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弃官不仕隋朝,唯愿追随世民,他终成一代明相

弃官不仕隋朝,唯愿追随世民,他终成一代明相

杜如晦

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天下大乱。各地军阀纷纷带兵起义。想要有所作为的杜如晦自然不甘心,在暴君手下得不到重用,于是决定追随李世民,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也是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眼里这个杜如晦就是像房玄龄一样的人才,所以才重用他。这两个人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在杜如晦的协助下,李世民很快在军中站稳了脚跟,并帮助父亲李渊夺得了隋朝的天下,建立了唐朝。在玄武门事件中,杜如晦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唐玄宗登基后,他也被加进了军衔。说到杜如晦,难免想到房玄龄,在他们两人的配合下,他们共同为皇帝选拔了一大批真正有用的人才,定型了唐朝适用的法律,并在历史上称之为"众议院计划和决定"。

到了隋朝,他弃官不任,却甘愿追随庶民。

杜如晦出身官宦世家,父亲也曾在隋朝朝廷任职。小时候的杜如晦很聪明,喜欢与人谈古论今,所以学识渊博。其实,与别人不同的是,杜如晦的道路更加曲折,他没有通过科举进入朝廷做官。但却受到礼部侍郎的器重,选他为预备官员。

弃官不仕隋朝,唯愿追随世民,他终成一代明相

这吏部侍郎高孝基也是杜如晦生命中的一个贵人。对他评价很高,对他说,你有冷静的头脑,有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你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但现在你还年轻。我希望你能坚持自己的初衷,先从基层获得经验。于是杜如晦当上了阜阳县尉,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也许是因为人民的残酷统治和隋炀帝的难以忍受,全国各地都爆发了起义。其中就有李渊父子。

当时,由于统治者的无能,隋朝的军队一直被忽视,当李渊父子率领军队反抗隋朝统治时,甚至有些队伍不战而降,所以很快李世民就跟随父亲拿下了长安。平定长安后,杜如晦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就是与他共同被称为方谋杜端的房玄龄。

弃官不仕隋朝,唯愿追随世民,他终成一代明相

房玄玲

房玄龄也是一个一心为君之人,他知道杜如晦是个人才,就把杜如晦介绍给了李世民。经过简短的交谈,李世民觉得杜如晦是个难得的人才,他有独到的见解,还经常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于是就带着他一起去给他出主意。而这次杜如晦也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在他的辅佐下很快就在军中站稳了脚跟。也掌握了军队的大部分。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很快就消灭了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版图。

发动玄武门事变,最终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

前有秦二世胡亥谋害扶苏夺位,后有康熙末年九子夺位,唐高祖李渊自然无法回避。在历史记载中,唐高祖有三个儿子,其中便是隐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以及齐王李元吉。

弃官不仕隋朝,唯愿追随世民,他终成一代明相

李世民

三人之中,秦王李世民对唐朝的建立贡献最大。也是能人轶事最多的地方。此外,他还不断率领军队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而他在民间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地位。于是两人相互勾结,想要谋害李世民。

此时的李世民刚刚成立学馆,却对他们的阴谋毫无察觉。学馆成立后,他把责任交给了杜如晦。并经常亲自前往与杜如晦探讨儒学,常常一去就是一夜。李建成很害怕,在他看来,这个杜如晦才华太过突出,绝对会成为他通往皇帝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他建议李将他赶出京城。

弃官不仕隋朝,唯愿追随世民,他终成一代明相

其实,就算不在京城那又如何,在李世民的身边也是最不缺能人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世民得到了李建成将发动政变杀死他的消息。于是,他赶紧和众多谋士商量如何应对。在杜如晦看来,兄弟之间也要明算账,何况这是为了争夺皇位?自古以来,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的人不在少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为了保全自己,不妨先下手为强。在他的劝说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也成为了太子,杜如晦便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唐太宗即位后,他也随侍在侧,担任要职。

果断工作,与房玄龄合作,称房谋杜断。

贞观三年,杜如晦担任尚书右武社一职,但仍负责选官。在他的选拔下,一批真正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为官,使朝廷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与唐朝另一位名相房玄龄不同,房善于出主意,却不敢轻易做决定。但杜如晦果断,能在众多方法中选择最好的一种。所以他们经常合作完成,共同为唐太宗出谋划策。也就是后人常说的"屋漏偏逢连夜雨"。杜如晦是一个扬长避短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他和房玄龄合作。从而挑选出最适合皇帝的方案。

弃官不仕隋朝,唯愿追随世民,他终成一代明相

唐太宗李世民对这样一位肱骨大臣也十分满意:知量清举,神采凝然,德宣内外,声溢庙堂。料推柱,为君以远,防其帐,以伦霸图;学通经书,德范广茂,隐犯相随,忠实于每日新闻。

作为一代宰相,这个杜如晦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皇帝考虑,一心一意地辅佐皇帝,实属难得。都说古代的读书人有了才之后就会仰仗才华,但杜如晦却是其中的例外。在他身居高位的时候,他依然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为太宗治理天下出谋划策。对于贞观盛世的到来,难怪后来称他为一代贤相。

简介:

刘奎曾这样评价唐代名相杜如晦:圣君若灵,他会生出一个有道德的人。夷夷二公,实开运佐。章含经度与纬度,求深夹辅。笙磬谐音,只有房和杜。作为唐太宗手下的谋士,杜如晦在当时地位很高。让大家惊讶的是,一开始,他在隋朝朝廷做官,辅佐隋炀帝以稳定国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