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1941年,牛余庆老人刚满18岁,其家所在的

沂南县

西桃花村属于沂蒙山区,是中国当时主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日军扫荡的重点。

《沂蒙山小调》这首歌,就是以沂蒙人民为支持革命战士歼灭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为背景而作,

反映了军民血肉相连,患难与共的革命精神和感人事迹。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沂蒙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扫荡,八路军随即展开反扫荡行动。

在作战过程中,由于敌强我弱,我军大部队必须立刻转移,执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策略,而一些在作战中受伤的士兵为了不给大部队添麻烦,坚决要求留下来。

这些留下来的伤病战士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精心照料,他们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将本就不多的粮食分出一部分给战士们,

牛余庆老人的西桃花村就是战士们养伤隐蔽的一个地方。

那年冬天,牛余庆与父亲受到其姑父委托,将18位受伤的战士隐藏在自己挖的两个地窖中,防止被日军发现。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但日军正好在西桃花村进行扫荡,来到该村的鬼子有40多个,其中一些鬼子还被安排到附近的高地进行放哨警戒,一旦发现有八路从农民家里跑出来,那么就将农民和八路一起击毙。

八路军伤员们,大部分都因枪伤暂时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他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比牛余庆大不了两三岁,牛余庆刚18岁,正是年轻机灵的时候,

父子俩为照顾这十几名战士,采取昼伏夜出的办法,躲避鬼子的侦查和搜捕。

父子俩白天用石头把地窖口严密地封起来,让鬼子来来回回搜了多次都没有暴露,而晚上父子俩就悄悄搬开石头,进入地窖给八路军送吃的和喝的。

鬼子在村子高地安装了探照灯,晚上不停地来回摆动,

父子俩行动很机密,从没有被鬼子发现。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除了给战士们送水和饭食,牛余庆还想方设法给他们送补品,由于当年没有什么营养品,他们唯一能带给战士们的好东西就是地瓜。

这18名战士在牛家父子的精心照顾下,伤病都慢慢好了起来,但有一位姓张的战士因为大腿被炸弹炸伤,伤势十分严重,光靠日常的饮食是无法养好伤的。

当时正处于鬼子扫荡的高峰期,

牛余庆一时半会儿无法溜出去到城里给他购买药品。

重伤让这位战士遭受了百倍煎熬,牛余庆答应姑父要照顾好所有战士,可是这位战士的情况太严重了,他每天只能在心里为小张祈福,希望他能挺过这一关。

7天后,鬼子在西桃花村一无所获,

就撤掉了所有的设备和人员,回城中的据点去了。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鬼子走了,牛余庆就开始盼望着八路军主力部队能够快点回来,给这位战士做专业治疗。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战士们都恢复得差不多了,他们和牛余庆轮流照看小张,但小张的气息却越来越微弱。

牛余庆的祈福抵不过残酷的现实,这位小战士没能挺到大部队赶来的那一天,牛余庆对小张的去世十分难过。

牛余庆记得非常清楚,小张在清醒的时候跟他说过,

他刚结婚才10天,但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他毫不犹豫地告别新婚妻子和父母,应征入伍。

现在过去这么久了,他还挺想家的,也不知道父母和妻子他们怎么样了。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可惜小张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爱人和亲人们,才20多岁就牺牲了,牛余庆觉得他太年轻,还没看到日本投降就走了,实在让人意难平。

牛家父子为小张做了一个新坟。

当八路军大部队再次返回西桃花村接这些伤员时,小张的两个哥哥对牛余庆说,弟弟牺牲了,他们就要更加坚定地继续与日军作战,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弟弟。

现在前线战事很紧,他们只能怀着沉痛的心情给弟弟补上木牌,委托牛余庆父子照看弟弟的坟墓,等到战争结束,

他们如果还有幸活下来,将回到这里为弟弟迁坟。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两个哥哥将自己家的地址:山东潍坊临朐赤良峪庄,告诉牛余庆后,就赶忙跟大部队去前线了。

