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曆史的角度看,昏君和權臣誰的過錯更大一些?

曆史上出現了太多的王朝和皇帝了,尤其是對于那些大一統的王朝來說,基本上都是兩百多年,至少也十來個皇帝呢。不過對于權臣來說就更多了,有些權臣甚至到了廢立皇帝的地步。

那麼昏君和權臣誰的過錯更大一些呢?這要看怎麼講了。如果從曆史的角度看,昏君顯然比權臣的過錯要大的多。

從曆史的角度看,昏君和權臣誰的過錯更大一些?

昏君不代表亡國之君,也就說昏君雖說昏聩無能,但不代表就一定會國家滅亡。但從曆史上看,昏君的影響是很大的。

昏君再怎麼也是一國之君,那麼作為一國之君,如果是昏君的話,則不會治理這個國家,不懂得用人,不懂得管理。甚至嚴重者可能一味地親近奸佞小人,疏遠賢臣,久而久之,貪官污吏橫行,民不聊生。不是導緻奸臣當道就是導緻農民起義的爆發。

當然了,如果運氣不好,碰到了劉邦或者朱元璋這樣的人,那麼很有可能自己就會成為末代皇帝了。不過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昏君造不成如此嚴重的結果,但對王朝是沒有一點好處的,這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權臣就有所不同了,其實權臣并不是一味地奸臣和佞臣,這裡面差別是很大的。

從曆史的角度看,昏君和權臣誰的過錯更大一些?

如果是奸臣或者佞臣,那麼對于這個國家危害甚至比昏君還嚴重。因為他們往往掌握着國家的大權,身邊會有一個小集團,這樣的群體必然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甚至更嚴重的會達到廢立皇帝的地步。

而在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很多權臣完全可以逼着皇帝禅位,另立門戶,改朝換代。而在王朝後期,有這樣 的人在也是非常危險的,唐朝不就是朱溫廢了皇帝,而自己做了皇帝嘛。

别指望着所有權臣都是曹操這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如果是一心為了朝廷,為了天下,那麼這樣的權臣雖說也好不到哪裡去,但影響畢竟不至于多大。

從曆史的角度看,昏君和權臣誰的過錯更大一些?

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是劉備指定的托孤大臣,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型。他可沒有造反或者篡位的心思,一心為了匡扶漢室而努力。

比如漢朝時期的霍光,他也是,足以廢立皇帝,但不見得他做的就沒有皇帝好,而他也沒有自立為帝,甚至把西漢帶的還挺好。

比如明朝時期的張居正,他也算是權臣,但當政十年,通過改革止住了大明的頹勢,貢獻還是很大的。而且他一心培養小皇帝,可以說是用盡了心。

是以凡事不是絕對的,昏君也好,奸臣也罷,其實對王朝的發展都沒有任何好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