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赤壁之戰,曹操真的沒有看破龐統之計嗎?他的真正意圖又是什麼?

龐統用連環計把曹操的大小戰船連在一起,打造成了平穩如陸地的大型“航空母艦”,當時來看,也實在是無可厚非。這航母,士兵站在上面,一點颠簸感沒有,行走起來如履平地,多好啊!

赤壁之戰,曹操真的沒有看破龐統之計嗎?他的真正意圖又是什麼?

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好,隻有程昱站出來,提到如果東吳用火攻,那豈不是作繭自縛,逃都來不及嗎?程昱這話是不是有點多此一舉?當然不是,作為一個謀士,必須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管曹操是否想到這層,程昱提出來都是應當應分的。

果然,曹操立即說,自己早就想過這個問題了。我們看《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

程昱曰:“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雖有遠慮,卻還有見不到之處。”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籍風為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北風,安有東南風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兵也,吾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見,衆人不及。”操顧衆将曰:“青、徐、燕、代之衆,不慣乘舟。今非此計,安能涉大江之險?”

赤壁之戰,曹操真的沒有看破龐統之計嗎?他的真正意圖又是什麼?

從曹操的話中,我們看到了他的自負豪邁,也看到了他的彷徨無奈。曹操的自負來源于對兵法的了解和考慮周全。别人考慮到的,他考慮到了;别人考慮不到的,他也考慮到了。别人都擔心東吳火攻,可是誰也沒有見到冬季刮西北風,而不是東南風。這一層,就連周瑜也沒有考慮到。周瑜是檢閱部隊的時候,被随風飄舞的軍旗提醒了,才想到了這一層,周瑜當場就暈倒了。由此可見,曹操的謀略比周瑜高深些許,他早就考慮到了西北風的問題;而周瑜卻需要大旗的提醒。但是,他們兩人似乎都沒有我高明,我就覺得,冬季就一點刮東南風可能都沒有嗎?換做是我,我一定把這個低機率的可能也考慮進去,以求達到萬無一失。

曹操為冬天隻花刮西北風而洋洋得意;周瑜卻愁壞了。不刮東南風,火攻計劃就無法實施,黃蓋的假投降也基本失去了意義。那麼,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就是一個龐然大物,東吳和劉備的聯軍也不過區區五六萬,怎麼打?那不是螳臂當車嗎?是以,要想打敗曹操,必須借助外力,即大自然的力量。可是季節原因,“東風不與周郎便”啊!

赤壁之戰,曹操真的沒有看破龐統之計嗎?他的真正意圖又是什麼?

曹操的自負就是自己已得天時;在地利不便的時候,又有龐統獻計,把戰船連鎖,平穩如陸地,就等于是又得了地利;現在黃蓋正走在前來投降的陽光大道上,甘甯也對周瑜心懷不滿随時可降,張昭等文臣歸心可期。這不就是人和嗎?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曹操為什麼不發動進攻,他究竟還在等什麼?

從建安十三年七月開始發動攻打新野劉備的戰役開始,到現在臘月,曆時将近半年。攻破新野到劉琮束手就擒不過用了一個多月,剩下的這四五個月的時間,劉備在忙着聯結孫權,曹操在幹什麼?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消滅了劉備,再用他的“航母”戰鬥群,把士兵運過大江,八十多萬大軍哪,一人一腳,還不踏平了江東?曹操在等什麼?

曹操的水準當然不在我之下,我能想到的,他老人家肯定也想到了。就是:一旦偶爾刮起了東南風,怎麼辦?即使是偶爾刮起了東南風,東吳也無法到自己的大寨中或者是大船上放火啊,是不是?再說了,放火需要準備火器、硫磺什麼的等等,東吳又怎麼能想到冬天會有東南風而提前準備放火?遺憾的是,東吳還真想到了,而且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曹操的失誤就在于此,他應該再想到:一旦到吳做好了準備,人家就等着偶爾出現的東南風,怎麼辦?

這就是兵法中的:

實者虛之,虛者實之;實者實之,虛者虛之的靈活運用。

華容道,諸葛亮就使用了“實者實之”;空城計實際就是“虛者實之”;火燒新野是“虛者虛之”;死諸葛退走活仲達,是“實者虛之”總之是虛虛實實,讓人真假難辨,進而中計。諸葛亮是運用虛實的大高手。

赤壁之戰,曹操真的沒有看破龐統之計嗎?他的真正意圖又是什麼?

曹操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他還在等什麼?是等着看看,冬天那低機率發生的東南風到底能不能到來嗎?當然不是,曹操是在等八個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就是當下曹操朝思暮想,要達到的理想境界。

我不再是那個沖動魯莽的曹阿瞞了;也不再是那個滿手都是血腥的大奸臣了;更不是動辄就大搞屠城的獨夫民賊了……如今的我,搖身一變成了平定北方的大功臣,我要做輔周的周公,而不是篡漢的王莽。即使是形勢所迫,我實在不行哪怕是勉為其難做個周文王,也絕對不會做武王的。劉備啊,劉備,你怎麼就不懂我的心,非要跟我磨叽到底呢?你現在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但是隻要你來投我,向我認個錯,我還是可以對你網開一面,既往不咎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錣?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揚州刺史劉馥看不懂曹操橫槊賦的詩,卻指責曹操在此将士用命之際,不該發如此頹廢之言,太不吉利。曹操一怒之下,一戟刺死劉馥。曹操的大怒失态當然是因為被劉馥的過度曲解。

赤壁之戰,曹操真的沒有看破龐統之計嗎?他的真正意圖又是什麼?

像“契闊談宴,心念舊恩”這樣的情景,劉馥有怎麼能知道呢?“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這分明就是對劉備處境的憐惜同情,劉馥竟然解讀成不吉利。這都他媽的什麼水準?

曹操在等待着劉備的幡然悔悟,等待着東吳衆文武的俯首稱臣,等待着江東百姓的箪食壺漿夾道歡迎。

曹操也有些彷徨無奈,因為他發現有些士兵水土不服,成天腦袋耷拉着,精神不振,似乎大病纏身。

曹操更多的是自信,他在軍事上要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最高境界;政治上要實作“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最高理想。

是以他在給劉備機會,給孫權機會,給江東衆文武機會,在給關羽和周瑜機會,在給諸葛亮機會,在給江東百姓機會……

曹操百萬大軍壓境,卻引而不發,把機會留給别人,自己卻上當受騙,失去了一次最大的統一天下的機會。有人說: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此時的曹操以佛心待人,天下人卻未必以佛眼看他。因為在此之前,他由于殺戮太過,仍然跳不出因果的藩籬。

可憐曹操,一顆佛心化作泡影!大江之上,數萬将士即将血肉橫飛!是以說,樹立良好形象要有始有終才行。有始無終,則前功盡棄;無始有終,則無人相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