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凤藻(1874~1933),步凤鸣之五弟,字章五,(别作彰五、章武),号翰青,自号杞人、林屋山人。自幼饱读诗文,学业出众,参加童子试,名冠诸生。后到信陵明道书院学习,受到师长的器重。光绪二十三年(1897)先拔贡,入国学,与祥符靳志(仲云)、孟津许鼎臣(石衡)并称为“中州三杰”。光绪二十九年他考中顺天府乡试第十二名举人。时,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他应聘任北洋书局总纂督练处总文案、北洋军官学校文衡等职。后又以知县官阶分配到直隶省藩、臬两司任文案兼统计处事宜及房山高线铁路会办。辛亥革命后,他到洹上(安阳)劝说袁世凯参加共和;袁当大总统后聘他为总统府秘监、清史馆协修,与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寒云)结为金兰之好,袁克文视他为同胞,亲书“无著天亲”相赠;袁氏谋帝制,他极力劝阻;民国5年(1916)袁氏称帝,他愤然辞职,去上海与袁克文同入济生会,寓集云轩行医济世,以治愈代总统冯国璋之妻奇症而名噪京沪。其间他还经常为《晶报》撰文,鞭挞时弊。后独办《大报》10年,深受各界欢迎。步凤藻热爱祖国,时刻盼望祖国的统一和独立富强。从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起,到“九·一八”事变后的30余年间,他以诗歌、民谣、醉客、短评、答客问等多种形式痛斥清政府丧权辱国,民国初军阀混战,蒋政权演员曹艳秋在台演出时,他特地寄诗一首:“版籍殊方俗,衣冠祖国风,何时罢歌舞,一吊郑成功”。表达了他对台湾人民的深切怀念和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的爱国之情。特别是他晚年闲居上海,中风卧床,濒于病殁之际,目睹祖国大好河山沦入敌手,乃愤然写下:“有来袭,无反攻,安怪敌虏日汹汹!有退守,无进占,安怪边境为敌陷,塞上屯兵三十万,风吹不度受降城。”严词斥责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并呼吁停止内战,派兵应敌。民国21年他又寄诗给曾和他一起在小站随袁世凯练兵的李应谦中将,劝他“转战入东洋”,把日军赶出国境。步凤藻曾在《山人醉语》一文中写到:“奴隶俳优,世人所鄙,食力作苦,何鄙之有?若夫执政奸政,执法枉法,文也舞弊,武出黩武,虽居权贵,吾亦谓之下流矣!”十分同情下层群众,深恶军阀政客。他精通乐曲,当时上海的名演员有l00余人拜他为义父,经常在一起唱和酬酢,欢洽异常,但他对权贵却不屑一顾。他曾在保定军校任教,他的学生许多人当时已位居将帅,每年都给他寄来大量汇款以示敬意,他从未向任何人回信,并将所寄之钱随手散给穷人。民国二十二年7月他病逝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