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赓帐下第一勇将,虽然已经是旅级干部,依然亲自冲锋陷阵

陈赓帐下第一勇将,虽然已经是旅级干部,依然亲自冲锋陷阵

(电视连续剧《大决战》)

1945年11月初,邯郸战役结束,与上党战役一样,蒋军在此役中也同样是损兵折将未占到一点便宜,自此只得暂时停止在关内的大规模攻势,但对于东北的进攻和对各解放区边沿“吞食”偷袭则从未中断。

因为东北形势紧张,中央曾打算将四纵一分为二,由陈赓带其中一部开赴东北作战,陈赓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为了防寒防冻,还到处找东北人了解情况。不过在整装待发约半个多月后,中央又改变了决定,让四纵仍留在同蒲路上应付敌人的“吞食”偷袭。

11月下旬,阎锡山命驻临汾的王靖国集团军四万余人北犯,阎军依仗绝对的兵力优势,重新占领了赵城。

在此期间,十一旅奉命阻击赵城东犯之敌,该旅一个营在担任前卫警戒时,因轻敌麻痹,暴露自身位置而遭到敌人袭击,一名团领导也在激战中牺牲。紧急情况下,旅长李成芳、副旅长蔡爱卿果断处置,命其余部队实施反击,这才得以化险为夷,但部队还是付出了很大的损失。

十一旅受挫后,有的部队开始变得过于谨小慎微,但十旅副旅长楚大明显然是个例外,某种程度上也可说,他就是为打仗而生的,不打仗浑身难受。

按照作战条例的规定,旅团级干部应居中指挥,楚大明已经是副旅长,按说指挥所才是他的固定位置,然而楚大明是绝不肯安安静静蹲在指挥所里,呆在电话机旁边的,他的口头禅是:“看不见敌人,我就不会指挥!”

陈赓帐下第一勇将,虽然已经是旅级干部,依然亲自冲锋陷阵

楚大明以前当团营长时就是这样,到了关键时候,突击连在哪儿,他就在哪儿,现在由团长提升至副旅长,对他而言,也不过是多了两个团可以让他带着往前冲而已。在这个问题上,谁也说服不了他,连陈赓、周希汉也没办法。

楚大明的最新计划是亲率三十团,袭击敌据点小贾村。小贾村是敌人的大据点,驻守着阎军的一个团,团长候全伯是个老兵痞,鬼子来了当伪军,鬼子投降了他又投到阎锡山麾下,编入了阎军内卫二师。候团在小贾村经营了十多年,拥有大炮楼加子母堡组成的防御体系,并不容易对付,三十团在十旅的三个团中战斗力又最弱,因此有人建议楚大明重新考虑,要么换一个攻击目标,要么把三十团换成二十八团或二十九团。楚大明却坚持原计划不变:候团固然难对付,但是油水也足,据点内军用物资很多;三十团由原来的士敏独立团和高平独立营升级组成,士敏独立团在上党战役中基本打出来了,前身同为游击队的高平独立营尚需锻炼,要锻炼就必须打硬仗,不能光会捡软柿子捏。

吃菜要吃菜心,打铁要打硬铁,没打过硬仗的部队不会有出息,这是楚大明始终不改的观点,也是他练兵的一大法门。

12月中旬的一天风雪之夜,三十团按计划突袭小贾村,经一夜激战,将敌人压在了几个大院里。正当楚大明打算扩大战果,吞掉眼前这块“肥肉”时,村外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紧接着一排炮弹砸了下来。

后来知道这是王靖国加派的援兵赶来了,三十团被敌人反包围在了小贾村!

陈赓帐下第一勇将,虽然已经是旅级干部,依然亲自冲锋陷阵

(节选自关河五十州《陈赓兵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