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壹度丨独特的剁绣技艺!乔亚茹:彩色的丝线里,织着一个梦

壹度丨独特的剁绣技艺!乔亚茹:彩色的丝线里,织着一个梦

人 文 / 自 然 / 生 活

银 川 晚 报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台 |第 1022期

壹度丨独特的剁绣技艺!乔亚茹:彩色的丝线里,织着一个梦

乔亚茹。

在今年举办的2021年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中,来自海原县的刺绣项目——自治区级传承人乔亚茹创作的《剁绣包》获得二等奖。一次次的获奖,让乔亚茹的决心更加坚定,她希望有一天,宁夏的刺绣技艺能够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

独特的剁绣

时间已经过去了12年,乔亚茹还对自己当初绣的《富贵牡丹》念念不忘,这幅作品用的刺绣手法,正是宁夏原汁原味的剁绣技艺。

壹度丨独特的剁绣技艺!乔亚茹:彩色的丝线里,织着一个梦

乔亚茹说,“剁绣”也称为“剁针绣”,是海原县境内广泛流传的一种刺绣针法,据传源于宋夏时期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流传至今。与其他刺绣的区别在于绣花针上,一般的绣花针是实心的,而剁绣的绣花针是采用微细钢管做成的管状绣花针。具体做法是先将极细钢管的一头斜磨成箭头状针头,再在针头上垂直打一穿线孔,针的另一头套上大小合适的管状骨头或缠上细铜丝、银丝之类的东西,便于手指握拿,防止滑落。刺绣时将绣线从针管内穿入,再将线头穿进针头旁边的孔后,即可在绣布上按照描好的图案进行刺绣。

创新传统绣艺

“一般刺绣是平面的,而剁绣有立体感。就像毛巾那样,一边是平的,一边是毛茸茸的,这样在平时的装饰使用过程中,能更加长久保存,丝线不易断裂。”乔亚茹说,剁绣主要用棉麻线和绣布,透气性好,色泽艳丽,经久耐磨。

壹度丨独特的剁绣技艺!乔亚茹:彩色的丝线里,织着一个梦

以前的剁绣是以单面为主,乔亚茹经过多年的琢磨与研究,把剁绣做成了双面。“原先正面是图案,反面就是凌乱的针脚,不好看,所以我就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她说,经过多年积累经验,她更大胆地突破平时的剁绣针法,以剁绣和平针绣、乱针绣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作品。平针绣和乱针绣做打底,着重突出剁绣技艺,整个画面更生动。“我希望咱们宁夏的剁绣,能够持续传承下去,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走出宁夏,走向全国的。”

刺绣里的色彩

一幅刺绣作品好不好,是否优雅从容,除了刺绣技法外,就看配色。乔亚茹说,有些作品里,光绣线的颜色就能达到12种之多,这些颜色都代表着各自的寓意,如何有机地统一,也是一门学问。

壹度丨独特的剁绣技艺!乔亚茹:彩色的丝线里,织着一个梦

乔亚茹刺绣作品《花开富贵》。

她拿出自己的作品《花开富贵》展示。整幅作品以绿色线为打底色,代表着活力和生机,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亮眼的绿色,衬托着牡丹花朵的鲜艳夺目,从整体看上去,牡丹雍容华贵,极富生机。再细看牡丹的花瓣,向上的一面以红线为主,代表富贵、吉祥和热烈的情感,提升了整幅作品的视觉美感;花瓣向下的一面是粉色丝线绣的,粉色很梦幻,作为红色的搭配,显得可爱、甜美、天真和温柔,使一朵花富贵而不张扬,艳丽而不庸俗。最后点睛之笔是黄色的花蕊,仿佛让人闻到了淡淡的花香。

乔亚茹的老家在海原县,那里山高沟深。她记得自己小时候眼中的海原,就是土黄色的,山头上没有树,田野里也没有树。长大后,她还梦想着到自己家乡的山上种树,给它们披上绿色的外衣。乔亚茹说,可能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待久了,所以看见鲜艳的颜色,她总有一种很敏锐的感觉,对配色的把握也比较到位。

一个美好的梦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奶奶在我的一件衬衣领子上绣了两枝梅花,一边一枝,特别好看,我也特别喜欢。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因为天热,我就把衣服脱下来绑在书包上,结果回到家才发现衣服不见了,回去找也没找到,为这事我一连哭了好几天。”乔亚茹说自己爱上刺绣,完全是因为奶奶和妈妈的熏陶。打从记事起,妈妈和奶奶就会在被面、枕头上做刺绣,那些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丝线让她十分着迷。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太好,所以村子里的孩子平常穿的衣服,多是单一色调,对于爱美的女孩子来说,特别渴望衣服上有一些装饰。她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奶奶和妈妈都会做刺绣,所以她的衣服上,经常会有一些好看的图案和花色。

壹度丨独特的剁绣技艺!乔亚茹:彩色的丝线里,织着一个梦

十二三岁时,乔亚茹不再只看奶奶和妈妈做的绣品,而是真正开始上手刺绣。在母亲的指导下,她自己亲手完成了一双鞋垫的制作,从此就更加痴迷刺绣。2004年乔亚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刺绣生涯;2005年她创办了自己的手工刺绣销售店,并一直与母亲一起做剁绣;2009年乔亚茹以“千珍绣”品牌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创新出许多刺绣作品。

如今,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宁夏的刺绣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场景,特别清晰。记得小时候奶奶和妈妈梳头会梳下来一些头发,我就拿着这些头发去找货郎担换彩色的绣线。每次听到货郎担的叫卖声,我几乎是飞奔出去的。”乔亚茹说,那些彩色的丝线,就像一个美好的梦一样。如今她依旧用手中的丝线,编织着这个美好的梦。

文字|刘旭卓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编辑|七楼 齐雨

值班主任|李振文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壹度文化】出品

用最易读的方式解读银川文化

文化深1° 视角多1° 情怀浓1°

深度剖析银川城市文化现象

独家记录银川文化情怀与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