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

庞统用连环计把曹操的大小战船连在一起,打造成了平稳如陆地的大型“航空母舰”,当时来看,也实在是无可厚非。这航母,士兵站在上面,一点颠簸感没有,行走起来如履平地,多好啊!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

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只有程昱站出来,提到如果东吴用火攻,那岂不是作茧自缚,逃都来不及吗?程昱这话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当然不是,作为一个谋士,必须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管曹操是否想到这层,程昱提出来都是应当应分的。

果然,曹操立即说,自己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之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籍风为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操顾众将曰:“青、徐、燕、代之众,不惯乘舟。今非此计,安能涉大江之险?”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

从曹操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自负豪迈,也看到了他的彷徨无奈。曹操的自负来源于对兵法的了解和考虑周全。别人考虑到的,他考虑到了;别人考虑不到的,他也考虑到了。别人都担心东吴火攻,可是谁也没有见到冬季刮西北风,而不是东南风。这一层,就连周瑜也没有考虑到。周瑜是检阅部队的时候,被随风飘舞的军旗提醒了,才想到了这一层,周瑜当场就晕倒了。由此可见,曹操的谋略比周瑜高深些许,他早就考虑到了西北风的问题;而周瑜却需要大旗的提醒。但是,他们两人似乎都没有我高明,我就觉得,冬季就一点刮东南风可能都没有吗?换做是我,我一定把这个低概率的可能也考虑进去,以求达到万无一失。

曹操为冬天只花刮西北风而洋洋得意;周瑜却愁坏了。不刮东南风,火攻计划就无法实施,黄盖的假投降也基本失去了意义。那么,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东吴和刘备的联军也不过区区五六万,怎么打?那不是螳臂当车吗?所以,要想打败曹操,必须借助外力,即大自然的力量。可是季节原因,“东风不与周郎便”啊!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

曹操的自负就是自己已得天时;在地利不便的时候,又有庞统献计,把战船连锁,平稳如陆地,就等于是又得了地利;现在黄盖正走在前来投降的阳光大道上,甘宁也对周瑜心怀不满随时可降,张昭等文臣归心可期。这不就是人和吗?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曹操为什么不发动进攻,他究竟还在等什么?

从建安十三年七月开始发动攻打新野刘备的战役开始,到现在腊月,历时将近半年。攻破新野到刘琮束手就擒不过用了一个多月,剩下的这四五个月的时间,刘备在忙着联结孙权,曹操在干什么?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消灭了刘备,再用他的“航母”战斗群,把士兵运过大江,八十多万大军哪,一人一脚,还不踏平了江东?曹操在等什么?

曹操的水平当然不在我之下,我能想到的,他老人家肯定也想到了。就是:一旦偶尔刮起了东南风,怎么办?即使是偶尔刮起了东南风,东吴也无法到自己的大寨中或者是大船上放火啊,是不是?再说了,放火需要准备火器、硫磺什么的等等,东吴又怎么能想到冬天会有东南风而提前准备放火?遗憾的是,东吴还真想到了,而且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曹操的失误就在于此,他应该再想到:一旦到吴做好了准备,人家就等着偶尔出现的东南风,怎么办?

这就是兵法中的:

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实者实之,虚者虚之的灵活运用。

华容道,诸葛亮就使用了“实者实之”;空城计实际就是“虚者实之”;火烧新野是“虚者虚之”;死诸葛退走活仲达,是“实者虚之”总之是虚虚实实,让人真假难辨,从而中计。诸葛亮是运用虚实的大高手。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

曹操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他还在等什么?是等着看看,冬天那低概率发生的东南风到底能不能到来吗?当然不是,曹操是在等八个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就是当下曹操朝思暮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我不再是那个冲动鲁莽的曹阿瞒了;也不再是那个满手都是血腥的大奸臣了;更不是动辄就大搞屠城的独夫民贼了……如今的我,摇身一变成了平定北方的大功臣,我要做辅周的周公,而不是篡汉的王莽。即使是形势所迫,我实在不行哪怕是勉为其难做个周文王,也绝对不会做武王的。刘备啊,刘备,你怎么就不懂我的心,非要跟我磨叽到底呢?你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但是只要你来投我,向我认个错,我还是可以对你网开一面,既往不咎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扬州刺史刘馥看不懂曹操横槊赋的诗,却指责曹操在此将士用命之际,不该发如此颓废之言,太不吉利。曹操一怒之下,一戟刺死刘馥。曹操的大怒失态当然是因为被刘馥的过度曲解。

赤壁之战,曹操真的没有看破庞统之计吗?他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

像“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样的情景,刘馥有怎么能知道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分明就是对刘备处境的怜惜同情,刘馥竟然解读成不吉利。这都他妈的什么水平?

曹操在等待着刘备的幡然悔悟,等待着东吴众文武的俯首称臣,等待着江东百姓的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曹操也有些彷徨无奈,因为他发现有些士兵水土不服,成天脑袋耷拉着,精神不振,似乎大病缠身。

曹操更多的是自信,他在军事上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高境界;政治上要实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最高理想。

所以他在给刘备机会,给孙权机会,给江东众文武机会,在给关羽和周瑜机会,在给诸葛亮机会,在给江东百姓机会……

曹操百万大军压境,却引而不发,把机会留给别人,自己却上当受骗,失去了一次最大的统一天下的机会。有人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此时的曹操以佛心待人,天下人却未必以佛眼看他。因为在此之前,他由于杀戮太过,仍然跳不出因果的藩篱。

可怜曹操,一颗佛心化作泡影!大江之上,数万将士即将血肉横飞!所以说,树立良好形象要有始有终才行。有始无终,则前功尽弃;无始有终,则无人相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