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强。”很多人在少年时期可能表现的毫不起眼,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却爆发出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为了一个令人仰望的人物。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蔡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的身上还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蔡锷1882年出生于湖南一户贫寒的裁缝家庭,当时正值清末光绪年间。所以蔡锷上的是私塾,不过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连读书的钱都挤不出来,蔡锷在7岁时候的便面临了辍学的危机。
好在蔡锷自幼聪明伶俐,得到了乡里乡亲的认同,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大地主刘辉阁知道后更是主动的承担起了蔡锷的学费,最后干脆便将蔡锷接到自己家来上学了,刘辉阁家请了先生回家教孩子读书。蔡锷来了正好和他们做个伴。
于是乎蔡锷便这样幸运的来到了一个好的环境读书,蔡锷年纪轻轻便写的一手好的文章,刘辉阁十分的欣赏蔡锷,于是并将自己哥哥的女儿刘长姑说和给了蔡锷,两人便定下了娃娃亲。但是刘长姑却十分的嫌弃蔡锷,觉得他家境贫寒配不上自己。
尽管后俩蔡锷在13岁便考中了秀才,15岁时考入长沙时务学堂,而且还远赴日本留学了。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是风雨缥缈,山河破碎。蔡锷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在寻求着救国救民的道路。并最终弃笔从戎,于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
不过蔡锷从来没有忘记过刘辉阁的恩情,他还是决定要迎娶刘长姑。刘家人也十分的乐意,于是两家人便商量好了婚期,可是刘长姑却依旧看不起一穷二白的蔡锷,甚至在大喜之日悔了婚离家出走了。
1904年的刘家大院十分的热闹,人人都知道刘家要嫁闺女了前来围观讨个彩头。可是刘辉阁却愁的坐立不安。这是刘辉安的女儿刘新英站了出来说道:我要替姐姐出嫁!刘辉阁却说道:婚姻大事,岂由得你儿戏。
原来刘新英早对蔡锷芳心暗许,觉得蔡锷将来必定会出人头地。但是因为堂姐和蔡锷已经说下了亲事所以自己不好再横插一脚了,遇到了如今这样的状况自然是站了出来。而父亲刘辉阁拗不过女儿,最终同意了她的想法。
于是乎刘新英便这样嫁给了蔡锷,两人在婚后也是十分恩爱,很少发生争吵,刘新英是那种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孝顺公婆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后来两人还生育了一个女儿,取名为蔡菊莲。
不过蔡锷因为是军人,所以常年在外奔波,而刘新英便基本都在湖南的老家陪在公公婆婆的身边,一边照养孩子。两人结婚七年后,蔡锷因为功勋卓著当上了省长。很自然的刘新英便成为了省长夫人,而反观刘新英的堂姐刘长姑,却因为太过于的挑剔最后三十好几了还没嫁出去。不知后来会不会连肠子都悔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