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内在小孩,喜怒哀惧都是它的影子

伊能静是个受争议的人。52岁生日的她做线上直播,穿着粉色的外套,身处粉色的“公主风”场地,被很多人谩骂“公主病”。

她会在微博上发小作文抒发感慨,她会对着小她10岁的丈夫秦昊嗲嗲地撒娇。

年逾半百的伊能静曾发微博,只要勇敢乘风破浪,任何时候,姐的52岁,也可以倒过来时25岁。“作”是她无法摆脱也乐在其中的标签。

秦昊参加综艺节目时调侃,他送老婆的生日卡片上写了8个字:你若不作我必不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内在小孩,喜怒哀惧都是它的影子

不管52岁还是25岁,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孩子的状态,这个内在小孩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他永远像个孩子一样藏在我们内心的角落里,操控着我们的行为,有好的也有坏的。爱作的伊能静,内心住着的就是个受过伤的小孩。

内在小孩这个概念,是曾经担任过精神科医生的心理治疗师施琪嘉提出来的。

在施琪嘉从事精神分析及人格障碍病人的治疗工作中,她发现,很多人的消极自我来自于童年,她把这种消极自我称为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施琪嘉认为,一个人一生所受的困扰大多源于幼年的创伤留下的阴影,他总是带着一个有创伤的内在小孩生活。内在小孩形成于童年,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内在小孩,喜怒哀惧都是它的影子

施琪嘉把她关于内在小孩的研究和实践,都写在这本《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中。

疗愈内在小孩,需要我们看见他、照顾他、整合他,经过这三个环节,才能找到活出爱与新生的自我,让内在小孩变得健康快乐,收获真正的幸福。

01

内在小孩形成于童年,在“好”与“坏”中摇摆

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茵指出,孩子内心的想象和现实不是一回事,他们看到的人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比如,啼哭的小婴儿想要抱抱,如果有人及时抱起他安抚他,现实就跟他期望的一样。如果没有人抱他,他的想象就和现实出现差异,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如我愿。

施琪嘉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的内在世界是,所有事都如他所愿,他的大脑会发育得越来越健康,他会无损地发展其他功能结构。这不是溺爱,而是在孩子没有能力适应现实时,满足他的内在需求,这可以给他提供生长的土壤。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内在小孩,喜怒哀惧都是它的影子

当孩子慢慢长大,具备了区分内在外在的能力后,即使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依然可以意识到,父母有时候发火不等于他们对我不好。

很多孩子的童年,都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满足,就像伊能静。

伊能静的童年是实惨。她是家里第七个孩子,也是第七个女儿。她出生后父亲直接离家,找别的女人生儿子去了。伊能静的母亲卑微到了骨子里,她恳求丈夫回家,甚至给丈夫送钱养外边的儿子。母亲把一腔怒火发泄到伊能静身上,“我的人生因为你,变成这个样子”。

作为孩子的伊能静没有得到过爱,她连稳定的家都没有。6岁被送到别人家抚养,被虐待被喂狗粮,12岁逃离“家”去日本找改嫁的母亲。伊能静的内在小孩,被伤害到体无完肤,她的歌《流浪的小孩》写的就是她自己.

02

找到你的内在小孩,才能照顾好他

早期来自父母的爱和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帮助孩子形成有安全感的内在小孩。

但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如果孩子在不当的环境和不当的养育方式中成长,内在小孩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他就可能受伤。童年受不同的伤害,就会形成个性迥异的内在小孩。

缺乏爱的内在小孩,贪婪的小“恶魔”

童年缺乏爱的内在小孩,内心是贪婪的“恶魔”,对很多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也有的人以嫉妒、攻击性甚至毁灭性的形象出现。

施琪嘉有个病人,她是个40多岁的女性,小时候缺乏父爱。她一次要买4条以上的裤子,而且一定要买,价格可以不高,东西一定要够多,多到她可以抱着。她还有储藏癖,看到什么都忍不住带回去,即使是路上捡到的盒子,带回家她才安心。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内在小孩,喜怒哀惧都是它的影子

缺乏陪伴的内在小孩,爱“作”又缠人

施琪嘉所说的陪伴,不是单纯的有人有声音,而是在孩子内心形成某种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到“有人在的感觉”。

比如,孩子喜欢的玩具,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的父母。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会从他们的身上看见自己,形成自我,这是心理学家说的镜映过程。

缺乏陪伴的内在小孩,会变得格外黏人,喜欢作,这是伊能静的标签。

在跟庾澄庆的婚姻里,他们要面对来自家族的压力,还有伊能静缺乏陪伴的内在小孩。伊能静要求随时能联系上庾澄庆,时间久不见会胡思乱想,吵吵闹闹又分分合合的长跑终究以离婚收场。

除了以上这两种,施琪嘉还介绍了形形色色受伤的内在小孩类型。心里住着受伤的内在小孩,生活往往很难如愿,因为这个内在小孩会经常跑出来捣乱。

童年的经历无法逆转,但成年后的我们,可以通过整合给受伤的内在小孩疗伤,让他变得健康快乐。

03

整合你的内在小孩,重塑新生的自我

小时候受过穷挨过饿的人,长大后生活富足了,心中仍有饥饿感,喜欢大吃大喝,这种现象就是“内在匮乏感”。

消除内在匮乏感,可以通过购物来解决。比如,商场消费,用钱来安抚自己,再比如医院消费。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经常这里痛哪里痛,有事没事就去医院,诊断后也没病。他们就是通过医院消费,来消除内在的匮乏感。

他们对医生倾诉哪里不舒服,医生对症下药,这个过程就像婴儿寻找母亲的过程,他能体会到被爱着的感觉。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内在小孩,喜怒哀惧都是它的影子

心理学家埃里克说, 孩子会在父母注视自己的喜悦的眼光中看到自己。

如果父母不是一面好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只有创伤,那你就需要在生活中去找这样一个人,这个人能够陪着你,能够理解你,能够懂你。

秦昊是伊能静的镜子。秦昊生长在充满爱的家庭里,虽然号称“反矫情达人”,但他知道如何去爱。

在秦昊的家庭里,伊能静看到了正常家庭的样子,她找到缺失的父爱和母爱,看到了自己缺失的部分。

施琪嘉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写道,疗愈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理解某种关系,这才是最大的疗愈。

很多事情都是理解后就不害怕了,对内在小孩也一样。从不了解到了解,你能变得更从容,认识的过程就是疗愈的过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