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津湖》电影里的宋时轮,现实中表现差强人意,犯有三大错

随着《长津湖》的热映,真实长津湖战役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之一的宋时轮也引来热议,电影中的宋时轮在前线指挥若定,军令如山,尽显上将风范。

《长津湖》电影里的宋时轮,现实中表现差强人意,犯有三大错

那么真实的长津湖战役之中,宋时轮的表现如何呢?跟电影里真的一样吗?在电影中没有表现第九兵团在东线战场的巨大伤亡,尤其是寒冷环境下的非战斗减员,冻伤减员达28954人。

虽然出现了“冰雕连”这样的英雄连队,以及美军向冰雕连敬礼,但这并不代表作为第九兵团司令的宋时轮就没有错误,就如此大量的伤亡,尤其是非战斗减员,宋时轮是有一定责任的。

至少在长津湖战役中宋时轮犯有三大错,第一大错就是不懂得变通,第九兵团在参战之前在山东集训,原本是集训和等待装备,然而由于前线局势变化太快,彭老总请示军委急调第九兵团入朝。

《长津湖》电影里的宋时轮,现实中表现差强人意,犯有三大错

当时装备没有准备充足,加上第九兵团战士多数是南方人,对北方的寒冷是难以适应的,面对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冷丝毫没有经验,比如冻伤的地方不能用热水洗,连一些基本的御寒知识都没有。

第九兵团入朝之后才发现,部队尤其缺少棉衣,这怪不了宋时轮,在接到入朝的命令之后,宋时轮曾向上级请求等棉服准备好之后再入朝,没有被允许,主要是因为战事刻不容缓。

执行上级命令宋时轮是没有错的,不过当宋时轮带着部队抵达东北之后,地区后勤负责人贺晋年等人劝说宋时轮率部在东北停留几天,以尽量多筹备棉服棉鞋等装备,宋时轮没有变通。

《长津湖》电影里的宋时轮,现实中表现差强人意,犯有三大错

如果宋时轮能够稍作变通,就会改善第九兵团的棉服问题,大大减少伤亡,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宋时轮作为主帅是有一定责任的。

第二大错就是情报问题,第九兵团由于入朝紧急,导致缺少向导,入朝后语言不通,无法获取敌人的情报,反而导致自己的情报被泄露,这是兵家的一大忌讳,宋时轮对情报不够重视。

第三大错就是轻敌,许多人可能奇怪,明知美军厉害,为什么还会轻敌呢?当时的情况是志愿军初战告捷,作为第二个入朝的兵团,第九兵团的战士都认为会很快结束战斗,美军不禁打。

《长津湖》电影里的宋时轮,现实中表现差强人意,犯有三大错

彭老总曾多次警告第九兵团,要重视对手,可惜没有引起重视,表现对明显的就是在侦察方面,第九兵团第26军在侦察时,把美军的坦克说成是房子,敷衍侦察为后来酿成了巨大的损失。

战后第26军军长张仁初为此还写了检讨,虽然是部下犯错,但主帅宋时轮不能免责,长津湖战役暴露了志愿军的诸多问题,不过最终都被一一克服,第九兵团迅速总结经验,重振旗鼓。

《长津湖》电影里的宋时轮,现实中表现差强人意,犯有三大错

最终全歼了美军的一个加强团,让美军所谓的王牌部队颜面丧尽,第九兵团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从主要成绩看,第九兵团和兵团司令宋时轮,是值得后人铭记的,1952年9月,第九兵团回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