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印象中,“非遗有点像一位老朽,从远古时空穿越而来,涉及它的话题都十分沉重。要么被打入“濒临失传”的名录,要么陈列在博物馆里供人观赏,离当下的生活越来越远。

当新生和古老相遇,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新生代非遗传承人,对非遗文化抱着不一般的坚持热爱,用现代理念为非遗扮上时尚色彩。

他们玩跨界,把很多意料之外的创意元素和非遗结合,让“非遗”成为一种时新的“国潮”,让非遗活起来。

刘坤庭的抖音,他的短视频通常专注泥塑创造的细节,由此吸引大批粉丝。图/铜官窑-刘坤庭抖音号。▼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非遗如何“焕新”,似乎没有标准答案。

但在大数据时代,打破传统,用更新潮的方式去传承非遗却有迹可循。

2021年12月末,湖湘地理记者随巨量引擎、字节跳动公益、今日头条文史频道和光明网联合发起的“焕新非遗”公益行动,探访了长沙铜官窑烧制技艺、火宫殿小吃、湘绣等非遗项目。

这些非遗项目早已名声在外,“火热”出圈。它们的破局之道,或能为当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01.

“焕新非遗” 避不开 “湖南非遗”

在“焕新非遗”热门话题之下,关键词避不开“湖南非遗”。

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6个的湖南省,千百年来,人们用歌声传播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用舞蹈渲染生命,用技艺传承文明……这些不同谱系的文化展现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汇成绚丽多彩的湖南“非遗画卷”。

这些曾经辉煌的非遗文化,如何传承?怎样焕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南非遗也选择了拥抱新媒体。

抖音“仔仔华渔鼓”占据湖南非遗部分TOP1。▼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2021年巨量引擎非遗文化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1557项,其中抖音覆盖率达到97.94%,过去一年,抖音上的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188%,累计播放数量同比增长了107%。

湖南的非遗工匠们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

抖音“长沙弹词传承人大米”顶置的弹词,曾被无数抖友制作短视频时用于背景音乐。▼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去年8月1日至今年7月31日,以“臭豆腐”为代表的湖南非遗,光以“臭豆腐”为关键词发布的短视频就有54.9万条,累计播放量39亿次,点赞8421万余次。

它还成为抖音最受欢迎的五大传统技艺之小吃制作技艺的代表。而抓取关键词条“湖南非遗”,其中发布的短视频有近5千条,累计播放5600多万次。

渔鼓、手工银饰、古建筑、泥塑、竹雕、珐琅、挑花、弹词等传承人纷纷“落户”短视频平台,在抖音湖南TOP非遗创作者中,他们的粉丝排名靠前。在短视频里,他们玩跨界、开盲盒、在传承的手艺上加新元素,用更多新颖手段焕新非遗。

抖音“歌梅拉组合”将桑植的民歌植入流行元素,创造出属于土家流行乐。▼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其中“歌梅拉组合”,他们兄妹将桑植的民歌植入流行元素,创造出属于土家流行乐,还在《星光大道》上大放异彩。

“铜官窑_刘坤庭”,是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泥人刘”第三代,他的短视频里通常是专注泥塑创造的片段,它抠细节的样子打动很多观众,吸引大批粉丝。

“长沙弹词传承人大米”则在短视频里说长沙方言,用搞怪的方式侃尽天下事。而“李有为”用三棒鼓即兴调侃的方式将即将失传的非遗三棒鼓展现得淋漓尽致。

02.

式微的渔鼓在网上“火”起来

湖南渔鼓以“网红”出现,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两年前,在常德召开的“湖南渔鼓传承保护研讨会”上,提及湖南渔鼓何去何从,南北派渔鼓代表性传承人还在为坚守传统形式不变,还是迎合市场争论不休,不过两年时间,渔鼓便做出了选择。

2014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九澧渔鼓、祁东渔鼓、零陵渔鼓三个省级非遗项目整合成“湖南渔鼓”,被列入国家非遗。有关它的传承和发展,传承人们一直在“实验”。

祁东渔鼓是湖南省祁东县的一种传统民间曲艺,源于南宋建炎年间,兴起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盛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专家认为祁东的渔鼓演唱风格和表演手法已自成流派,故定名为“祁东渔鼓”。图/祁东新闻网▼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南派的祁东渔鼓,脱离传统单口渔鼓,加入本土的曲艺,再配以碟子、电子琴、三弦、二胡等乐器,变成时新的渔鼓表演;保持传统形式不变,在内容上注入现代元素的北派九澧渔鼓,发展缓慢。

而根据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的数据,2014年12月,湖南122个县(市、区)中有38个县(市、区)的渔鼓,被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

但2018年12月,他们调研的数据中,全省只有20个县(市、区)有渔鼓艺人。渔鼓艺人们只能在红白喜事场合遇见,已面临消亡的险境。

2008年,祁东因为渔鼓等曲艺的兴盛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荣誉称号。2010年,祁东渔鼓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祁东新闻网▼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两年过去了,渔鼓的发展状况怎么样了?

