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文 / 初酿

邑邑云中鹄,幽幽草间虫。

劣当得道步,恒坠荒思中。

人生苦不乐,意气何难雄。

走猎邺城下,射虎当秋风。

芳园置樽酒,妙伎呈嘉容。

记苏夹绮毂,雕道列芙蓉。

宝袂逞飞辩,上客齐卧龙。

金吾一何鄙,悲歌心不终。

——柳如是《青青陵上柏》

明末的乱世烽火中,一个女子从桨声灯影中慷慨悲歌地走来,并被刻上了“秦淮八艳”的美名。

柳如是,出生微寒,曾是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周道登的小妾,周道登死后她被卖入妓院。十六岁时,她想办法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改名“柳隐”,开始了漂泊。

多年坎坷生涯,让她养成了坚强开朗的性格,爱好诗词书画,喜欢结交朋友。当时名噪一时的东林党、复社、几社中,许多人都是她的好友。她经常一袭男装,和他们一起大谈国事,其独特的见解和犀利的语言总能让一众才子侧目。

在此期间,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都曾与她有过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尤其是陈子龙,两人一直保持着来往,经常以诗词相交。陈子龙还出面集资,为柳隐刊刻出版了她的诗集《戊寅草》,并为之作序。但是因陈子龙抗清起义失败被杀,一段感情也只能无疾而终。

听闻陈子龙的死讯,伤心的柳隐做了一首《金明池·咏寒柳》来表达她的哀挽之情: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一个个的青年才俊与她擦肩而过,却没有一个能与她共赴白首,她也看淡了这一切,不再寻觅无妄的爱情。于是当有人劝她该嫁人了时,她搪塞说:“没有钱虞山(钱谦益)那样才学的话我就不嫁。”其实她是想告诉大家,她今生不想嫁人了。

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钱谦益本就对柳隐仰慕已久,听说此事,也对大家说:“写不出柳隐那样的诗的女人我是不会娶的。”如此一来二去,本来开玩笑的两个人,真的一唱一和地走到了一起。

松江碧涛上的画舫里,在悠扬的萧鼓乐声中,他们喝下了交杯酒。这一年柳隐二十四岁,而钱谦益已经花甲之年,但在爱情面前,年龄早已显得无足轻重。

婚后,柳隐不再“隐”于风尘,而是取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的“如是”,从此改名柳如是。钱谦益还为她在自己的“半野堂”旁又建一室,起名“我闻室”,出自《心经》“如是我闻”。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他们一老一少,常常偎依着一起或踏雪寻梅,或寒舟垂钓,白发红颜竟然相处得那么和谐。真正是一对神仙美眷,羡煞旁人。

钱谦益作: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柳如是和: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杭州、苏州、扬州、南京......他们一路游玩一路诗,生活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春花秋月,烟雨残雪,都见证着他们的爱情。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但是,幸福的日子总是不能长久,随着清军攻破南京城,大明王朝覆灭,作为前朝遗臣、名士的钱谦益再不能如原来那般潇洒惬意。他面临要么降清、要么殉明的两难抉择。柳如是虽为女子,却心怀家国,看到曾经壮美的大明江山,如今山河破碎,哀鸿遍野,感到无比悲痛。她劝钱谦益选择殉国,相约一起投西湖自尽。

初夏的月夜,一叶扁舟,载着微醺的钱谦益与柳如是。柳如是举杯说:“能与你一起共赴黄泉,我死而无憾!”钱谦益也豪迈地将酒一饮而尽,说:“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可当柳如是拉着他准备跳下去的时候,他却犹豫了,怯怯懦懦地说:“水太冷了!”

生死,就像一面照妖镜,总能照出人心底深处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她亦是。他的贪生怕死,她的义无反顾,对比得如此强烈,也如此让人心寒。从此,他们的心中有了隔阂。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再往后,钱谦益又再次突破了柳如是的底线,他剃发降清了。柳如是满心悲凉,却不知该再对他说什么,只能默默与他对饮。

熟悉的风景,熟悉的人,可仿佛又那么陌生。沉默良久后,她无比幽怨地写下一首诗:

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楼云雾似妆楼;

夫君本志期安桨,贱妾宁辞学归舟。

烛下鸟笼看拂枕,凤前鹦鹅唤梳头;

可怜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萧向碧流。

如果她是男人,她一定会驰骋沙场,精忠报国,可她不是。而那个她一心崇拜的男人也被名利侵蚀了心,再没有往日的壮志情怀。无奈她却依然爱他,亦只能跟随他的脚步前行。

终于迎来钱谦益告老还乡,时光貌似又回到了从前,他们又开始了诗酒唱和的闲逸生活,柳如是还为他生下一个女儿。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凭空飞来横祸,钱谦益受门生牵连入狱,柳如是不顾产后卧病,冒死上书,替夫君鸣冤,才得以让钱谦益得以释放。出狱后的钱谦益无限感慨地说:“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

虽然之后的生活趋于平静,可是老夫少妻终会面对“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结局。就在柳如是刚刚四十七岁时,八十三岁高龄的钱谦益突然辞世,留下她独自面对尘世风雨和大家族中的纷争。她没有了生活的依靠,更没有了心灵的寄托,感觉这个世界再也不值得留恋了。于是三尺白绫,结束了一代奇女子的生命。

她不幸生于那个时代,作为女子,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可她却有着不让须眉的坚贞和勇敢,也让后世多少人为之感叹。清代女作家林雪说她:“艳过六朝,情深班、蔡。”王国维则为她题诗:

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巾帼不让须眉,就是这个从烟花深处走来的女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