从此之后,牛余庆便一直盼着等战争结束了,能够看到小张的两个哥哥来为弟弟迁坟。

1945年8月15日,牛余庆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一方面为鬼子即将撤出中国而激动,另一方面想着,小张的两个哥哥估计很快就要来为弟弟迁坟了。

但不久后,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这让牛余庆心里增了不少担忧:迁坟一事估计要拖上一拖了。

果然,内战期间,小张的两个哥哥并没有来,一直等到新中国成立,牛余庆心里想,

这下天下基本太平了,小张的两个哥哥该为他来迁坟了吧!结果几年后,还是迟迟不见人来。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于是牛余庆认为,很大可能是小张的两个哥哥也为革命牺牲了,但他还是坚持为小张守墓,平日里没事,还经常去打扫小张的坟墓。

后来,国家要在沂蒙地区,为当年对抗战和解放战争做过贡献的村庄进行立碑纪念,

还要对有名有姓的烈士进行认定。

为了纪念这些为革命做出牺牲的先烈,西桃花村也在此修建了烈士陵园,一些烈士的后人就将烈士的墓迁移到陵园当中,也有一些家属,更愿意把墓迁移回老家烈士陵园安葬,对此,政府部门尊重家属的意愿,进行了一系列安排。

但小张的墓却没能与牺牲的战友们一样完成迁移,因为他没有家属来迁移。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对此,牛余庆虽然很失落,但当年他既然答应了小张的两个哥哥代其照看,便要说到做到,于是他决定继续为小张守墓,直到找到他的后人。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牛余庆也渐渐娶妻生子,和众多农民一样,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不同的是,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去小张的坟墓前,清理清理杂草,或是陪小张说说话。

小张的墓就葬在牛余庆家的田里,每次到了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

牛余庆都会去给小张上坟烧纸,顺便向小张介绍介绍现在的新生活。

有时候说着说着,一想到小张没能亲眼看着日本鬼子滚出中国,没能亲眼看着中华大地重焕生机,便忍不住开始掉眼泪。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后来村民都知道了牛余庆给八路军战士守墓的事情,他们也像牛余庆一样,每年都会定期来为小张扫墓,甚至周围的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前来祭奠小张。

这么多人来为小张扫墓,牛余庆非常感动,他亲自向学生和前来上坟的人讲解当年的事情,让新中国的后代们记住这些为了解放全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就这样,

牛余庆一直自己充当讲解员,传播小张等人的革命故事。

直到改革开放后,许多村民都去城里寻找发家致富的机会,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渐渐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周围村民的搬迁,让小张的坟墓显得十分凄凉,牛余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觉得不能让小张的坟墓就这么被众人遗忘,他要帮助小张实现魂归故里的愿望。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于是,每次村里来了陌生人,牛余庆都向其询问小张哥哥留下的地址,但很多年过去了,从没有人向他提起过临朐赤良峪庄这个地方。

后来牛余庆发现,来他们村子的都是附近的城里人,而像赤良峪庄这种抗日战争时期的村落,必定只有老年人才记得,

但老年人一般都不会远行,因为腿脚不便。

渐渐地,牛余庆年纪越来越大,他的老伴也因病去世,寻找小张后人的行动越来越困难,因为腿脚逐渐不利索,牛余庆去小张坟墓的次数也渐渐减少,但幸好,还有许多附近的年轻村民没有忘记这位烈士,大家闲暇时,也都会自发帮忙给小张扫墓。

看着村里烈士陵园曾经的革命战士们一个个都有名有姓,小张的墓却孤零零地立在自己家的田地里,牛余庆感觉非常对不起小张,

他觉得即便不能给小张迁坟,也要先为小张立碑。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但在与政府部门接触后,小张的身份一时半会儿难以查清,因此立碑一事未能及时提上日程,便暂时搁浅了。

没有碑,牛余庆又一想,小张虽早已去世多年,

但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他总得回到他家乡才算圆满啊。

牛余庆年纪大了不中用了,但小张的事情俨然已经成为了他的一块心病,牛余庆的儿子一直对父亲守墓的行为十分钦佩,他知道父亲这一生中最后的愿望,便是让小张魂归故里,于是,牛余庆的儿子便想尽一切办法,把此事透漏给了当地媒体,希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能够找到小张的后人。