在这两份公开的数据中,湖南非遗部分,占据TOP1的是名为“仔仔华渔鼓”的传承人,他的粉丝数将近60万,而视频播放量位居前三位的都是“衡南渔鼓传承蒋忠良”的作品,播放量最多的一个视频为今年3月10日推出的“衡南渔鼓戏”,将近350万。

2014年,祁东渔鼓和九澧渔鼓、零陵渔鼓三个省级非遗项目整合成湖南渔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祁东新闻网▼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从去年8月1日至今年7月31日,湖南非遗播放量前100的视频,渔鼓占了几近三成。这是它被宣布濒危后的高光时刻。如果用单用流量数据说话,湖南渔鼓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它拥抱新平台,不仅活过来,且“火”起来了。

跟渔鼓一样有着新改观的非遗还有澧州大鼓、哭嫁歌、咚咚锵等,人们将这些即将失传的非遗文化做成短视频传播,成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而皮影、捏面人、剪纸等离人们生活愈来愈远的非遗,由于视频点赞量的飙升,跟人们的距离越拉越近。

03.

臭豆腐

“臭”自带“网红”气质

在长沙坡子街火宫殿臭豆腐工艺展示间,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周四目揭开发酵2198天的卤水盖,用木棍轻轻搅动黑褐色的卤水,臭味瞬时弥漫开来。此时,门外捂着嘴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录下视频,传送到短视频平台。

靠“臭”出圈的火宫殿臭豆腐,以臭开始用喷香作结,这种极致的嗅觉、味觉体验就像坐过山车,极具挑战性。所以,它不用刻意营造氛围感,自带“网红”气质。今年,火宫殿臭豆腐又从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制作技艺”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级非遗。

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图/黄启晴▼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它有多火?仅去年8月至今年8月的抖音数据,以“臭豆腐”为关键词的视频就有54万多,而以“长沙火宫殿臭豆腐”为关键词的视频数也有几百个,视频播放量22.9万。

火宫殿臭豆腐作为美食界“网红”,长沙名片,它始终要在“臭”“香”之间下足功夫。

周四目自诩“火宫殿臭男人”,44岁的他跟臭豆腐“杠”上了。在火宫殿的卤水间,不同批次的卤水根据发酵天数标明数字,一般人闻到卤水间的臭味就望而却步,周四目则将它们当宝贝。

“在我看来,它们都是香的。”捏着鼻子进入卤水间,正巧碰上他卤制当天的臭豆腐。

臭豆腐制作中。图/黄启晴▼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他选择了发酵2198天的卤水,揭开两个卤水缸,一缸倒入备好的豆腐干专门卤制,紧挨着的那缸则用来洗卤制好的臭豆腐。

“卤臭豆腐的卤水要发酵两年以上,才能保证臭味。”这些卤水都是代代相传的,一缸卤水用完,再用新发酵的续上,保证卤制臭豆腐的卤水永远都是老卤。

“我不知道我的这些卤水最老的有多少年,都是师父们传下来的,大概从火宫殿有臭豆腐起,它们就存在了。”所以,周四目将卤水看得极重,就算是洗臭豆腐的水他一滴都不浪费。

臭豆腐外表看似黑暗料理,但它很多讲究,每道工序都很精细。周四目说,光选料都是大学问,首先豆腐要好,选用上等大豆制作豆腐胚,豆腐胚的软硬也要恰到好处,太硬影响臭豆腐卤制入味,太软臭豆腐就少了劲道。

而卤水制作更关键,他遵循师父们留下的纯植物素卤配方,每年冬至这天用浏阳豆豉、紫苏叶、冬笋、香菇等20多种原材料做卤水。“传承的东西要慢慢细细来,它是有人情味的。”

豆腐放入卤水中浸泡十分钟后,他戴上长手套慢慢翻动,于他而言,这是个神圣的时刻,手要触到每一块豆腐干,感知它们的软硬,确保它们全面吸收卤水,预估浸泡时间。

“今天的豆腐要浸泡6个小时。”一轮翻动结束,他斩钉截铁地说道,“豆腐胚捏着有劲道,冬天发酵慢,6个小时刚好,若是夏天,就2到4个小时足够了。”

油炸臭豆腐。图/黄启晴▼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臭”味做足,接下来就是喷香环节。油炸臭豆腐是周四目的绝活,要让臭豆腐吃起来外焦里嫩,一般人很难做到。

他拿起漏勺沥油,只见臭豆腐在漏勺中滚了几圈,油沥干了,它们却安然无恙,“甩干油又不能将臭豆腐甩散,看似简单,一般人做不到的。”他的油炸臭豆腐出锅,食客趁热品尝,酥脆浓香在口腔中,大家直呼过瘾。周四目看着这一幕笑了。

对他来说,臭豆腐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跟其他的非遗不一样,它没有花哨的形式,而是要守住几代人试验出来的制作技艺,牢牢抓住食客的胃。

04.

