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要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成也康熙,败也康熙。

成在康熙慧眼识人,认识到四爷的能力;败也康熙,施仁政。仁者,乃是不杀者,因此在康熙的后期才有这么多的借库银,才会致使后期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但康熙晚年由于自己的精力有限和对于胤礽失望,造成了他在位后期出现了很多问题。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九子夺嫡

说到雍正,我们总是逃不过九子夺嫡,康熙的九个儿子每个都有能力。

如同汤若望所说的一样的,别的王朝是因为儿子能力差不能决定自己王朝谁来做主,康熙所忧愁的是自己的儿子个个都能力不凡,自己不能决定将自己王朝让谁来的做主。

其实在康熙晚年,他将皇二子胤礽所废的时候就明白自己的王朝不能给二儿子。但是如果自己再立其它的儿子,造成结党营私的现象,自己所经营王朝就会分崩离析,所以他复立胤礽。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其实康熙明白八贤王处处学自己,但是老八只会恕道的皮毛。十四大将王是自己喜欢的孩子但是如果立他的话,会不会像朱允文一样,会让自己久治的盛世,拱手让给了别人。

也许立八贤王和十四大将军王的话,这样他的儿子们可能个个会活的很好,但他的王朝可能会像一个垂垂老矣的人一样,毫无生机与活力。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去世,让皇四子胤禛对自己王朝来一剂猛药,使其重新焕发生命。

苦吏久矣

说到暴君,我们就会想到秦始皇,天下苦秦久矣,其实在清朝也是苦吏久矣。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自从清入关以来就造成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康熙早期施行仁教,因此早期百姓安居乐业,家庭幸福,但自古皇帝在位都是对外内发动战争来彰显自己的功绩。

康熙时期,就有削三番、收台湾、平葛尔丹,这些都是帝王的功绩,但丰功伟绩的背后却是百姓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们真正在乎的并不是帝王的文治武功,百姓只是想过平常的生活,不再战火纷飞。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时的江南织造曹家自从康熙年就与当权者亲厚,曹寅妈妈就是康熙奶娘,后来康熙六次下江南,四次住在了曹家。

到了雍正年间,为了西北粮饷,就把曹家抄了。那一箱一箱的银子从南京运往北京,百姓们就认为雍正皇帝肯定是忘恩的,雍正皇帝自然不得民心。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轻文人,重工农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野史便是文人发泄戾气的工具。

对于帝王来说,都会礼待孔子的学生,因为他们掌握了时代的舆论。

在古代,人们娱乐的方式很少,不像我们如今娱乐至上的时代,但是人们的八卦基因是存在血液里的。人们闲暇之余,不是听书,就是看野史。

雍正最不应该的,就是改变了文人千百年来不纳贡的传统,实行''士绅一体当差 、一体纳粮'',实施如此轻慢了士绅的政策。

这种行为一直着影响文人的社会地位,也造成了文人不喜欢他,编写一些书来编排雍正皇帝。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当时清义士吕留良学生曾静杜撰了雍正杀父篡位夺兄弟的皇位,后来雍正为了辟谣亲自写了《大义觉迷录》,连雍正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没有洗白,反而越洗越黑。

整顿吏治

说到整顿吏治,俗话说就是治理贪污。

自古以来,人们只希望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听到自己愿意听到的,所以对于文人们道听途说,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写下来,不追究整件事情的过程。

加之雍正对文人们的怠慢,因此文人们记载时,即使雍正皇帝有德行优良,也会刻意避开真实,进行自我修改。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同明朝朱元璋一样,本是为了惩治贪官污吏的事情,文人们却说他杀死功臣。而百姓的八卦是血液里,他们只顾新奇的,所以人们以讹传讹的,久而久之便颠覆了真相。

整顿八旗

当时满人对于汉人来说虽是贵族,但汉族人数却占绝多大数。满人入关后,战斗力不如入关前的十分之一,为了提升八旗战斗力,使满清统治更巩固,雍正开始整顿旗务。

其最大的目的还是保障君权,雍正杀几个兄弟也是为了巩固君权,但是百姓只看到了他杀兄弟,没有看到后期巩固君权。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百姓们只愿意相信这就是雍正的残暴的现象,就如同八贤王只会做表面功夫,收买人心,朝庭上文武大臣们都得过八贤王或明或暗的好处。

在康熙第一次废胤礽时候,八贤王就是差一点逼宫,迫使康熙不得已重新复立胤礽,这才会有康熙二立二废。即便如此,康熙也没有将最威胁皇位的八贤王杀掉。

雍正对兄弟们也是极其友好的,是曾静笔下另一个主角,十四王爷就活到了乾隆年间。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真相是永远不能覆盖

随着康熙遗昭公布,也向我们昭示了雍正的王位的合理性。

遗照上不但用汉字书写,还分别用了满文、蒙古文书写,如果说汉字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那么满文、蒙古文却不像我们汊字那样好改。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其实我们一早就能看出康熙心里最钟意的儿子是雍正。

康熙升隆科多当九门提督,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自然让雍正无形中多了一道有力臂膀;升为陕甘总督,也是为雍正铺路。

外有十四的大将军王的大军,内有八爷们的阴招。九门提督是提防内廷,陕甘总督是防十四爷狗急跳墙,这一切也足见康熙帝王目光之深远!

结语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朝代虽然在不断更替,但古代的帝王风范却一直深深留在人们心间。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200年后发现遗诏,才揭开夺位历史秘密

为了让雍正当上皇帝,康熙在自己晚年发挥自己最后一点力量,一切都是为之计深远,为大清江山日益永固。

雍正则是以雷霆手段,尽显菩萨心肠。为乾隆留下了一千三百万白银,也让清朝继命百年间而不计身前身后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