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作者 | 樊登读书 · 与清

主播 | 樊登读书 · 晏娇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官微的一组“浙大作息表”,在微博发布后获得了24万网友的点赞。

这些写得密密麻麻的计划表,是浙大团委征集的,制作者都是浙大的在读学生。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有的同学还在隔离中,计划表中特意留出了核酸检测的时间。

有的同学说:“隔离=宅=更加自律”。

有的同学是考研党,每一天从清晨到深夜安排得非常清晰。

很多网友在底下评论:

“但凡我有这种执行力,现在也该保研了。”

“自律的人最充实。”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光明的未来。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心无力。

只能夸一句“别人家的孩子”,却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家的孩子”。

其实你发现了吗?优秀的孩子身上,都有几个共同点。

用心培养孩子养成这几个特质,孩子会感谢你一生。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詹姆斯·克里尔在《掌控习惯》中说: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一个好的习惯,能使孩子在成长中积蓄能量,进而迎来爆发式成长。

一个坏的习惯,就可能轻而易举地毁掉孩子的学习成果,随着时间的增长,坏习惯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指数级增长。

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一个学生佳慧,从小就被妈妈要求早睡早起,晚上睡觉不超过9点半,早上起床不超过8点。

而且妈妈不仅这么要求孩子,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天气再冷,都不会赖床,而是早早起床给孩子做饭。

以前,佳慧总觉得妈妈很烦。晚上想看电视?不行,去睡觉。早上想睡懒觉?不行,起床吃饭。

妈妈说:“早上好好地吃一顿热乎乎的早饭,上午上课才不会疲乏,才能一整天都精力充沛。”

渐渐地,佳慧发现,良好的作息不但让她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更有时间观念,也避免了自己无节制的拖延。

到了大学,这种习惯带给自己的成长更加明显。

别的同学作息混乱,昼夜颠倒,她却能每天精神饱满地起床。

上课、学习,有计划有条理,并没有因为在大学这个无人监督的环境里就放纵自己。

这时候她才懂得了妈妈的苦心。

乔布斯曾说:

人生前30年塑造习惯,人生后30年习惯塑造人。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用自己的学识和气度体现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我们感慨她出口成章的时候,很多人却不知道,她从小就被父亲引导着读书,每天睡觉之前一小时的阅读,坚持了多年。

阅读对她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是根植在自己生命里的习惯。

在《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上,她从容优雅、金句频出,都得益于她多年的书籍浸润。

孩子的幼年时期,是培养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

那作为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除了像前边佳慧的妈妈那样,强制要求孩子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习惯叠加”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所谓的“习惯叠加”,就是在原有的习惯上,再加一个新的习惯。

这样不但让新的习惯更容易坚持,以后还可以“嫁接”更多的好习惯。

再微小的习惯,坚持下来也会成为强大的力量。

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可以让孩子提前享受习惯带来的“复利”,感受到正向反馈的力量。

这将成为孩子受益终身的礼物。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杰出的能力。

为什么他能够同时做这么多事,还都能做得这么好?

马斯克在一次演讲中给出了答案:

“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内驱力,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取得非凡成就。”

在很小的时候,马斯克就开始探寻生命的意义。

在他看来,如果自己有能力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高全人类的智慧、为更高层次的文明。

而努力一生,这就是自己活着的意义。

为了这个目标,他攻读了物理和商业。

在自己第一次创业获得成功后,马斯克又开始考虑:目前有哪些问题可能影响人类未来?

他想到了两个问题:地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是否可以移居其他星球的生存问题。

从这两个问题出发,他分别成立了特斯拉电动汽车、屋顶太阳能系统公司、太空科技公司。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马斯克不仅仅局限在“如何赚钱”,而是考虑“如何影响人类未来”。

他从小就立下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有内驱力的孩子,会自发地向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前进,而不需要外部的动力。

很多父母喜欢用“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办法教育孩子。

但“听话被夸”和“不听话被骂”只能给孩子外部驱动,真正能让孩子有参与度、有成就感、有责任感的,依然是内驱力。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还记得云南猪肉店里那个跳芭蕾舞的9岁小姑娘小云儿吗?

她优雅美丽的身姿和满屋子的猪肉、猪内脏格格不入。

但她却说:“去肉店最开心的是跳舞。”

城市里的孩子跳舞,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出生在农村,全家都没有人接触过舞蹈的小云儿,只能照着视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自己练。

身体里有强大内驱力的小云儿,给自己小小的身体插上了翅膀。

彭凯平教授说: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

培养内驱力强的孩子,父母首先需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他、理解他、关心他。

当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才能有余力去追求未来和梦想。

其次,还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机会,他一定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第三,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要及时给予孩子正向反馈,让孩子有胜任力和成就感,孩子的每一次小进步都值得鼓励。

最后,还需要孩子有目标和梦想。一个孩子真正想要的、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是孩子自主前进最重要的动力。

那些内驱力足够强的孩子,才不会被命运辜负。

而所有令人艳羡的“得偿所愿”,不过都是“苦尽甘来”的代名词。

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

选择了奋进和自律,就意味着要苦一阵子。但选择了懒散和放纵,就是选择了只退不进的人生。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美国杰出的商业哲学家Jim Rohn提出的“密友五次元理论”认为:

一个人的财富和智慧,基本就是5个与之亲密交往朋友的平均值。

其实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孩子的学习: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学习成绩、格局,都与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密不可分。

前段时间,西北工业大学的4名00后女生,因为同寝室集体保研,火上了热搜。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她们从大学入学,就每天一起到图书馆占座、一起坐在教室前排、一起参加比赛拿奖学金、一起讨论问题解决学习困难……

在整个大学期间,她们累计获得了50多个国际、国内奖项,还获得了6万多元的奖学金和竞赛奖金。

这几位原本就很优秀的女孩,合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社会认同原理”,就是指人们经常依靠其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

同行者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对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和早起的人在一起,他不会睡懒觉。

和好学的人在一起,他不会故步自封。

和安于现状的人在一起,他也不会志存高远。

1902年,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信里,提到了“拒绝同两种人交往”。

一种,是完全投降和安于现状的人。

第二种,是不能将挑战进行到底的人。

为什么要拒绝这两类人?因为他们都在传递着一种消极的思想,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也会变得消极、堕落。

人大多都是环境的产物,所以荀子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你想成为谁,就先去遇见谁。

“浙大学子作息表”获人民日报点赞: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从小就有这三个特征

反之亦然。

我们同样也要告诉孩子:结交朋友,其实就是经营自己。你要靠近光,更要成为光。

一位名校校长曾经说过:

“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基本上不取决于名师名校,而是取决于自己。”

谁都知道“躺平”的日子很爽,但我们更应该让孩子知道:如果只图一时痛快,蹉跎时光,以后再想弥补,难于登天。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教练,能陪他一阵子,却不能陪他一辈子。

这段一起走过的旅程里,父母要带孩子一起养成良好习惯、引导孩子找寻未来的方向、知道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前行。

然后,他们在之后的时光里,会带着这份宝藏锦囊,勇敢地向前走。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与清,爱好读书、写作、人类幼崽。余生很长,文字为伴。

主编 | 阿医

排版 | 郑向北

图片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