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轻松杀40万人的原因,他还是“战神”吗?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取了韩国的野王,彻底隔绝了上党郡和韩国本土的联系。这种情况令韩国恐惧,他们为了向秦国求和,决定将上党郡献给秦国。

谁的手中握有上党郡,便能掌握长平之战的主动权,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都知道,上党郡不但是韩国的战略重镇,也是秦国通向赵国的门户,自战国以来,此地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轻松杀40万人的原因,他还是“战神”吗?

秦国军队剧照?

赵国收下上党郡是个错误吗?

秦国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久矣。上党郡的得失是秦国东进战略的关键所在,因此秦国不遗余力,势在必得。

出人意料的是,郡守却把上党郡献给了赵国。史学界曾有一个观点:赵国收下上党郡是个错误。

事实上,赵国并没有选择的余地。秦国的虎狼之心已昭然若揭,如果赵国不收下上党郡,秦国得之,秦国据守上党郡必然会攻击赵国,彼时的形势对于赵国来说,则更为不利。由此可见,赵国的祸患并不在收不收上党郡。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轻松杀40万人的原因,他还是“战神”吗?

长平之战示意图

赵国失败的原因,乃是军队粮草不济,以及他们在外交方面彻底被孤立。

在与秦军对峙的三年中,赵国面临的问题,首先就是缺粮——“赵军无以食”。长平古战场上有一个地方,名字叫做“假粮山”。据说廉颇曾命令士兵在夜间喧哗,装作在搬运粮草的样子,以此来迷惑秦国的军队。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可见赵国的盟国——齐国已经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而且楚国方面也没有什么动静。

赵国的盟国离心,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齐、楚两国正处在国君更替的时期,无暇他顾;另一方面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全威慑住了这两个国家,特别是楚国,他们心中还留有对白起的阴影。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轻松杀40万人的原因,他还是“战神”吗?

白起剧照

赵国在缺粮而且无外援的情况下,终于低下头来向秦国讲和。谁知赵国在谈判时却落入了秦国的圈套之中。秦国对赵国使者殷勤接待,还向其他国家宣传两国已经和解,可想而知,此举更加孤立了赵国。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

史家一直引用司马迁的理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来解释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史记》说这是赵国中了秦人的反间计,但事实上是秦人“事后诸葛亮”而已。

我们都知道,廉颇作战一向谨慎,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正因他的性格如此,才从没有战胜过秦军的记录。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轻松杀40万人的原因,他还是“战神”吗?

廉颇剧照

赵括到前线取代廉颇之后,便主动出击,发动了一次奇袭。事实上,如果赵括的这次奇袭成功,便能在秦军尚未察觉之际,长途迂回穿插,并且直取要道。如果此时赵军主力展开全线攻击,秦军的主力极有可能难逃覆灭的命运。

遗憾的是,赵括高估了自己军队的执行力。主力按兵不动,使赵括的奇袭完全失去了意义。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防线上的四十万赵军主力全部缴械,被白起坑杀。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轻松杀40万人的原因,他还是“战神”吗?

赵括剧照

白起还是“战神”吗?

战国时期本来是“尚首功”的,但是学者在研究山西出土的两座古墓(白起坑杀士兵时的尸骨坑)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坑中尸体都有头颅。由此可见当时的杀戮十分仓促。

山西出土古墓,揭示白起轻松杀40万人的原因,他还是“战神”吗?

这些尸体便是当时坐观主帅赵括覆亡、主动投降的赵国士兵,难怪白起能如此轻松又快速地杀掉四十万人。那白起还是“战神”吗?在笔者看来,白起所杀的基本都是没有什么抵抗能力的战俘而已,仅长平一役来看,他的“战神”之名实在是有些牵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