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为何明朝有一位皇帝不见了

在北京昌平,有著名的明十三陵,埋葬着明朝十三位帝王(朱元璋除外)。然而,有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清朝顺治皇帝的“恭纪盛典之碑”只祭奠了十二位皇帝,还有一位皇帝竟然不见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又是哪位皇帝不见了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为何明朝有一位皇帝不见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顺治皇帝即清世祖福临,他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入关后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史料记载,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但当时由其叔父摄政,即睿亲王多尔衮。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死于滦河,于是顺治皇帝便开始了亲政生涯,虽然此时他年仅十三岁,但各方面表现得却如先皇一般成熟和老练,尤其是他大力整顿官吏和贪污腐败,在此后产生了很多积极影响。后来,顺治皇帝为了安抚百姓,留任明朝官吏为大清朝服务,于是做出了一个极为正确的决定。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为何明朝有一位皇帝不见了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顺治皇帝决定祭奠明朝的历代帝王,是年十一月十四日顺治皇帝从紫禁城出发,携文武百官浩浩汤汤向昌平进发,他们的目的地就是明十三陵。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清朝篡夺了明朝江上谓之不义,因此顺治皇帝祭奠明十三陵也是为了改变百姓的看法,表明清朝不是篡夺明朝江山,而是顺应天命继承明朝江山,谓之名正言顺。

不管怎么说,顺治皇帝祭奠明十三陵还是赢得了声誉,并且他树立了两块石碑,即恭纪盛典之碑。两块石碑分别立在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和崇祯皇帝的思陵。值得一提的是,顺治皇帝给崇祯帝单独立碑广受猜疑,在很多人心目中崇祯帝是明朝亡故之君,应该受到百般的责难才对,为何还要为他单独立碑呢?专家经过研究,发现了其中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奥秘。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为何明朝有一位皇帝不见了

对我们来说,明朝覆灭已经是300多年前的事情,我们对崇祯皇帝和明朝的了解也都是通过一些史料文字,但对顺治皇帝来说就完全不同了,他不仅是明朝覆灭过程的亲历者,也还是和崇祯帝同一时期的人。因此,顺治皇帝对明朝和崇祯皇帝的了解都是切身的体会,并且在他看来明朝的覆灭不是崇祯帝的过错,本身崇祯帝就勤于政事,但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恭纪盛典之碑中,顺治皇帝评价崇祯帝“励精靡懈,身殉社稷”,说明了在明代帝王中顺治皇帝很推崇崇祯帝。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为何明朝有一位皇帝不见了

在长陵也有恭纪盛典之碑,但这块石碑并不是明成祖朱棣独享,而是除了崇祯皇帝之外其他帝王共享的。然而,如果您仔细阅读碑文就会发现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众所周知,明朝有十三位帝王,分别是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和明思宗,如果除去崇祯帝之外,恭纪盛典之碑上应当还有十二位帝王才对,但实际上石碑只有十一位帝王。再仔细对比,您会发现明神宗少了,难道是工匠漏掉了吗?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为何明朝有一位皇帝不见了

明神宗即万历皇帝,他10岁登基,在位时间长达48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主持和决策朝政的是首辅张居正,而万历皇帝却在幕后“躲”了三十多年。因此,万历皇帝三十多年不上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奇葩帝王,也就是在在此期间明朝由盛转衰。在历史上,顺治皇帝算是勤勉的帝王,因此他对万历皇帝的评价很不好,还认为让明朝覆灭不是崇祯帝,而是万历皇帝。因此,顺治皇帝在祭奠明代帝王的时候,就将万历皇帝刨除在外。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为何明朝有一位皇帝不见了

历史学家们表示,万历皇帝昏庸怠政,荒淫无度,确实应当为明朝的覆灭负主要责任。在后期,顺治皇帝对万历皇帝的不满还表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在《清实录》中有详细地记载,顺治皇帝给明十三陵都安排了守陵人,每座王陵都有24个陵夫,还有良田二十二顷,而万历皇帝的定陵只有2个太监守陵。另外,除了定陵之外,其他陵到岁祭的时候朝廷都发放各种祭品。由此可见,顺治皇帝确实对万历皇帝十分痛恨,不然的话为何连守陵人和祭品,都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顺治皇帝在十三陵立“恭纪盛典之碑”,为何明朝有一位皇帝不见了

从清朝直到近代民国,明十三陵的待遇都是万历皇帝的定陵最差,因此定陵在十三陵中被破坏得也最严重的,以至于后来专家们都不得不发掘定陵加以保护,而定陵也因此成了我国古代帝王陵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发掘的帝王陵。很多专家表示,定陵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因为顺治皇帝区别对待,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一切都是万历皇帝自作自受的结果。

参考资料:

《顺治皇帝》作者:周远廉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