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的文章中,我详细介绍过花剌子模的上中下三策。最终,花剌子模选择中策,在重要区域进行重兵布防,其他地方则有条件放弃,借此分散蒙古汗国的兵力。
在花剌子模做出决定的时候,他们大概构思过这样一个画面:当蒙古汗国进入花剌子模境内之后,立刻会遭到不计其数的游击队骚扰,各个坚城更能让他们撞得头破血流。等他们跌跌撞撞地来到撒马尔罕城下时,严阵以待的花剌子模精锐会让蒙古人饱尝失利的痛苦。
但事与愿违,花剌子模肯定没有预料到,蒙古汗国的政治工作能够进行得这样成功,从入境以来,除了在海儿汗防守的讹答剌城和帖木儿灭里防守的忽毡城受到阻碍之外,蒙古大军的推进异常顺利。

这时,蒙古大军已经入境半年多,竟已经把东部地区的大部分重点城池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畴。面对这种局势,花剌子模已经丧失了重新布局的机会,只得坚守撒马尔罕城,跟铁木真一决胜负。
铁木真明白摩柯末苏丹打的什么主意,老实说,对于在撒马尔罕城与花剌子模精锐决战,铁木真也未必有必胜的把握,所以铁木真来到撒马尔罕城下的时候,并未直接攻城,而是越过撒马尔罕城,直扑更西方的不花剌城。
在钦察语中,“不花剌”是“学术中心”的意思,与撒马尔罕城一样,都是花剌子模布重兵把守的城池,同样做好了与蒙古人决一死战的准备。
乍一看,攻打不花剌城和攻打撒马尔罕城的难度应该差不多,可区别就在于:撒马尔罕城是首都,而不花剌城不是。
当东部地区的大部分城池被攻陷之后,撒马尔罕城军民或许还能用继续坚持,毕竟是首都之地,但不花剌城军民在这方面的心理素质就要差得多。
撒马尔罕城比不花剌城难打,所以铁木真要先行一步,切断撒马尔罕城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把东部地区完整地夺下来,再以此为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而攻打撒马尔罕城,并继续征服花剌子模其他地区。
在这样“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集结于这两座城池的花剌子模军队只有两个选择:
一、主动出击,与蒙古军队决一死战;
二、赶紧撤退,保留有生力量以图良策。
第一个选择显然不行,花剌子模军队要是有这种勇气,也不至于选择防守重要区域的战略计划了。
第二个选择可行吗?表面上看似乎可行,但当铁木真率军越过撒马尔罕城,直逼不花剌城下的时候,他们显然也错失了这个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且不说撒马尔罕城的氛围如何,至少不花剌城内肯定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或许有人会问:花剌子模人为何如此没有血性,在绝望时刻居然不打算拼死一搏?这种说法,实在是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看过我昨天文章的读者应该明白,蒙古人攻城是有固定套路的:先派使者劝降,劝降无效就派军队攻城,而且是一波又一波地攻城。从表面上看像添油战术,实际上却能给人一种“蒙古大军无穷无尽”的错觉。
对于这种套路,蒙古人玩得非常娴熟,他们会命众多伪军扛着蒙古军队的旗帜,制造各种假象,无限放大己方的兵力优势,同时还会通过多建营帐、遍插旗帜的方式,甚至在马后面拖着树枝弄起土雾,制造万马奔腾的假象,让人弄不清蒙古军队到底有多少人。
这种兵力源源不断赶赴的情形,这种漫山遍野全是蒙古军队的情形,通常会彻底瓦解城内守军的抵抗意志。因为蒙古大军历来就有“杀人恶魔”的恐怖头衔,现在看到他们居然有这么多人,自然会倍感恐惧。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蒙古使者的威胁和利诱,花剌子模人的内心更是充满了惊疑不定的念头。总而言之,大家想到的最多内容,已不是如何打仗了,而是如何投降或者如何撤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在于东部地区对于花剌子模的归属感不高。
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并不都是一路顺风的,比如月轮太后四养子之一的失吉忽秃忽,在八鲁湾川与花剌子模的扎兰丁王子遭遇,在该撤军时未能及时撤军,以至于被打得一败涂地。
此次战役就是著名的“八鲁湾川之战”,也是蒙古西征过程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惨败。后世读者说起此次战役的时候,都认为失吉忽秃忽应该付全责,理由就是他过分迷信蒙古的心理战术。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大家都忽略了此次交战的地点:八鲁湾川。
八鲁湾川在今天的阿富汗喀布尔东北部地区,正是历史上花剌子模的西南部地区。换言之,这块土地属于花剌子模的固有领土,他们拥有主场优势。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花剌子模军队虽然比起蒙古军队略有不如,但战争态势不应该呈现出“一面倒”的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一面倒”的情况,是因为花剌子模的东部地区并不是他们固有领土,也是被刚抢来没多久的。在铁木真高超的政治攻势下,东部地区迅速抛弃了花剌子模,这才有了花剌子模兵败如山倒的景象。
当然了,指挥这场战争的是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我在前几天的文章就提及过他,认为他是花剌子模首屈一指的帅才,他拥有极其优秀的个人素质,多种因素作用之下,才有了失吉忽秃忽的惨败。
言归正传,继续说蒙古大军围困不花剌城的事。虽然他们缺乏坚守和决战的勇气,但他们也不愿意待在城里等死,于是他们下定决心突围,能跑一个算一个。
但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认为直接突围过于危险,应该先偷袭一下蒙古军队,将他们内部扰乱之后再趁机突围,这样存活率更高一些。
这个做法有没有用呢?自然是有用的,面对不花剌城军队的突袭,蒙古军队也是一阵忙乱之后立刻撤退,免得造成更大损失。
可当铁木真发现不花剌城军队只是虚张声势,他们早就逃跑之后,立刻暴跳如雷:跑?你往哪跑!
