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阶下囚皇帝大多不得好死,但他却是个例外,分手时,敌人痛哭流涕

历史上,瓦剌跟明朝的关系一直都不甚好,他们总是在边境骚扰明朝兴风作浪。明朝正统十四年,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终于忍无可忍,决心一举拿下瓦剌,还明朝边境一个清净。于是,他亲自征讨敌寇,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因为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的原因,明朝的军队没能取得胜利,在土木堡被敌人围攻各个击破,最终,朱祁镇也没能逃脱,他成为了敌人的俘虏。此役明军兵败,大量辎重尽为也先掠夺,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曾经位高权重的皇帝现今却沦落为敌国的阶下囚,可想而知他的日子有多难熬。

但是,令明朝百姓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皇帝在敌国人缘特别好,多数瓦剌大臣都对他都表现的十分客气。虽然在他刚到瓦剌的时候,瓦剌首领有过直接将他杀死的想法,但是,朱祁镇的一系列举动却逐渐让其首领打消了这个念头。

此时,首领不再想杀他,反而,多次前往他的处所去拜访他,时常的担心他吃不好,还嘱咐下人送来牛羊肉给他做加餐。甚至,到了朱祁镇的生日,首领还专程为他大摆筵席,这也让朱祁镇感动不已。

还有一个人叫做伯颜帖木儿,他是首领也先的亲弟弟,这个人也跟朱祁镇的关系处得特别好,可以说,二人情谊深厚情同手足,朱祁镇被俘期间就一直住在他的帐篷里,没受过任何亏待。朱祁镇的日常起居都有伯颜的妻子还有一些贴身的女仆们亲自伺候,这都是伯颜怕委屈了朱祁镇而特意安排的。

后来,朱祁镇要离开瓦剌之时,伯颜陪同送行,竟忽然痛哭失声道:“我的皇帝今日离去了,再几时得”,可见,他这话说的更是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瓦剌的许多位高权重之人也十分的尊重朱祁镇,丝毫没有瞧不起他的意思。

曾有一次,也先专程设置宴席来宴请朱祁镇,两位也先的左膀右臂都一一上前给朱祁镇敬酒,直到,看朱祁镇动了筷子他们才敢下筷。宴席之上,也先甚至亲自弹琴唱歌跳舞给朱祁镇听,为的就是能让朱祁镇喝酒之时感到尽兴。可见,瓦剌人都怕怠慢了朱祁镇,连权位最高的人都把他当做上宾对待。后来,在朱祁镇就要离开瓦剌之时,也先跟他的弟弟两个人亲自骑马出城带领士兵们护送他回家,二人一路陪同,直到亲眼看见了朱祁镇完完整整走进紫禁城内才放心的离去。

阶下囚皇帝大多不得好死,但他却是个例外,分手时,敌人痛哭流涕

这上面发生的诸多事件现在我们如今看来都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朱祁镇在当时其实并没什么权威,他在瓦剌的身份就是一个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阶下囚。在他被俘期间,又不幸经历了自己国家的内部动乱,他被迫做了手中毫无实权的“太上皇”,可以说,此时一切形式都对他不利。

但是,他却能在瓦剌生活的游刃有余,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说是他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敌人,但是,当真如此吗?

阶下囚皇帝大多不得好死,但他却是个例外,分手时,敌人痛哭流涕

根据明朝史书记载,朱祁镇有个天生的缺陷,就是头的体积很大,就连他要戴的帽子都得派专人亲自测量头围定制,一定得极大的才行。头这么大,长相自然不会太好看,而他自己也亲口说过,幼年时候没上过私塾,都是宫里的太监们随便教教的,所以,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

所以,要说人格魅力,那可真不算大,长相不吸引人,肚子里又不博学多才。那究竟为何他会受到如此礼遇呢?事实上,还是因为那两个字——“利益”,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阶下囚皇帝大多不得好死,但他却是个例外,分手时,敌人痛哭流涕

瓦剌人权衡利弊,分析出朱祁镇对他们的巨大优势,所以,才优待他的。

俘虏了朱祁镇之后,也先也没有了什么其他可以获利的渠道,况且,由于瓦剌打仗频繁,军粮紧张,军备品早已不足,队伍涣散不已。也先知道明朝的军队实力还是要比自己强的,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他决心保留朱祁镇这个沟通的“渠道”,让明朝不至于与自己国家成为死敌。

而另一方面,他也在偷偷备战,强大自己的军队,这两条手段缺一不可。瓦剌优待朱祁镇事实上也是在给自己留退路,毕竟打不过就跑嘛,有他们的“太上皇”还能跟他们有讲和的机会。对朱祁镇好点儿,今后即使朱祁镇回去了,也不会“恩将仇报”吧。

阶下囚皇帝大多不得好死,但他却是个例外,分手时,敌人痛哭流涕

另一方面,朱祁镇也是个聪明的人,他在瓦剌的行为也十分让人喜欢。沉着冷静,默默地察言观色,懂得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不会轻易坏了某个人的大事,这种不卑不亢的性格令人敬佩。甚至,他也不呵斥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反而对他们温和的一视同仁。

所以,最终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构成了他在瓦剌“人缘很好”这个结果。但是,此一战役,明军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文武官员亦死伤数十人,损失马匹二十万头,衣甲器械辎重损失无数。

阶下囚皇帝大多不得好死,但他却是个例外,分手时,敌人痛哭流涕

最终,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随着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皇帝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自此,明朝国势日蹙。

参考资料: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在瓦剌受到了怎样的待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