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纵观2021年国产手机,各品牌竞争看似激烈,但实则彻底沦为国外科技公司的附庸,网友们俗称的“买办”企业基本定型,最终胜利者还是以美技术为主的企业主导这个市场。

很多人对国产旗舰手机动辄四五千元的起步价也是习以为常,诸多理由通过无良媒体洗脑竟然也被大众认可。例如:芯片随着制程工艺的进步,研发费用提高,良品率降低,这就成了涨价的理由。事实上,数码产业的发展趋势本身就是,技术越先进,成本反而会降低。写出这样文章的媒体人,资料来源于哪儿?虽说不能想当然怀疑,但其心可诛!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年底,刚发布的小米12与小米12 Pro的硬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小米12的起步价硬生生的来到3699元,相比1999元时代的初心,现在已经听不见“好货也便宜”的雷军之声。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再例如,从华为分离出来的荣耀,荣耀Magic3在换装高通骁龙芯之后,手机本身调教并不算出众,但打着华为Mate50的旗号,拿着Mate40的设计元素走一遭,也卖到了4599元的起步高价,当年荣耀6跟随小米的步伐也是1999元好吗。消费者抱着对华为的信任,出手了,但后悔的不在少数。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冲击高端”本身就是伪命题,iPhone12,iPhone13系列的首发起步价都在降,一是它本身售价就很高,二是从硬件本身性能提升来讲,也不大。无论是芯片性能,还是拍照质量,都不会有质的变化。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不用谈苹果自己的A系列芯片,美国的高通骁龙芯片,骁龙888,骁龙888 Plus,骁龙8 Gen1本身性能提升都不明显,千万别提什么研发成本,简单改改而已,也别提三星,台积电的代加工成本,这个成本价能有多高?

一部手机里采购过程中高价的配件没几个,基本配件更是低廉。为什么国产手机,以冲击高端之名疯狂涨价,一是自身利润,二是自己是个买办而已,后面的主子缺钱。

制裁华为,受益者不是苹果是谁,不是高通是谁,不是以美技术核心的企业又是谁?数码产品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加量不加价的过程,现在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基本是减量而疯狂加价的过程。说白了还是核心实力没有。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当然这些国产手机品牌也在试着改变,例如vivo自研v1的ISP芯片,OPPO 马里亚纳 MariSilicon X影像移动NPU芯片,还有这次小米的充电芯片。虽说这些芯片不能说不重要,但毕竟不是核心芯片,高通的处理器一改变,基本上这些芯片就毫无用处了。为何这么说,华为海思麒麟芯片,其实它打造的是整个芯片系统,这才是更可怕的。你用高通的芯片,人家也是一个系统,人家芯片系统本身如果就有强大的影像实力、充电效率,非要用你自研的费电吗?话说回来,美不禁华为禁谁!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此外,操纵售价上涨的除了核心技术主导者,还就是市场环境,本身现在手机性能的确强,换机频率也随之降低,为了维持利润率,抬高单品售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商家给大众渗透的就是,买我的旗舰,你就是高端消费者,哈哈!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品牌意识真没办法。毕竟苹果的品牌价值在哪里,即使首发价降低了,但所谓的烂大街的品牌还是高端。华为都这么惨了,新发布的手机一部5G手机手机都没有,很多消费者依旧容忍它的4G新品,就是这么固执。你荣耀虽说有了5G,但体验就是不行,消费者就是不认可。

国产手机圈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四伏失去话语权

2021年不客气地说就是买办企业继续涨价的一年,为主子打工最卖力的一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