不花剌人忘记了,他们面对的敌人,是机动性极强的蒙古铁骑,想在他们面前逃跑?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
果不其然,蒙古铁骑很快就追上了逃跑的不花剌人,一场屠杀就此展开。
当蒙古大军返回不花剌城时,城门已经打开了。城里的头面人物也都站在城外,率领百姓欢迎蒙古大军进城。
铁木真率军进入不花剌城之后,率先走入了城内最高大的建筑之内,并问陪同他的不花剌城代表,“这就是算端(不花剌主事人)的宫殿吧?”陪同的代表说,“这是真主的庙宇。”
铁木真明白了,原来这里是城内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就清真寺吧,蒙古大军需要在这里举办庆功宴,战马也饿了,你们现在开始喂马吧。
于是乎,装经卷的箱子变成了马槽,经书被扔得遍地都是,马匹走来走去,踩烂不少。庄严的庙宇响起一片欢庆之声,蒙古人在这里喝酒、吃肉和唱歌,当地的歌妓起舞助兴,当地的宗教首脑们替蒙古人喂马,以及充当宴会的总管。
在清真寺举办完庆功宴后,铁木真在广场上发表了一段著名演说。
在这段演说中,铁木真提到:“你们都有罪,你们都在我面前颤抖吧。我为什么说你们有罪呢?因为,如果你没有罪,伟大的主为什么会让你们遇到我呢?”
许多人总喜欢提及这段著名演说,试图证明铁木真的野蛮与不讲理。其实呢?持这种想法的人大多都是中国人,因为大多数中国人根本没有宗教思维。
对于这一点,我曾经写文章专门讲述过:史官之所以敢记录这段内容,绝不是什么秉笔直书,而是把铁木真摆在了“神灵代言人”的角色上。
在这种背景下,铁木真做什么都是神灵的授意,所有教徒都应该匍匐在铁木真的脚下聆听训示。
想当初,欧洲黑死病横行的时候,神棍们说这是上帝降下的惩罚,因为你们有罪。结果呢?大家纷纷回到家里,用最恶毒的语气咒骂自己,同时用鞭子抽自己。
荒谬吗?不,这就是宗教思维。主(或上帝)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有道理的,他说我有罪我就有罪,他说我该死我就应该祈求宽恕。
铁木真有宗教思维吗?自然是有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说这番话。
铁木真在清真寺肆意妄为的举动,就是向教徒们宣称:我是主派来的使者,也是他最宠爱的人,我敢在你们最神圣的地方,做最放肆的事。如果你们敢不听我的话,主就永远不会保佑你!
这就是宗教宣传的尴尬所在:当一位征服者肆意妄为的时候,你敢借着神灵的名义惩罚他吗?自然是不敢的,除非你不要命了。
但是宗教的神圣性又要得到保证,怎么办呢?自然只能神话那位肆意妄为的征服者了。
多年以前,有位大佬见庙拆庙,见佛砸佛,当地的宗教管理者是怎么说的?这位爷可了不得啊,他是传说中的真龙天子,神灵见到他都要怕三分,你我皆凡人,万不可与他攀比!
这也是铁木真在清真寺如此放肆,却最终无人敢追究他责任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