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強。”很多人在少年時期可能表現的毫不起眼,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卻爆發出了無窮的力量,最終成為了一個令人仰望的人物。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蔡锷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的身上還曾發生過一個有趣的故事。

蔡锷1882年出生于湖南一戶貧寒的裁縫家庭,當時正值清末光緒年間。是以蔡锷上的是私塾,不過家裡實在是太窮了,連讀書的錢都擠不出來,蔡锷在7歲時候的便面臨了辍學的危機。
好在蔡锷自幼聰明伶俐,得到了鄉裡鄉親的認同,紛紛伸出援手幫助,大地主劉輝閣知道後更是主動的承擔起了蔡锷的學費,最後幹脆便将蔡锷接到自己家來上學了,劉輝閣家請了先生回家教孩子讀書。蔡锷來了正好和他們做個伴。
于是乎蔡锷便這樣幸運的來到了一個好的環境讀書,蔡锷年紀輕輕便寫的一手好的文章,劉輝閣十分的欣賞蔡锷,于是并将自己哥哥的女兒劉長姑說和給了蔡锷,兩人便定下了娃娃親。但是劉長姑卻十分的嫌棄蔡锷,覺得他家境貧寒配不上自己。
盡管後倆蔡锷在13歲便考中了秀才,15歲時考入長沙時務學堂,而且還遠赴日本留學了。此時的清王朝已經是風雨缥缈,山河破碎。蔡锷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在尋求着救國救民的道路。并最終棄筆從戎,于1900年随唐才常回國參加自立軍起義。
不過蔡锷從來沒有忘記過劉輝閣的恩情,他還是決定要迎娶劉長姑。劉家人也十分的樂意,于是兩家人便商量好了婚期,可是劉長姑卻依舊看不起一窮二白的蔡锷,甚至在大喜之日悔了婚離家出走了。
1904年的劉家大院十分的熱鬧,人人都知道劉家要嫁閨女了前來圍觀讨個彩頭。可是劉輝閣卻愁的坐立不安。這是劉輝安的女兒劉新英站了出來說道:我要替姐姐出嫁!劉輝閣卻說道:婚姻大事,豈由得你兒戲。
原來劉新英早對蔡锷芳心暗許,覺得蔡锷将來必定會出人頭地。但是因為堂姐和蔡锷已經說下了親事是以自己不好再橫插一腳了,遇到了如今這樣的狀況自然是站了出來。而父親劉輝閣拗不過女兒,最終同意了她的想法。
于是乎劉新英便這樣嫁給了蔡锷,兩人在婚後也是十分恩愛,很少發生争吵,劉新英是那種典型的賢妻良母型。孝順公婆将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後來兩人還生育了一個女兒,取名為蔡菊蓮。
不過蔡锷因為是軍人,是以常年在外奔波,而劉新英便基本都在湖南的老家陪在公公婆婆的身邊,一邊照養孩子。兩人結婚七年後,蔡锷因為功勳卓著當上了省長。很自然的劉新英便成為了省長夫人,而反觀劉新英的堂姐劉長姑,卻因為太過于的挑剔最後三十好幾了還沒嫁出去。不知後來會不會連腸子都悔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