纵队司令部设立在马牧池,政治部保卫部设立在横河村。明德英亲眼看到八路军战士待父老乡亲如父母,帮助父老乡亲抬水担柴,救助孤苦老人,组织父老乡亲进行生产制造及文化学习,八路军的来临,使此地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明德英亲身体会到了八路军的朴实和令人钦佩的操守。1941年1月,日本侵略者调遣五万多人,在沂蒙山地区大举"围剿",企图一举摧毁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4号早晨,日本侵略者结集很多兵力,忽然围住了驻马牧池的山纵司令部,山纵一旅两个团快速投入战斗,进行突围。

这次大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一名小战士突围而出,冲到王家河边,两个日本侵略者发觉后在后面穷追不舍,他匆匆忙忙地冲向明德英看护的墓地。两个日本侵略者也紧随其后追至墓地,小战士以墓碑为依托,与敌人进行"捉迷藏"式的反追逐。

敌兵暴跳如雷,多次向他开枪,小战士躲闪不及,身上两处负伤,他迫不得已再次往北奔逃。这时候明德英正坐在自己的团瓢(沂蒙山区的一种小房子)前边,照顾着几个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她耳聋,听不到墓地里的枪响。而那小战士刚从墓地里跑出来,就急急忙忙向她跑来。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明德英瞧见愣了一下,忙迎上去,小战士见她不会说话,就拿手比划了一下,告知她墓地里有日本兵在追他。明德英明知道这一点,仍坚决地把小战士拉回她的团瓢里,往床边推,小战士怕拖累嫂子不愿躲到床上,明德英知道事不宜迟,用劲把小战士按到床上,扯开床边的破褥子,把小战士连头带脚都盖上了。

两个日本侵略者在墓地里没找到小战士,便来到了明德英的团瓢前。明德英的团瓢比较低矮,站在大门口就能见到里边。小战士个子矮小,躺在褥子下看不出来有什么异常情况,两个强盗探头一看,分毫没有怀疑这破褥子下会藏着什么。

两个日本侵略者见明德英不会说话,因此对她一点也不怀疑。跟着,日本侵略者忙着做手势问小战士往哪儿去,这下,明德英悬着的心放下了,泰然自若地打个手势,说小战士跑向西山了。最终,日本兵被引走了。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这个小战士总算逃过一劫!明德英忙回屋子里,扯开褥子,却又吓得瞠目结舌。只见这名小战士因未来得及包扎伤口,创口流血太多已晕厥,脸白如纸,嘴唇起皮,呼吸不畅,奄奄一息。如今情况紧急,立即做饭给他补充体力已来不及。

明德英当机立断,把乳汁往小战士嘴里塞。点点滴滴香甜的奶水逐渐滋润了战士的内心。看到小战士渐渐地清醒过来,明德英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为保护这名小战士,明德英与丈夫商议,将这名小战士藏在墓地的一座空坟里,上边铺了细草,外边用柴草塞住坟穴,明德英出出进进,替他缝合伤口,送饭送水。

数天后,小战士伤口发炎溃烂,传出一阵阵异味,明德英急得不行,连忙叫丈夫买回来草药熬出药汤,每日为小战士清理创口。与此同时,她还杀了家中剩余的两只母鸡,熬成鸡汤一口一口地喂给小战士。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12天过去。这名小战士在明德英夫妻关怀备至的照料下痊愈了。是时候离开了,他要返回抗日前线,在离开明德英夫妻的时候,走在路上,小战士潸然泪下,不断地回首、回首、再回首…

1942年末,日本侵略者在空军密切配合下,又对沂蒙山根据地进行了残酷无情的"拉网包抄"大扫荡。沂蒙山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群众扶老携幼不分昼夜逃散到附近的山谷森林里。驻守在这里的山东纵队一个军医处的香炉石分所,因为没有时间转移,便分散潜藏在老百姓当中,和敌人周旋在每个山岭。

庄新民,那时候也只有十三岁,在这里当看护员。在卫生所被冲散之后,他一个人跟随逃散的人群往森林深处而逃。某一天夜间,他跑进了一个山谷里,忽然觉得饥饿和孤单。这时候,李开田恰巧也来了,他看了看庄新民,初步判断他是个小八路,便取出一把生地瓜干塞给小庄,说:"臭小子,快吃吧,咱是一家人,你别乱跑,跟着我。"此后一老一少好比父子俩,相依为命。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一个中午,他们和许多老百姓逃到一个峡谷里被日本侵略者发现,起先是战机狂轰滥炸,再跟着炮弹轰击,很多逃亡者倒在血泊中,其余的全被日本侵略者抓住,关在马牧池的南庙里。次日,日本军官拿着指挥刀在人群中往返行走,逐一查验。来到庄新民面前,日本军官瞪着双眼,扫视了一下,突然讲到:"你们的八路……"李开田拉住小庄的胳膊,高声讲到:"这是我的孩子"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官见李开田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又见庄新民体形干瘦,身穿一身土布衣,确实不太像八路,最终还是消除了疑虑。

