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年仅14岁的楚大明,就参加了赤卫队,成为了一名红小鬼。他经历过红军反围攻和长征,一生身经百战,打起仗来不要命,无数次死里逃生,身上布满伤疤,又有着非凡指挥才能,成为陈赓麾下最为欣赏的猛将之一。
抗战爆发后,1937年年底,楚大明随八路军东进纵队,到平汉路东冀南地区开辟敌后根据地。楚大明跟随部队南征北战,20岁出头的年纪,却早已成为我军经验丰富、战术老练的优秀指战员,到了平原地区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平原游击战,发明了好多新战术,打了很多漂亮仗,威名传遍了冀南地区。

平原上,日伪军据点、炮楼林立,封锁线纵横交错,八路军游击战的主要内容除了反扫荡,另一个就是拔据点、端炮楼了。在八路军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拔据点、端炮楼是非常考验指战员的指挥艺术的,楚大明不断发明、改进土方法,令一个个敌人炮楼飞上了天
。其中,拔掉崔家庙大炮楼,就是可以令全军平原游击战学习的典范。
难啃骨头交给楚大明,伪军得意叫嚣:攻上炮楼就投降
1939年,崔家庙战斗打响时,楚大明时任营长。
崔家庙,位于东光县城西南十余里的东光阜城公路线上,这里驻扎着一个伪军中队。村头的开阔地上,敌人修筑了一个四层楼高的大炮楼,俯瞰方圆几里路。这个据点,像一个钉子,卡住战略公路线,又是县城的屏障。
伪军中队长,叫做杨柏灵,是个地主大少爷。他毕业于保定师范,带着个斯文眼镜,却恶事做尽,乡亲们当面叫他“杨大少爷”,背地里骂他“四眼狗”。
杨柏灵是个铁杆汉奸,跟着日本人狐假虎威,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一次,在村里转悠,看见人家标致妇女,见色起意,就趁夜意图奸淫人家,结果人家三兄弟逼急了,当场砍了他一百多刀,然后一家人远走高飞。伪军部下找到他时,他已经血肉模糊,被部下紧急送到县城,经过日本军医抢救居然活了下来。作恶不死后,杨柏灵不仅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恶意报复,杀了崔家庙十几口子,还火烧了半条街。他认为日本人救了他的命,更是对日本人死心塌地、唯命是从。八路军地下统战人员多次联系他争取抗日,没想到连送信的人都杀掉。
对于这个据点和杨柏灵伪中队,百姓和八路军都恨之入骨,百姓甚至到八路军东纵请愿,要求为民除害。八路军东纵决心除掉这个祸害,无奈武器、地形不占优,五分区基干团多次攻击未能得手。纵队首长找到了楚大明。
1939年10月1日,楚大明奉命拔除崔家庙炮楼。楚大明带领三个连隐蔽接近据点,藏身于老乡的玉米秸秆缝隙里,勘察地形。远远望去,大炮楼三面环水,一面朝向村里的开阔地,几百米内一马平川,连个可以隐蔽的土坎、水沟、洼地都没有。连身经百战的六连长及振江都倒吸一口冷气:“我的个乖乖,怪不得基干团打了三次都碰钉子,这真是块硬骨头,开不好啃啊!”
四连长苟正银:“老楚,一没炮,二没工兵,不好弄啊!”五连长崔东元说:“好啃还找我们?老子倒要看看是我们牙硬,还是骨头硬!”
楚大明说:“先回去,再商议办法!”
等到夜里,楚大明、崔东元率五连趁着夜色向炮楼隐蔽接近。谁知刚前进几十米,炮楼就打了三发照明弹,刺眼的白光照亮的地面,一下子将战士们暴露了。接着,伪军的机枪开始刮风似的扫射而来,前面的一排长和十多个战士被击中。楚大明一看不好:“撤!”
回到营部后,楚大明召集干部开会讨论战法,集思广益。楚大明下了命令:“四连在外围警戒县城援敌,打援;六连主攻,五连预备,主攻只可能智取,我们再想想办法。”
天亮了,炮楼里的伪军占了便宜,得意洋洋:“八路兄弟们,攻上来呀!攻上来,我们就投降,哈哈哈!”战士们肺快气炸了。
苦思冥想终得计,边打边改屡试不爽
各级干部带来了战士们的点子,楚大明苦思冥想,眉头紧皱,脑海里飞速闪现以往的战斗经历,试图从中找出宝贝来。突然,脑子一闪,想起来一件事,之前打阜城、交河的土匪时,夜里天降大雨,六连长及振江的通讯员小李子的背包被敌人击中,居然没有打穿。“六连长,小李子的湿被背包,有这回事吧?”,“哎呀,对对,是是,我怎么没想到!”及振江一拍脑袋。
说干就干,楚大明让人找来一张枣木大厚方桌,上面铺上五层厚被子并用水浇透,同志们哈哈大笑:“这不是我们的土坦克吗!”桌子后面猫着四个健壮的战士,携着炸药包,就可以进攻了。经过试验,“土坦克”防弹效果很好。
楚大明命令轻重机枪火力掩护,对炮楼枪眼进行封锁,大手一挥,命令“土坦克”推进。六连长不停命令战士,甩出手榴弹,炸出滚滚烟尘,遮住炮楼视线。
炮楼的伪军急忙往“土坦克”射击,却无济于事,这下把他们急坏了,感觉要坏事!急的杨柏灵窜到楼顶,指挥这机枪射击。
不久,“土坦克”抵近了,之间突然火光一闪,一声巨响,浓烟滚滚冲天,炮楼底部炸开了一个巨大豁口!六连战士们高喊:“缴枪不杀!”奋勇冲进了炮楼,一枪打死了伪中队长杨柏灵,一百多个伪军直接投降了,缴获了三挺机枪,七十多支步枪。战士们随后将炮楼、据点烧了个干净,乡亲们高兴的连声欢呼。
楚大明的“土坦克”,引起军区竞相效仿。楚大明在战斗中,越用越熟,不断改进,使用三条腿的桌子并安装了轮子,随时灵活转向。
在1941年,拔除垂阳县芦头镇炮楼时,“土坦克”又立了大功。芦头镇炮楼驻扎一个日军小队,冀南日军反战同盟秋山良照喊话劝降时,日军直接开枪射击。
旅长易良品命令楚大明攻坚。楚大明早有准备,拉出改进“土坦克”,在火力掩护下,专走炮楼火力死角。靠近后,二排长赵桂海带着两个战士把四十六斤的炸药包靠上炮楼,拉着了导火索,三人急忙跳到壕沟里隐蔽。没想到炸药当量太猛,赵桂海战后三天完全聋了,一个星期后才慢慢恢复听觉。
使用的炸药用量确实太猛,炮楼直接连根拔起,砖头、木料像天女散花,方圆百米都烟尘四起,三十多个鬼子全被“土飞机”送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