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孤独写到骨髓里的柳宗元,因站错队伍,而终身被贬,直到死去

把孤独写到骨髓里的柳宗元,因站错队伍,而终身被贬,直到死去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想必大家对这首诗再熟悉不过吧。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诗人柳宗元。这真是写出了千万孤独,写出了一个孑然独立的隐者形象。但知道柳宗元身世的都明白,柳宗元这是被逼无奈,他真不想当隐者,但被朝廷给贬到遥远的永州(今湖南零陵),只好以“寒江独钓”的形象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那么,这首诗背后的柳宗元,又走过什么样的人生历程呢?

柳宗元出身名门望族,为河东柳氏,祖辈世代为官,身世显赫。而柳宗元少年时便才名远播,年仅21岁便高中进士,并且升迁很快,官职最高时任礼部员外郎,相当于正六品的官员。但好景不长,柳宗元不仅丢了礼部员外郎的官职,而且被远远地贬谪到永州(今湖南境内)当司马。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柳宗元一下子从中央被贬到偏远的永州呢?

把孤独写到骨髓里的柳宗元,因站错队伍,而终身被贬,直到死去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有名的事件——永贞革新。柳宗元自从进士及第后,在为亡父守丧三年后开始做官,一路升迁到中央。在柳宗元的好友刘禹锡推荐下,认识了王叔文。而王叔文围棋下得好,在唐肃宗李诵还是太子的时候,担任太子侍读,深得太子赏识。后唐顺宗继位当了皇帝,王叔文自然得到了重用,权势很大,官拜翰林学士。得益于王叔文的提携,柳宗元官拜礼部员外郎。

然而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积极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改革各种弊政等一系列政治措施。而改革势必触动那些即得利益集团,尤其是宦官集团的权益,遭到了强烈抵制。

而最最关键的是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柳宗元站错了队伍。这也是最为致命的。因为当初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柳宗元写了一篇名叫《六逆论》的文章,阐明的核心观点就是继承皇位没有贵贱之分,要看智商和能力,而嫡出还是庶出并不重要。这个观点就已经大大得罪了生为长子的李纯。

再加上唐顺宗体弱多病,很快被迫让位给太子李纯,即后来的唐宪宗,史称“永贞内禅”。唐宪宗当上皇帝,参与永贞革新的绝大部分官员都受到了惩罚,死得死,贬得贬,最主要人物王叔文先贬后被赐死,王伾被贬后不久病死,而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均被贬为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把孤独写到骨髓里的柳宗元,因站错队伍,而终身被贬,直到死去

其中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而他的好友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当司马,可谓同病相怜。不过与柳宗元的孤独落寞不同,刘禹锡天性乐观豁达。而最要命的是刘禹锡还把对权贵的藐视写进了诗里。从而惹来了大祸。

公元815年,柳宗元和刘禹锡双双获得了朝廷的赦免,回到了京都长安。看起来整整十年的贬谪生涯就要结束了。柳宗元在路上心情就极为舒畅,路过汨罗江时写下的《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可见柳宗元如沐春风,心情是有多好。

把孤独写到骨髓里的柳宗元,因站错队伍,而终身被贬,直到死去

但没料到灾祸再次降临到他们头上。问题就出在刘禹锡写的一首讽喻诗上。刘禹锡回到长安不久,就去逛了逛玄都观,逛逛也就算了,偏偏看着朵朵盛开的桃花,刘禹锡诗兴大发,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挥而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表面上看写的是桃花,实际上讽刺的是当朝的权贵。意思要是我还在长安,哪有你们出头的机会?你说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这下捅了马蜂窝,那么权贵岂能善罢甘休,再说唐宪宗本来就对他俩有意见。这下可好,刘禹锡和柳宗元这两个难兄难弟,再次被贬,而且贬得更远更荒僻。刘禹锡被贬去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后改为连州任刺史,而柳宗元被贬去柳州。这次被贬,柳宗元再也没能回来,4年后,柳宗元病死。享年47岁。

纵观柳宗元,前半生春风得意,后半生历经坎坷,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恰如清代诗人赵翼所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北宋虽然可能少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却多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给世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