湘绣:

“不潮不想绣”

在长沙湘绣城李艳刺绣艺术馆,楼上楼下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楼上大多是李艳的湘绣藏品,她引以为傲的“虎”挂在工作台的墙面上,栩栩如生。

而楼下是李艳女儿昌妮的创意“世界”,各种跨界潮玩,创意湘绣,让人挪不开眼,在这里,“潮”和非遗湘绣无缝对接。

湘绣大师李艳,研究湘绣40多年。图/黄启晴▼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在非遗界,李艳母子的组合属于高配。李艳研究湘绣40多年,她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刺绣领域获得荣誉众多。

她的作品《荷塘清趣》《张家界》《冬雪北国》陈列于人民大会堂;2013年她的湘绣作品《山兽之君》在中国香港保利拍卖成交价为280万港币。

李艳在讲解湘绣作品。图/黄启晴▼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相比以传统国画为蓝本的湘绣,李艳是革新者,她将西画技巧引入湘绣,达到中西合璧的效果。狮、虎是湘绣中最有代表性且最难的题材,传统湘绣通常用鬅毛针绣狮虎,线条较粗。李艳则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出汗毛针、卷毛针、柔毛针、绒毛针四种新针法。

极细的汗毛针用在老虎的鼻子上体现肉感,甚至连毛孔都清晰可见;卷毛针用来表现老虎耳朵上微卷的软毛,耳朵下半部分更加柔软的毛针;老虎脖颈处蓬松的毛发则用绒毛针来表现。如此,绣出来的老虎神采奕奕,几乎要从屏风中跃出来。

湘绣。图/黄启晴▼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此外,在传承湘绣设计与针法基础上,李艳还开创了画绣结合绣、立体绣、油画全异绣、光影式当代作品等湘绣新品种。这些“创新”开创了属于李艳的时代。

2017年,李艳退休后,成立了李艳刺绣艺术馆,依然负责湘绣的创作和收藏。而她法国学设计的女儿留学归来,在湘绣研究院潜心研究湘绣7年后,成为工作室的主理人。

从小在绣绷子底下玩闹的昌妮对湘绣传承有不同的见解,她认为传承不是复制,而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符合当下审美和价值观,不断创新。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我要坚守的是母亲对于原创的坚持,对传承湘绣的执着。而我的责任和使命是带它走上一段新的旅程,探索一种全新的可能。”母亲的作品是收藏级别的艺术,太贵,离年轻人太远,而她要做的,是将湘绣从艺术神坛拉下来,让它回归生活。

带着这种理念,她将“湘绣”融入产品设计,和团队碰撞出不少“潮”的概念,创造出一系列既有湘绣工艺又有现代生活实用价值的产品。

湘绣大师李艳的女儿昌妮,她手拿自己的湘绣跨界产品——小虎锤。受访者供图。▼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昌妮团队贴合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传播非遗,提出“不潮不想绣”“绣生活正年轻”“湘绣艺术生活家”等口号,并打破非遗“老老的”“土土的”刻板印象。

为了让湘绣更“潮”,他们突破传统湘绣作为单一装饰性的特性,将它用到了生活收纳、空间装饰、厨房用具、生活用品、家居家装、汽车文化、日常出行等多个维度。

湘绣与首饰盒结合。受访者供图▼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他们还在产品材质上玩起跨界。2021年,李艳刺绣艺术馆开发新品湘绣冰箱贴,绣面用湘绣工艺绣出长沙流行元素臭豆腐、小龙虾、岳麓山等,底座则用上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

“让更多年轻人买得起、喜欢上,有消费才有传承。”除了在产品上创新,昌妮在销售模式上也打破传统,她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搭建全平台、全网络、全渠道的推广与营销矩阵。

湘绣大师李艳。图/黄启晴▼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线下,除了直营店,他们与湖南省博物馆合作推出文创,其产品还进驻长沙国金中心潮玩店。在线上,他们通过“湘绣+互联网”的模式,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微博、小红书、淘宝、抖音等各大平台推广湘绣文化,打通销售渠道,这些销售模式市场反响很好。

接下来,昌妮最想做的是跟潮牌合作,碰撞新话题,让湘绣真正火起来。

05.

