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风物|耳饰,如何成为女性必备饰品?

相传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因为一直治不好,最后双目失明了。后来,她在无意之中遇到了一位名医,名医查看了她的病情之后,表示能够治好她的眼病,但是需要在耳朵上面进行扎针。

在征得这位姑娘同意之后,名医就用银针在姑娘左右两边的耳垂上各自扎了一针。这一扎,可就出现了奇迹——姑娘的眼睛居然治好了!为了表示对名医的感谢,姑娘让银匠精心制作了一对耳环,每天都戴在耳朵上面,以此来铭记名医的功劳。

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旧时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对古代女子而言,簪、珥是多么重要的首饰,而今虽然簪子已经不多见,但耳饰却推陈出新,仍然是经典不落伍的时尚潮流饰品。

风物|耳饰,如何成为女性必备饰品?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耳饰就已经存在了。那个时候没啥冶金工艺,所以耳饰的制作材料基本都是玉石、水晶、兽骨等等。

其实耳饰的发展历史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先秦周朝开始一直到唐代,耳饰就备受打压,因为当时的社会普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应该伤害它,只有蛮夷、奴隶才会打耳洞。《妖猫传》里杨贵妃一出场,明晃晃的大耳环非常抢眼,这绝对是有违历史的。

风物|耳饰,如何成为女性必备饰品?

《猫妖传》

有打压,自然就有兴起,耳饰的兴起始于宋代。这是一个大发展时期,很多首饰都得到了传承与创新。宋朝的耳饰,造型更靠近现代,繁复精细,而且题材也颇为文雅可爱。

到了明朝,耳饰的款式就更加百花齐放了。不仅女子个个有耳洞,就连一些男子也会穿耳,因为耳饰在当时有“护身符”的意思。

清代的耳饰有两套系统,汉女佩戴的跟明朝差不多,以金银、珍珠、玉石为主体,再搭配各种宝石;而满人跟汉人不同,她们要讲究“一耳三钳”,这还是乾隆皇帝强调过的满族规矩。不过,清朝的珠宝史也是满汉融合的历史。

风物|耳饰,如何成为女性必备饰品?

一耳三钳

耳饰可以说是全身上下的点睛之笔,即使再平淡的打扮,只要戴上一副时髦耳饰,整个人都会灵动飘逸起来。耳饰发展至今,不论是样式、材质都推陈出新,越来越时尚、健康、潮流。

监制 | 先宏明

编辑 | 巫家宏

部分图片素材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