当地媒体听闻此事后,便立即报道了出去

,很多得知此事的人们为牛余庆守墓的行为感动不已,都开始自发行动起来,为小张烈士寻找临朐赤良峪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赤良峪庄所在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刘永忠便收到了消息。

通过媒体,他与牛余庆老人取得了联系,从老人口中得知,当年小张的家庭中有3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便在赤良峪庄挨家挨户的寻找后人。

但当时距离小张牺牲已经过去70多年,这些战争年代的事情只有高龄老人才知道,

要确认小张的后人是哪一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能让烈士的遗骸迁回故乡,刘永忠不顾辛劳地与村里的老人们挨个沟通,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查访,终于在一个叫张玉信的老人那得到了一些关键信息。

张玉信老人已经是88岁高龄了,他的哥哥也是当年的八路军战士,据他讲,

当年他哥哥参军,是和张家的三个兄弟一起去报的名。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张家三兄弟分别是张维信、张维顺和张维吉,张维吉是年龄最小的那个。

但这三兄弟参军后,都没有再回来,大约是全部在战场牺牲了,而他们的后人叫张纪永,算起来,张纪永应该叫张维吉爷爷。

经过与张纪永沟通后,确认了小张就是张维吉,张纪永非常激动,他说非常感谢牛余庆老人能够坚持到现在,才让他得知爷爷的安葬之所,

当即便表示,要把爷爷的坟墓迁回来。

张纪永和家人在家里祭拜过张维吉后,便与刘永忠一同出发,前往西桃花村去看望牛余庆老人和爷爷的墓。

见到牛余庆老人后,张纪永和刘永忠对老人一诺千金,用一生守候烈士坟墓的高风亮节非常钦佩,牛余庆老人见到小张的孙子后,也非常激动,

他心里悬了74年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小张的墓就要迁走了,想起这么多年的陪伴,牛余庆感慨万千,在他心里,早就把小张当作朋友了,如今小张要离开这里,还真让他有点舍不得。

92岁的牛余庆,为烈士守墓74年的事迹,很快就在临朐县传开,当地县政府对此事高度关注,

他们马上就开始了针对张维吉烈士的认定工作。

烈士认定在中国向来是一件严格的事情,此事的相关事宜便由临朐县烈士陵园主管傅廷峰来开展,傅廷峰经过5个多月的调查,先后对西桃花村的村民、周围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查访,并与沂南县县志管理部门研究人员进行了沟通。

在沂南县的县志中,清楚地记载着八路军战士张维吉是临朐县参军的我党革命战士,

得到这一铁证后,傅廷峰随即展开了烈士遗骸迁移工作。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经过临朐县各部门的通力协作,2015年9月11日,张维吉烈士的遗骸搬迁工作完成,在临朐县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地增加了张维吉烈士的墓位,革命烈士终于魂归故里。

这不管是对于牛余庆老人,还是对于张家后人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74年前,18岁的牛余庆亲自照看被炸弹炸伤的张维吉,并亲眼目睹了张维吉的逝世,如果张维吉能活到现在,估计年龄也和他差不多。

牛余庆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坚持步行送别这位陪伴了一辈子的老朋友,临别时,老人坚持要看一眼小张的遗骸盒。

车子启动时,牛余庆老泪纵横,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与张维吉烈士的在最后一次告别,74年了,他没有辜负当年小张的两个哥哥的嘱托,

完成了送小张魂归故里的任务,此生最大的心愿已了,牛余庆老人再无遗憾。

山东老人因一句承诺,为抗日英雄守墓74年,2015年烈士终魂归故里

随着护送烈士遗骸的面包车远去,牛余庆在车子后边朝车子挥手,仿佛在说:一路走好,小张,你终于要回家了。

牛余庆老人虽是农民,但却传承了革命战士的坚韧不屈、不放弃的红色传统精神,再次说明了我党我军与百姓血浓于水、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这是任何艰难困苦都打不倒的。

此举即使在今天,也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继承和发扬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