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善守名将傅作义,他设计的这种工事连日军都佩服,认为无可挑剔

傅作义并不是天生就特别能挺能熬。换言之,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打仗,都是从打中学,学中打,有的越打越烂,有的却越打越能打,最后就真的登上了名将殿堂。傅作义无疑属于后者。

长城抗战以来,虽然尚未与对手进行过面对面的直接交锋,但傅作义对日军火炮和坦克的威力早有耳闻。显然,要克敌,就必须先克敌之火炮及坦克。

来到顺义后,傅作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手下的参谋和工兵,到牛栏山前线视察地形。

善守名将傅作义,他设计的这种工事连日军都佩服,认为无可挑剔

牛栏山既不高也不险,从布阵的角度来讲,绝对算不上是一个有利地形。不过高手与庸手的区别就在于,高手往往可以化腐朽化神奇,而庸手,你就是给他再好的牌,他都可能输得一塌糊涂。

傅作义虽然不会近景魔术,但他的防守要诀比魔术还神奇,叫做“七分用土,三分用枪”。围绕这一要诀,傅作义让人把他脑子里勾画出来的掩样和战壕样式,逐一绘制成图,然后下发各连队,并发动顺义当地的上万民众,军民协手,抢筑出了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极其实用的工事建筑。

在牛栏山之战还没开始前,第八师团曾派出飞机进行试探性轰炸,但对工事的损坏极小,守军伤亡更是微乎其微。牛栏山之战结束后,日军为此特地组团对这些工事进行了参观,结果令他们十分吃惊。

善守名将傅作义,他设计的这种工事连日军都佩服,认为无可挑剔

眼前的牛栏山和长城一带的山地没有什么不同,也是石头山,而且一块块石头都非常坚硬,但傅作义一手打造的工事却愣是做到了几乎无可挑剔,具有“相当之价值”,实为“最新式之坚固阵地”。

看到这里,我们也感到奇怪,这傅作义究竟是何方神人,他是怎样用他的金钢钻,在这片石头缝里挖出如此“良好之战壕”的呢?那万名当地劳力当然功不可没。在南天门那一带,恐怕一下子也找不到这么多人,但到了北京郊区,人口密集之所在,可以做到一呼百应。

最主要的还得归功于傅作义“七分用土”的水平。他在阵地前面先挖了两道外壕,外壕外面埋了地雷。地雷是干什么用的?防坦克。鬼子的坦克不是很厉害吗,我先让你尝一下铁家伙的味道。

如果地雷还不过瘾,扒不下你的皮来,那咱再试试外壕。需要说明的是,这两道外壕不是普通的壕沟,里面是不放人的,为侍候鬼子坦克之专用——每道外壕宽深各四米!就算你躲过了地雷,可是外壕你能跨得过来吗?除非是接两块钢板出来。

善守名将傅作义,他设计的这种工事连日军都佩服,认为无可挑剔

长城抗战之牛栏山(1)连载,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