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炸敵人炮樓,他發明“土坦克”、“土飛機”,差點震聾戰士耳朵

1930年,年僅14歲的楚大明,就參加了赤衛隊,成為了一名紅小鬼。他經曆過紅軍反圍攻和長征,一生身經百戰,打起仗來不要命,無數次死裡逃生,身上布滿傷疤,又有着非凡指揮才能,成為陳赓麾下最為欣賞的猛将之一。

抗戰爆發後,1937年年底,楚大明随八路軍東進縱隊,到平漢路東冀南地區開辟敵後根據地。楚大明跟随部隊南征北戰,20歲出頭的年紀,卻早已成為我軍經驗豐富、戰術老練的優秀指戰員,到了平原地區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平原遊擊戰,發明了好多新戰術,打了很多漂亮仗,威名傳遍了冀南地區。

為炸敵人炮樓,他發明“土坦克”、“土飛機”,差點震聾戰士耳朵

平原上,日僞軍據點、炮樓林立,封鎖線縱橫交錯,八路軍遊擊戰的主要内容除了反掃蕩,另一個就是拔據點、端炮樓了。在八路軍缺少重武器的情況下,拔據點、端炮樓是非常考驗指戰員的指揮藝術的,楚大明不斷發明、改進土方法,令一個個敵人炮樓飛上了天

。其中,拔掉崔家廟大炮樓,就是可以令全軍平原遊擊戰學習的典範。

難啃骨頭交給楚大明,僞軍得意叫嚣:攻上炮樓就投降

1939年,崔家廟戰鬥打響時,楚大明時任營長。

崔家廟,位于東光縣城西南十餘裡的東光阜城公路線上,這裡駐紮着一個僞軍中隊。村頭的開闊地上,敵人修築了一個四層樓高的大炮樓,俯瞰方圓幾裡路。這個據點,像一個釘子,卡住戰略公路線,又是縣城的屏障。

僞軍中隊長,叫做楊柏靈,是個地主大少爺。他畢業于保定師範,帶着個斯文眼鏡,卻惡事做盡,鄉親們當面叫他“楊大少爺”,背地裡罵他“四眼狗”。

楊柏靈是個鐵杆漢奸,跟着日本人狐假虎威,燒殺搶掠,奸淫婦女,無惡不作。一次,在村裡轉悠,看見人家标緻婦女,見色起意,就趁夜意圖奸淫人家,結果人家三兄弟逼急了,當場砍了他一百多刀,然後一家人遠走高飛。僞軍部下找到他時,他已經血肉模糊,被部下緊急送到縣城,經過日本軍醫搶救居然活了下來。作惡不死後,楊柏靈不僅沒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惡意報複,殺了崔家廟十幾口子,還火燒了半條街。他認為日本人救了他的命,更是對日本人死心塌地、唯命是從。八路軍地下統戰人員多次聯系他争取抗日,沒想到連送信的人都殺掉。

對于這個據點和楊柏靈僞中隊,百姓和八路軍都恨之入骨,百姓甚至到八路軍東縱請願,要求為民除害。八路軍東縱決心除掉這個禍害,無奈武器、地形不占優,五分區基幹團多次攻擊未能得手。縱隊首長找到了楚大明。

1939年10月1日,楚大明奉命拔除崔家廟炮樓。楚大明帶領三個連隐蔽接近據點,藏身于老鄉的玉米稭稈縫隙裡,勘察地形。遠遠望去,大炮樓三面環水,一面朝向村裡的開闊地,幾百米内一馬平川,連個可以隐蔽的土坎、水溝、窪地都沒有。連身經百戰的六連長及振江都倒吸一口冷氣:“我的個乖乖,怪不得基幹團打了三次都碰釘子,這真是塊硬骨頭,開不好啃啊!”

為炸敵人炮樓,他發明“土坦克”、“土飛機”,差點震聾戰士耳朵

四連長苟正銀:“老楚,一沒炮,二沒工兵,不好弄啊!”五連長崔東元說:“好啃還找我們?老子倒要看看是我們牙硬,還是骨頭硬!”

