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7年南京战役:唐生智自告奋勇率10万人死守,为何却饱受诟病?

1937年抗战南京战役,中国军队溃败,后面的事情我们都清楚,这里不忍提及。当年负责防守南京的是国军一级上将唐生智。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当时战前国军的大多数意见是弃守南京的,只有唐生智在内的少数将领主张一定要守住首都,就是战死也得打出中国军队的士气以震慑日军。按理来讲这样的将军不该背负骂名,更是应当被称作英雄才是,那为什么对于唐守南京的诟病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呢?

1937年南京战役:唐生智自告奋勇率10万人死守,为何却饱受诟病?

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不该守南京。在1937年冬天,中国军队刚刚经历了在上海的失败,而当时我们是信心满满派出了80多万军队抗击日寇的,但是却被对方在海空优势下得逞,上海最终失守,而我方损失高达20万人,士气低落到了极点。由于南京距离上海很近,无险可守,我们需要的是从长计议。如果因为南京是当时的首都而赌气和日军决战的话,无疑又是一场和上海一样的惨败。所以作为高级将领,大部分人还是能看清局面,认为应当保持实力长期抗战。这是大多数人坚持不守南京的原因。应该是这个意见是正确的。

1937年南京战役:唐生智自告奋勇率10万人死守,为何却饱受诟病?

唐生智是个例外,他主张死守,并主动请战,担任城防司令。为什么呢?这要从唐的过往经历来分析。在抗战之前中国经历了民国初期20多年的混战,各路军阀厮杀中,唐生智也是一路诸侯,有10余万兵马,但因为傲慢和不善用兵,原本的势力范围和军队几乎尽失。(原先唐是湖南最大的军阀,势力遍及湖南、湖北、安徽)战后虽然仍然身居高位,但是唐生智在国府和军队里没有实权,存在感不强。在日军迫近南京之时,唐生智一方面是出于爱国,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恢复往日名声,第一个跳出来主张在南京和日军死磕。当时高层大都不支持他的想法,但是唐生智慷慨陈词,声称丢了首都没法向先人交代,就算守不住也得死在这里才是光荣。由于这种论调太正派,没法反驳,于是唐生智就果真获准带领10万部队留在南京防守。

1937年南京战役:唐生智自告奋勇率10万人死守,为何却饱受诟病?

如果仅仅是因为固执己见导致战败,还不足以令唐生智背上多少骂名。唐之所以被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南京战役中,尤其是战败撤退的过程中安排失当,导致大量军民伤亡。与其说是安排不力,倒不如说是没有安排,甚至是在帮日军的忙。为何这样讲呢?南京失守是意料之中,这不是凭军人血性能解决的事。问题是唐在决战前效仿古人,玩起了背水一战。他下令把所有船只运走或者毁坏,这就导致了战败之时部队和百姓都无法沿长江向上游离开南京城,才有了后面我们都知道的惨剧发生。更可气的是,唐生智如果真是一腔热血还可理解,他居然单独为自己预留了一条汽艇,一收到撤退命令马上溜之大吉,完全不顾下属的死活,留下数万名没有生路的士兵在南京城内等死,实在可恶。

1937年南京战役:唐生智自告奋勇率10万人死守,为何却饱受诟病?

这就是几十年过去了,唐生智还在为南京战役挨骂的原因。自南京撤退之后,唐的军事生涯基本结束,成了一名乡下的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