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年轻一代了解赵一曼多始于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粗瓷大碗”。

董必武曾为赵一曼赋诗:“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她为国英勇牺牲,名传千古、可歌可泣。

在她短暂的三十一年人生里,对事业和国家,她献出了百分比的忠诚与力量。而相对于自己的家庭,舍小我成大国的她,留下的又太少太少。尤其在她唯一的儿子的生命里,她匆匆而过,来不及给他一个普通母亲给予的爱护与关怀,却在冥冥中影响着他。

成长生命里的匆匆而过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赵一曼的独子取名陈掖贤,小名宁儿,出生于1929年。那是赵一曼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成归来的第二年。赵一曼和丈夫均毕业于黄埔军校,且从留学苏联相识。但这三口人的缘分,却在国难之下仅有寥寥几年。

1931年“九一八”事件致使抗日战争爆发。丈夫被派往国外执行任务,生下儿子不久的赵一曼马上被组织派往东北,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抗日战争的队伍。年仅两岁的陈掖贤与母亲的短暂相处中,不曾留有任何记忆,更没机会体会一个母亲的关怀。而这短暂的两年却是母子二人唯一的记忆。而这与儿子的一别,就是一生。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陈掖贤的童年记忆中,从未有过母亲的身影。被托与大伯家照顾的他与母亲南北各方。

寄养在伯父家的他,从小性格孤僻,心事重重。国家动乱的特殊时期里,本该在母亲怀里被父母宠爱的年纪,却只能在孤独无助中度过。即使伯父家再怎样把他视如己出,可每当表兄妹们围着伯母分享着学堂里的趣事的时候,坐在旁边的小宁儿又怎能不思念起自己不知身在何处的亲生母亲?组织上工作的保密性让他对母亲几近一无所知。也许伯父有给他看母亲特意带着三口去想管拍的照片,可在毫无温度的相纸上,一个近乎没有见过母亲的小孩,对着照片,又如何拼凑出一个母亲的立体样子。

这样度过了青少年时期。解放后,陈掖贤被姑姑送往中国人民大学读书。

母亲的精神影响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1955年,陈掖贤从人民大学的外交系顺利毕业。同年经亲戚和组织上的确认,陈掖贤此时得知电影银幕中的大英雄赵一曼,便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一个孩子了解自己的至亲,要从残酷的影视作品里获得,其中的五谷陈杂想必只有他自己可以体会。

毕业后的陈掖贤彼时已经成为了男儿大丈夫的年纪,生在母亲那辈人刚刚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里,他也许更能感同身受母亲毅然接受骨肉分离的苦痛;忍受抗战环境的恶劣生活;承受掩护部队撤离负伤时的痛苦;甚至挺住昏迷被俘虏后,一系列泯灭人性的十几种酷刑逼供;以及最后被残忍杀害的样子……这一切都在电影里和他自己感同身受母子连心的想象中,让母亲的经历渐渐清晰却也残酷起来。

在伟大的解放事业面前,二十多年的缺席已然微不足道。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作为一个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的儿子,他的心里必定感慨万千,心疼大过了骄傲。在母亲仅留给他的遗物里,他只收到了一张简短的临终遗言,小小的字条上,只是平凡普通的告知自己即将离去的字: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这是一个为了国家事业,而不能给亲生儿子多少切实关爱的母亲,对儿子说的最后一段话。但她能给与的,已经远非一个普通母亲所给与。而这也许是他毅然拒绝领取母亲的抚恤金的原因。

“我怎么能花那钱,母亲为国捐躯,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陈掖贤说。

他在经历这样震撼的消息后,即将毕业血气方刚的他定是想有所作为一番。不然也不会在自己的手上刺伤了母亲的姓名,时刻清醒着。

混乱的不得志时期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毕业后的陈掖贤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校,任政治教师,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他是那种不会照顾自己的人。蓬头垢面、不拘小节。就业以后他结婚生女,组建家庭。也许没有学会自爱与安排生活,在他与学生草率的婚姻里愈发显现出来。性格不合、下放农村劳作的聚少离多……都加剧了婚姻的不幸。

也许是从小缺乏被关爱的性格,还不足以具备爱人的力量,在没有过多了解的婚姻里,各种问题一一显现。妻子因孩子家庭等诸多原因曾患精神疾病,虽前后复婚,但整个婚姻生活,加之不能合理安排工资等经济方面的问题,致使婚姻生活并未改善。

而后面国内又经历了诸多大事件和特殊时期。

1959-1961年期间,大跃进运动及一些相关政策致使了全国粮食危机。很多地区成为饥荒灾区。

袁隆平老先生在接受采访,谈到那一时期曾说:

“我给你举了个例子,你们年纪轻不知道,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几千万人啊。大跃进把树都砍了去炼钢铁,把生态破坏了,1959年大干旱,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饿死了四五千万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个饿子,倒在田坎旁边,倒在桥下和路边,我亲眼看见啊,那很凄惨的。”

31岁赵一曼牺牲后,唯一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陈掖贤虽在北京,但也深知家乡那边民不聊生的惨况。1960年,他曾直言写信直交给了给毛主席,叙述了当时的情况,并直言指出了党在决策上的一些错误决定。主席看了十分气愤,但看在他是赵一曼的儿子上,没有继续追究,后来陈掖贤被分配到机电研究院六机床厂工作。

1966年的文革时期,因为父亲被诬陷的原因,他几次写信声讨想为父亲洗清冤枉,但引起了文革领导小组的不满,前后历经了被“打倒”、逃跑、牛棚隔离、审查批斗……的迫害。

生命的结束

1976年长达十年的文革结束了,在此期间不知陈掖贤经历了怎样的迫害。步入中年的他,也许是悲悯惭愧自己的半生,也许是愤恨时代自己的不得志,甚至是相比母亲可歌可泣的一生,自己的微不足道……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在8年后的一天,陈掖贤于55岁自缢而死。

人们不知他临终前是否在想自己的母亲,不知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与勇气,结束了自己53岁的一生。

也许世人会永远记得他那伟大的烈士母亲---赵一曼,但他,也曾是即便几般潦倒,也未曾领过母亲抚恤金的热血青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