接着,日本侵略者们将他们押运到沂水城,又迫使他们将抢来的牛驴送至泰安。在数天的折磨和摧残以后,他们才被敌人释放,得以回家。刚上路,李开田拉着小庄的手走了,之后索性就背着他走,走了很久,这天晚上总算回到家。明德英见丈夫千里迢迢回来,还带了个小战士,心里喜不自胜,好像她很多年前远走高飞的孩子回家了。

见庄新民的脚已被磨烂、发炎红肿,她就用食盐水把他的脚洗干净,用整洁的布包起来。接着,明德英再一次不顾异味,抱着小庄的腿,用草药搓洗医治。明德英为他包扎伤口好脚后,见小庄又饿又累,可家中一点粮食都没有。于是,她走出去从隔壁邻居的那里借了几个土豆,用刀切割成条,煮开后再拌芝麻盐给小庄吃,这在那时候可算作一道可口美味。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见到小庄吃东西,明德英比见到自己儿子吃东西更高兴。明德英家也只有一张炕,一床破棉被,夜间小庄就和大叔大婶以及弟妹几人睡在一起。明德英基本上彻夜不睡,为了小庄的安全,她不顾晚间寒气袭人,一再到外边仔细观察,并数次放哨。

连续数天,庄新民躺在炕上。明德英把家中和隔壁邻居的粮食都煮给庄新民吃。老爷子和弟弟妹妹却都只能够吃些糠菜,喝些稀汤。有时,没能弄到好吃的给小庄吃,明德英只能愧疚地悄悄地抹掉泪水。看大婶家中的确困难,庄新民的身体也慢慢康复,他数次提出要走,可明德英和老爷子却坚持不许他走,一直说:"你的脚都还没好,还不够健壮,多住几日养一养再走!"又过去了几日,庄新民的身体好了许多,他又提出回部队去。看他去意坚决,夫妻俩就同意了,但走之前,明德英又一针一线,把庄新民的破衣烂鞋细细地缝补好,亲自为他穿上,看了又看,仿佛又要送自己儿子外出一样。

在离开的时候,明德英又到村内借了几个红薯,煮好了,给他在路上拿着吃。两口子牵着庄新民的手,送到了村口。明德英的眼睛里含着泪水,一个劲地做手势让庄新民找不着部队就回来。庄新民的内心波澜起伏,有万语千言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说一句:"爹,娘!我会回来看你们的。"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恋恋不舍地道别了两个老人,离远了,庄新民回首放眼望去,透过模糊不清的泪水,看到两个老人仍在村口不断地挥手、挥手…

庄新民在"特殊岁月"中遭受迫害,相关的工作组要想借他脱离部队一段时间的历史,把他定为内鬼。明德英夫妻竭尽全力,又一次求真务实地证明了事实真相,使庄新民得以再次为党工作。庄新民感慨地说:"爸妈又救了我一命。"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转眼,又过去了二十多年,1990年11月,年近七十岁的庄新民带上妻子千里迢迢,专程到沂蒙山看望明德英,一进家门口,庄老就深情地喊了一声:"娘!"并紧紧抱住了明德英…"红嫂"明德英当时已90高龄。因为身体状况保持良好,她常常自己做饭烧菜,一顿可以吃两个煎饼,一盘菜。很多年来,县拨款,村里人帮助,明德英家先后盖了4间砖瓦房,2间西屋,一律用红砖垒砌墙面,还砌上围墙,装上绿漆大铁门,住所干净、整洁、明亮。

明德英房间内的墙壁摆满了军队、学校、机关送的牌匾、锦旗,其中一面上边写着:"功德永存,英雄红嫂"。主要表现出明德英老人的革命身份与贡献。

当时的国防部迟部长还曾亲临沂南探望英雄红大嫂,并题字: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这12个满怀深情的大字,不但是对像明德英这样的沂蒙红嫂们的称赞,还期盼沂蒙红色革命精神能永远流传下去。

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了小八路,建国后其当了大官,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当时,明德英老人每个月固定的生活费为60元,其中县财政拨款和发放的是40元,知名演员王玉梅每个月给她寄去20元。自六十年代起,各个领导和来自中国各省的党员干部、军队干部、学生等社会各界代表都来此看望问慰,川流不息的人群陆续进出这座偏远乡村的农村小院,明德英老人心里充满无尽欣慰。

回望抗日战争的往昔岁月,不计其数的红嫂以她们质朴的情感和温暖的关爱,帮助了许多革命战士,推动了革命胜利,她们是子弟兵们最信任的家人,也是最温暖的大后方。即便在今天,和平时期的老百姓也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不管任何时候,也只有军民齐心合力,才是革命胜利的不二法宝。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