铜官窑:

“柴烧”像开盲盒

到铜官窑“泥人刘”的工作间时,阳光正好从玻璃外墙斜射,打在那些拙朴的杯盏上,落下一片迷人的光影。

我们探访时,百年老字号“泥人刘”第四代传承人刘嘉豪的第36窑柴烧作品刚出窑一星期,新作品还在拉坯。而他父亲刘坤庭正专注于一个私人订制的泥塑,反复打磨人脸部分。

刘嘉豪柴烧,《意》系列。受访者供图▼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和其他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相比,出生于陶瓷世家的长沙铜官陶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嘉豪算“非典型”代表,甚至有些叛逆。他的基本功打牢后,就在追求个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别人认为他走偏,连他父亲都觉得他个性过头,面对父亲的提点,他只是听着,内心依然自我。父亲刘坤庭是原铜官陶瓷总公司研究所研究员,当时各厂批量烧陶要求每一件作品一致,精益求精,这也造就了他追求细节完美的风格。

而刘嘉豪更喜欢形状和纹路上的别致,他甚至通过刀削、雕刻等方法来赋予陶瓷更多的可能性。

“泥人刘”两代传承人刘坤庭(前)和刘嘉豪。受访者供图▼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在陶瓷烧制上,他又剑走偏锋,明明煤烧、气烧、电烧等方法好控制又节约成本,远比柴烧经济、效率高。他却重新复古柴烧,追求陶瓷的拙朴。

在大学期间,他就耗费5万多元建起了仿古的柴窑,这个柴窑是当时省内唯一的柴窑。起初,他父亲并不理解他,因为柴烧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加上国内外并没有现成材料可参考,一切都要靠他自己摸索。

刘嘉豪柴烧,《隐龙》系列。受访者供图▼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此外,柴烧器与一般窑的不同,它是灰烬和火焰直接蹿入窑内,产生的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层次丰富,质地粗犷。与他父辈那代人而言,釉面上有落灰或在胎体上走火的痕迹,在旧时制瓷标准中认之为“瑕”,是不被欣赏的。

可刘嘉豪却偏爱于这种不确定性,他甚至享受这种窑变,就像开盲盒,说不定有大惊喜。在他的坚持下,柴烧器从第一年全部作废,慢慢有了成功率,到现在基本上可以维持60%的成品率。

刘嘉豪柴烧,《石幽》系列。受访者供图▼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刘嘉豪在柴烧窑里每一次烧制都编了号,在2021年,他烧了5窑,如今,已经完成了36窑的烧制。烧窑对刘嘉豪来说是一种仪式感,除了完成器具的创作,还要做好十足的准备。

这是个非常讲究的过程,就连木材的种类和静置的时间都有要求,木材以樟、杉及废弃木材等利于燃烧的为主,它们的燃值不一样,静置时间还有区别。

真正到了烧窑,投柴,窑型、加柴的速度和方式、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不断地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柴烧作品。受访者供图▼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他们几乎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柴烧器落灰成釉,温度要达到1310℃以上,一般到1000℃以上就要加生木,一刻不能离人。”探访“泥人刘”柴烧窑那天,刘嘉豪去深圳参加茶博会,他父亲刘坤庭代为介绍。

“开窑仪式感更足,天南海北的人来等这一刻,他们经常会在这时开party,酒都不知道喝多少箱。”看着儿子的柴烧窑,刘坤庭满是欣慰,也许他内心早就认可儿子的坚持了。

如今,刘嘉豪从事柴烧技艺,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和妻子一起经营着“泥人刘”品牌。他基本上是以柴烧茶器具为主,利用“泥人刘”传统手艺在茶器具上加以创意。

刘嘉豪有不少代表作,《桩正》《松风》《竹影》……其中《竹影》的灵感来源就是大自然里的竹子。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他最近的柴烧作品还有《隐龙》《石幽》《敦煌》等,其中《隐龙》系列是爆款。和父辈不同,他的作品一半以上是线上销售。每到开窑时,他们在线直播,吸引大批粉丝,很多人跟他一样,都享受开盲盒的快乐。

在“泥人刘”工作间,刘坤庭正在仔细端详刚做好的茶器。图/黄启晴▼

臭豆腐、湘绣、铜官窑……别叫我非遗,请叫我新国潮

他的小茶壶价格上千元,却远销美国、法国、日本等,而今,他的数千件柴烧作品基本售罄。

在他看来,非遗技艺传承若要更有生命力,不仅要走进生活,还要让人们生活品质提高。

文字|伍婷婷

图片|黄启晴、受访者、祁东新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小时报料热线0731-8557118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