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了中国?

200多年以来,西方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尤其热衷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西方(欧洲)……?”或“为什么东方(中国)没有……?”,虽然这样的问题近些年来受到了很多批判,但在寻找东西方“大分流”或“欧洲奇迹”的原因上,仍然是人文学术界热门的课题。

欧洲竞争的地缘政治曾是这个问题的首选回答。这个回答则是由全球史的开创者、已故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在其著作《竞逐富强》中提出,从生物学转而研究历史的贾雷德·戴蒙德,影响了无数人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则进一步使其广泛接受。

然而,在20世纪末期,西方学者的这种西方中心主义观念越来越受到了批判。肯尼斯·蔡斯(Kenneth Chase)则另辟蹊径,从军事史的角度,提出了另一种不同的见解。

为什么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了中国?

在《火器:1700年前的全球史》(Firearms: A Global History to 1700)中,蔡斯首先把欧亚非大陆划分为三个部分。位于中央区域,有一块“反Z字型”区域,因其气候干燥,所以被称为“干旱区”(Arid Zone)。这个区域既包括干草原也包括沙漠地带,无法种植农业,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主要以游牧为主,例如中亚草原上饲养羊牛马,阿拉伯半岛则饲养骆驼和羊等。在历史上,从这些地区崛起并建立王朝和帝国的政治组织,其军事核心力量是以机动性较强的轻骑兵为主,如蒙古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而在干旱地带之外的农业耕作地带,又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与干旱区域直接接触的“内围区”(Inner zone),如中国、印度、东欧和西亚。另一个是处于游牧民族影响之外的“外围区”(Outer zone),包含西欧和日本。

为什么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了中国?

在火器出现之前,蔡斯认为,内围区的社会要想对付来自干旱区游牧民族的侵袭,要么建立城墙(如中国和俄罗斯),要么则使用重骑兵。火器出现后,实际上并没有给内围区的社会带来多少优势。蔡斯认为早期火器装发缓慢、准确度不高,面对迅速行动的游牧轻骑兵,往往又最多只能射击一发且命中率不高。因此,火器在明朝、奥斯曼帝国就缺乏继续改进的动力。

为什么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了中国?

而在外围区就不同了,像日本和西欧这些外围区也使用重骑兵,但火器出现前已经开始了“步兵革命”,而火器却是对付密集步兵方阵的大杀器,日本战国时期引入火枪后就迅速普及并且改进,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随后就使用火枪兵侵略朝鲜。明朝虽然帮助朝鲜取得了胜利,但蔡斯认为并非中国火器的先进。在西欧各国之间也以步兵作战为主,所以这就促使了西欧竞相改进火器。

外围区和内围区还有重大的不同是,面对草原或沙漠骑兵,内围区的作战方式往往是火器加战车,而没有受到游牧威胁的外围区则使用火器加长矛方阵。前者如胡斯战车,后者如西班牙大方阵。

为什么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了中国?

胡斯战车

为什么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了中国?

西班牙大方阵

关于火器与受到威胁的不同,蔡斯的观点总结为如下表:

火器发展与游牧和步兵威胁的关系

相比起麦克尼尔,蔡斯的观点更加靠近戴蒙德,两位都相信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蔡斯更加强调的是人文地理环境,而非山川湖海等自然地理。但和这两位前辈一样的是,他们都未能逃脱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倾向,当代叫唤最为热烈的两位伊恩·莫里斯和菲利普·霍夫曼,他们作品中对于中国火器落后的引用基本上源自于蔡斯这本书。

麦克尼尔、戴蒙德等老一辈“欧洲中心主义者”对于中国火器和技术的理解往往来源于二手文献,即便是在李约瑟已经出版了其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也未能改变麦克尼尔。蔡斯比起他们要好很多,而且全书1/4都在写中国,使用了大量的一手、二手文献,但仍然美中不足。写过《从丹药到枪炮》的汉学家欧阳泰(Tonio Andrade)就撰文批判了蔡斯。

欧阳泰从中国历史史料出发指出,火器被明代军队广泛使用恰恰是因为对付骑兵极为有效,例如明初与蒙古的多次战役证明,火器不仅在野战、而且在守城战争中都能够战胜蒙古骑兵。他批评蔡斯太急于将麦克尼尔等人的竞争模型抛弃掉,实际上,恰恰在1450-1550的一百年间,是明代的相对和平时期,也正是这个时期,明代中国与欧洲出现了短暂的“小分流”。

然而,欧阳泰的观点也并不正确,在1450-1550年间,明代仍然战争不断。成化年间,对内平定荆襄群盗和西南傜蛮,对外抵御鞑靼女真、收复河套、经略哈密。更不用说弘治中兴,以及其末期鞑靼部落犯境,明军整顿军事。正德年间的安化王、宁王之乱,又在应州击败达延汗,因此其死后被称为“武宗”。其后的嘉靖帝,倭寇盛行,出现了戚继光等名将。所以,这个期间并非没有进步,而且是积极开拓思路,引入各种可以利用的兵器,除了鸟铳、佛郎机等,还有如狼筅等其他冷兵器。

为什么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了中国?

狼筅

如果我们单从西方火器发展的角度来看,火绳枪的笨重以及分为28个步骤装填的流程,的确无法有效地对付轻骑兵。这也是为何鸟铳在引入中国后,北方九州边防较少使用鸟铳的原因所在,而传统可以发射霰弹的火铳和三眼火铳,对付蒙古轻骑兵则有效的多。

为什么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了中国?

明代三眼火铳

欧洲火器最终超越中国,最早也要到18世纪末以后,蔡斯、欧阳泰都承认这一点。是工业革命最终使得欧洲标准变成了世界标准,但在此之前,别忘了中国火器的多样性曾提供了火器的多种可能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