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出现了太多的王朝和皇帝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大一统的王朝来说,基本上都是两百多年,至少也十来个皇帝呢。不过对于权臣来说就更多了,有些权臣甚至到了废立皇帝的地步。
那么昏君和权臣谁的过错更大一些呢?这要看怎么讲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昏君显然比权臣的过错要大的多。

昏君不代表亡国之君,也就说昏君虽说昏聩无能,但不代表就一定会国家灭亡。但从历史上看,昏君的影响是很大的。
昏君再怎么也是一国之君,那么作为一国之君,如果是昏君的话,则不会治理这个国家,不懂得用人,不懂得管理。甚至严重者可能一味地亲近奸佞小人,疏远贤臣,久而久之,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不是导致奸臣当道就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当然了,如果运气不好,碰到了刘邦或者朱元璋这样的人,那么很有可能自己就会成为末代皇帝了。不过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昏君造不成如此严重的结果,但对王朝是没有一点好处的,这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权臣就有所不同了,其实权臣并不是一味地奸臣和佞臣,这里面区别是很大的。
如果是奸臣或者佞臣,那么对于这个国家危害甚至比昏君还严重。因为他们往往掌握着国家的大权,身边会有一个小集团,这样的群体必然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甚至更严重的会达到废立皇帝的地步。
而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很多权臣完全可以逼着皇帝禅位,另立门户,改朝换代。而在王朝后期,有这样 的人在也是非常危险的,唐朝不就是朱温废了皇帝,而自己做了皇帝嘛。
别指望着所有权臣都是曹操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如果是一心为了朝廷,为了天下,那么这样的权臣虽说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影响毕竟不至于多大。
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是刘备指定的托孤大臣,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他可没有造反或者篡位的心思,一心为了匡扶汉室而努力。
比如汉朝时期的霍光,他也是,足以废立皇帝,但不见得他做的就没有皇帝好,而他也没有自立为帝,甚至把西汉带的还挺好。
比如明朝时期的张居正,他也算是权臣,但当政十年,通过改革止住了大明的颓势,贡献还是很大的。而且他一心培养小皇帝,可以说是用尽了心。
所以凡事不是绝对的,昏君也好,奸臣也罢,其实对王朝的发展都没有任何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