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壹度丨獨特的剁繡技藝!喬亞茹:彩色的絲線裡,織着一個夢

壹度丨獨特的剁繡技藝!喬亞茹:彩色的絲線裡,織着一個夢

人 文 / 自 然 / 生 活

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台 |第 1022期

壹度丨獨特的剁繡技藝!喬亞茹:彩色的絲線裡,織着一個夢

喬亞茹。

在今年舉辦的2021年甯夏黃河流域非遺作品創意大賽中,來自海原縣的刺繡項目——自治區級傳承人喬亞茹創作的《剁繡包》獲得二等獎。一次次的獲獎,讓喬亞茹的決心更加堅定,她希望有一天,甯夏的刺繡技藝能夠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

獨特的剁繡

時間已經過去了12年,喬亞茹還對自己當初繡的《富貴牡丹》念念不忘,這幅作品用的刺繡手法,正是甯夏原汁原味的剁繡技藝。

壹度丨獨特的剁繡技藝!喬亞茹:彩色的絲線裡,織着一個夢

喬亞茹說,“剁繡”也稱為“剁針繡”,是海原縣境内廣泛流傳的一種刺繡針法,據傳源于宋夏時期的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流傳至今。與其他刺繡的差別在于繡花針上,一般的繡花針是實心的,而剁繡的繡花針是采用微細鋼管做成的管狀繡花針。具體做法是先将極細鋼管的一頭斜磨成箭頭狀針頭,再在針頭上垂直打一穿線孔,針的另一頭套上大小合适的管狀骨頭或纏上細銅絲、銀絲之類的東西,便于手指握拿,防止滑落。刺繡時将繡線從針管内穿入,再将線頭穿進針頭旁邊的孔後,即可在繡布上按照描好的圖案進行刺繡。

創新傳統繡藝

“一般刺繡是平面的,而剁繡有立體感。就像毛巾那樣,一邊是平的,一邊是毛茸茸的,這樣在平時的裝飾使用過程中,能更加長久儲存,絲線不易斷裂。”喬亞茹說,剁繡主要用棉麻線和繡布,透氣性好,色澤豔麗,經久耐磨。

壹度丨獨特的剁繡技藝!喬亞茹:彩色的絲線裡,織着一個夢

以前的剁繡是以單面為主,喬亞茹經過多年的琢磨與研究,把剁繡做成了雙面。“原先正面是圖案,反面就是淩亂的針腳,不好看,是以我就在這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她說,經過多年積累經驗,她更大膽地突破平時的剁繡針法,以剁繡和平針繡、亂針繡相結合的方式創作作品。平針繡和亂針繡做打底,着重突出剁繡技藝,整個畫面更生動。“我希望咱們甯夏的剁繡,能夠持續傳承下去,我相信總有一天,它會走出甯夏,走向全國的。”

刺繡裡的色彩

一幅刺繡作品好不好,是否優雅從容,除了刺繡技法外,就看配色。喬亞茹說,有些作品裡,光繡線的顔色就能達到12種之多,這些顔色都代表着各自的寓意,如何有機地統一,也是一門學問。

壹度丨獨特的剁繡技藝!喬亞茹:彩色的絲線裡,織着一個夢

喬亞茹刺繡作品《花開富貴》。

她拿出自己的作品《花開富貴》展示。整幅作品以綠色線為打底色,代表着活力和生機,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亮眼的綠色,襯托着牡丹花朵的鮮豔奪目,從整體看上去,牡丹雍容華貴,極富生機。再細看牡丹的花瓣,向上的一面以紅線為主,代表富貴、吉祥和熱烈的情感,提升了整幅作品的視覺美感;花瓣向下的一面是粉色絲線繡的,粉色很夢幻,作為紅色的搭配,顯得可愛、甜美、天真和溫柔,使一朵花富貴而不張揚,豔麗而不庸俗。最後點睛之筆是黃色的花蕊,仿佛讓人聞到了淡淡的花香。

喬亞茹的老家在海原縣,那裡山高溝深。她記得自己小時候眼中的海原,就是土黃色的,山頭上沒有樹,田野裡也沒有樹。長大後,她還夢想着到自己家鄉的山上種樹,給它們披上綠色的外衣。喬亞茹說,可能是在那樣的環境裡待久了,是以看見鮮豔的顔色,她總有一種很敏銳的感覺,對配色的把握也比較到位。

一個美好的夢

“上國小的時候,有一次奶奶在我的一件襯衣領子上繡了兩枝梅花,一邊一枝,特别好看,我也特别喜歡。有一天回家的時候,因為天熱,我就把衣服脫下來綁在書包上,結果回到家才發現衣服不見了,回去找也沒找到,為這事我一連哭了好幾天。”喬亞茹說自己愛上刺繡,完全是因為奶奶和媽媽的熏陶。打從記事起,媽媽和奶奶就會在被面、枕頭上做刺繡,那些精美的圖案和鮮豔的絲線讓她十分着迷。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太好,是以村子裡的孩子平常穿的衣服,多是單一色調,對于愛美的女孩子來說,特别渴望衣服上有一些裝飾。她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奶奶和媽媽都會做刺繡,是以她的衣服上,經常會有一些好看的圖案和花色。

壹度丨獨特的剁繡技藝!喬亞茹:彩色的絲線裡,織着一個夢

十二三歲時,喬亞茹不再隻看奶奶和媽媽做的繡品,而是真正開始上手刺繡。在母親的指導下,她自己親手完成了一雙鞋墊的制作,從此就更加癡迷刺繡。2004年喬亞茹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刺繡生涯;2005年她創辦了自己的手工刺繡銷售店,并一直與母親一起做剁繡;2009年喬亞茹以“千珍繡”品牌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創新出許多刺繡作品。

如今,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将甯夏的刺繡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我的腦海中一直有一個場景,特别清晰。記得小時候奶奶和媽媽梳頭會梳下來一些頭發,我就拿着這些頭發去找貨郎擔換彩色的繡線。每次聽到貨郎擔的叫賣聲,我幾乎是飛奔出去的。”喬亞茹說,那些彩色的絲線,就像一個美好的夢一樣。如今她依舊用手中的絲線,編織着這個美好的夢。

文字|劉旭卓

圖檔由受訪人提供

編輯|七樓 齊雨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

用最易讀的方式解讀銀川文化

文化深1° 視角多1° 情懷濃1°

深度剖析銀川城市文化現象

獨家記錄銀川文化情懷與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