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名人——步鳳藻

步鳳藻(1874~1933),步鳳鳴之五弟,字章五,(别作彰五、章武),号翰青,自号杞人、林屋山人。自幼飽讀詩文,學業出衆,參加童子試,名冠諸生。後到信陵明道書院學習,受到師長的器重。光緒二十三年(1897)先拔貢,入國學,與祥符靳志(仲雲)、孟津許鼎臣(石衡)并稱為“中州三傑”。光緒二十九年他考中順天府鄉試第十二名舉人。時,袁世凱在小站練兵,他應聘任北洋書局總纂督練處總文案、北洋軍官學校文衡等職。後又以知縣官階配置設定到直隸省藩、臬兩司任文案兼統計處事宜及房山高線鐵路會辦。辛亥革命後,他到洹上(安陽)勸說袁世凱參加共和;袁當大總統後聘他為總統府秘監、清史館協修,與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寒雲)結為金蘭之好,袁克文視他為同胞,親書“無著天親”相贈;袁氏謀帝制,他極力勸阻;民國5年(1916)袁氏稱帝,他憤然辭職,去上海與袁克文同入濟生會,寓集雲軒行醫濟世,以治愈代總統馮國璋之妻奇症而名噪京滬。其間他還經常為《晶報》撰文,鞭撻時弊。後獨辦《大報》10年,深受各界歡迎。步鳳藻熱愛祖國,時刻盼望祖國的統一和獨立富強。從甲午戰争簽訂《馬關條約》起,到“九·一八”事變後的30餘年間,他以詩歌、民謠、醉客、短評、答客問等多種形式痛斥清政府喪權辱國,民國初軍閥混戰,蔣政權演員曹豔秋在台演出時,他特地寄詩一首:“版籍殊方俗,衣冠祖國風,何時罷歌舞,一吊鄭成功”。表達了他對台灣人民的深切懷念和盼望台灣早日回歸的愛國之情。特别是他晚年閑居上海,中風卧床,瀕于病殁之際,目睹祖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乃憤然寫下:“有來襲,無反攻,安怪敵虜日洶洶!有退守,無進占,安怪邊境為敵陷,塞上屯兵三十萬,風吹不度受降城。”嚴詞斥責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并呼籲停止内戰,派兵應敵。民國21年他又寄詩給曾和他一起在小站随袁世凱練兵的李應謙中将,勸他“轉戰入東洋”,把日軍趕出國境。步鳳藻曾在《山人醉語》一文中寫到:“奴隸俳優,世人所鄙,食力作苦,何鄙之有?若夫執政奸政,執法枉法,文也舞弊,武出黩武,雖居權貴,吾亦謂之下流矣!”十分同情下層群衆,深惡軍閥政客。他精通樂曲,當時上海的名演員有l00餘人拜他為義父,經常在一起唱和酬酢,歡洽異常,但他對權貴卻不屑一顧。他曾在保定軍校任教,他的學生許多人當時已位居将帥,每年都給他寄來大量彙款以示敬意,他從未向任何人回信,并将所寄之錢随手散給窮人。民國二十二年7月他病逝上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