楚大明說:“先回去,再商議辦法!”

等到夜裡,楚大明、崔東元率五連趁着夜色向炮樓隐蔽接近。誰知剛前進幾十米,炮樓就打了三發照明彈,刺眼的白光照亮的地面,一下子将戰士們暴露了。接着,僞軍的機槍開始刮風似的掃射而來,前面的一排長和十多個戰士被擊中。楚大明一看不好:“撤!”

回到營部後,楚大明召集幹部開會讨論戰法,集思廣益。楚大明下了指令:“四連在外圍警戒縣城援敵,打援;六連主攻,五連預備,主攻隻可能智取,我們再想想辦法。”

天亮了,炮樓裡的僞軍占了便宜,得意洋洋:“八路兄弟們,攻上來呀!攻上來,我們就投降,哈哈哈!”戰士們肺快氣炸了。

苦思冥想終得計,邊打邊改屢試不爽

各級幹部帶來了戰士們的點子,楚大明苦思冥想,眉頭緊皺,腦海裡飛速閃現以往的戰鬥經曆,試圖從中找出寶貝來。突然,腦子一閃,想起來一件事,之前打阜城、交河的土匪時,夜裡天降大雨,六連長及振江的通訊員小李子的背包被敵人擊中,居然沒有打穿。“六連長,小李子的濕被背包,有這回事吧?”,“哎呀,對對,是是,我怎麼沒想到!”及振江一拍腦袋。

說幹就幹,楚大明讓人找來一張棗木大厚方桌,上面鋪上五層厚被子并用水澆透,同志們哈哈大笑:“這不是我們的土坦克嗎!”桌子後面貓着四個健壯的戰士,攜着炸藥包,就可以進攻了。經過試驗,“土坦克”防彈效果很好。

楚大明指令輕重機槍火力掩護,對炮樓槍眼進行封鎖,大手一揮,指令“土坦克”推進。六連長不停指令戰士,甩出手榴彈,炸出滾滾煙塵,遮住炮樓視線。

炮樓的僞軍急忙往“土坦克”射擊,卻無濟于事,這下把他們急壞了,感覺要壞事!急的楊柏靈竄到樓頂,指揮這機槍射擊。

不久,“土坦克”抵近了,之間突然火光一閃,一聲巨響,濃煙滾滾沖天,炮樓底部炸開了一個巨大豁口!六連戰士們高喊:“繳槍不殺!”奮勇沖進了炮樓,一槍打死了僞中隊長楊柏靈,一百多個僞軍直接投降了,繳獲了三挺機槍,七十多支步槍。戰士們随後将炮樓、據點燒了個幹淨,鄉親們高興的連聲歡呼。

為炸敵人炮樓,他發明“土坦克”、“土飛機”,差點震聾戰士耳朵

楚大明的“土坦克”,引起軍區競相效仿。楚大明在戰鬥中,越用越熟,不斷改進,使用三條腿的桌子并安裝了輪子,随時靈活轉向。

在1941年,拔除垂陽縣蘆頭鎮炮樓時,“土坦克”又立了大功。蘆頭鎮炮樓駐紮一個日軍小隊,冀南日軍反戰同盟秋山良照喊話勸降時,日軍直接開槍射擊。

旅長易良品指令楚大明攻堅。楚大明早有準備,拉出改進“土坦克”,在火力掩護下,專走炮樓火力死角。靠近後,二排長趙桂海帶着兩個戰士把四十六斤的炸藥包靠上炮樓,拉着了導火索,三人急忙跳到壕溝裡隐蔽。沒想到炸藥當量太猛,趙桂海戰後三天完全聾了,一個星期後才慢慢恢複聽覺。

使用的炸藥用量确實太猛,炮樓直接連根拔起,磚頭、木料像天女散花,方圓百米都煙塵四起,三十多個鬼子全被“土飛機”送上了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