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今天是《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当代奇幻鼻祖J.R.R.托尔金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作为深爱中洲世界的读者,作为领受了无数由托尔金创造的当代奇幻遗产的受益者,作为有事没事就要从巨灯双树纪神游到第四纪元的漫游者,我们的青春、生命都与阿尔达难分难舍。

今天,我们当然有话要说。

著名译者邓嘉宛

2012年,我50岁生日的前三天,收到了文景来信邀请我翻译《魔戒》。于是,如同比尔博和弗罗多,我在50岁那年与小伙伴们组成了队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翻译出了百万字的新版《魔戒》。我是1998年在英国读研时读到《魔戒》的,当时看得废寝忘食,惊为天人,发誓要把这书翻译成中文。感谢托尔金在万般困境中写出如此好书;最近在翻译《托尔金书信集》,他写《魔戒》时生活的拮据穷困,看得人无比心酸。感谢文景圆了我翻译托尔金的梦想。最最感谢喷泉和杜蕴慈老师的结伴同行,还有一路走来的每一位编辑。托尔金所创造的这个瑰丽的中洲神话世界,可以让人遁入,在其中获得抚慰,重新焕发活力来面对现实里的疲惫。我愿一生悠游其间,也愿你与我同行。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J.R.R.托尔金在书房,图片来自《中洲缔造者》

托尔金译者石中歌

只要是各类神话传说的爱好者,就很难不爱托尔金教授创造出的那个世界;即便本来对那些“不存在的城市”“已失落的世界”不屑一顾,尝试从头到尾读一次《魔戒》,也大有可能改变原先的观点。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历,就像我也许永远都说不清自己到底为何如此沉迷——并非一见钟情,然而惊觉时已不可自拔,以至于长年累月流连其中,乐不思返。

诗人、作家、译者、中古英语学者包慧怡

托尔金于我一直是灯塔式的存在,向我展现了语言中可以安放的生命,其创造力甚至先于故事本身。中洲世界是在精灵语的音节饱满之后才开始血肉匀停。他又是我博士期间研究对象珍珠诗人的代表作《高文爵士与绿骑士》的现代英语译者,还在中世纪文学领域留下大量扎实又直见性命的论著,让我看见学术研究不去伤害、而去反哺创作的可能。成为托尔金式“创—译—研”三位一体的耕耘者是我心之所系,2013年在牛津大学开会期间,我沿着运河步行去位于北郊的Wovercote墓园,在一棵遮天的大榆树的荫蔽中,找到了那块写有“贝伦和露西恩”的朴素墓石。早春的蔷薇遮挡住了一半墓志,在日光下摇曳着绽放,袒露着自己最脆弱的核心,使诗之外的一切语言都成了多余。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比尔博来到木筏精灵的小屋》

J.R.R.托尔金绘

图片来自《中洲缔造者》

《魔戒》有声书非通用语部分声音贡献者和录音指导人间心光

高一时候的课桌里,躺着一本《霍比特人》。

那时我初次踏入托尔金的世界,是我中洲奇幻之旅的开始。书中充满童话氛围的开端,到中后篇古典气质的呈现,把我带进了那个神奇的异世界中,仅仅是初次一瞥,也足够惊艳。

大学时代几次熬夜反复观看电影三部曲,小说三部曲也是在那个时候啃完的。高贵的格调,真挚的情感,纯粹的正邪斗争吸引着我,而那些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及语言,事无巨细的历史描述更是让我在那个世界流连忘返。

直到大学毕业后,《精灵宝钻》才让我真正意识到托尔金笔下世界的精巧和恢宏。从至高至美的境界到不可避免的堕落,中洲的芸芸众生都在自己的舞台上绽放直至陨落,进入歌谣成为传说,直到世界的终结。

也因《精灵宝钻》,在日后的几年中认识了不少好友,参加了不少托尔金的相关活动,那些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和记忆。

感谢托尔金给我带来如此美妙瑰丽的世界,祝教授生日快乐!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同斯毛格交谈》

魔戒中文维基站长多谷

初次遇见托尔金,是在姨夫家的书柜上。《魔戒》怎么会出现在那个头脑塞满养生术的冬烘先生家里?——这一事实对我至今依然带着神秘的色彩。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和最不可能的人手中,遇到了最不该出现的它,按照中洲的说法,这是萍水相逢。

自那之后,参加过各种中洲活动,熟识的网友都是死心塌地的托圈人,这当然是托尔金对我最直观的意义。但这样概括,总觉得未能直指痛处。几天前,读到德国哲学家谢林将哲学理解成神话般自给自足的独立理念王国,略有感想。哲学相信经验世界外还有理念世界,读者相信现实世界外还有中洲,这怎么不是同一精神活动的不同表现呢?需知,倘若对世界外的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感应和期许,活着会变得艰难,而赴死还要更加不易。

魔戒中文维基管理员、《指环王》系列电影院线版中文字幕译者起名

从银幕上的壮美色彩到书页间的油墨清香,从当初那个目瞪口呆的孩子到如今伏案阅读的后生,对托尔金作品的这份热爱让我和他一样醉心于历史和语言,也引领我走上如今的学业道路;说托尔金教授彻底影响了我的人生历程,也毫不为过。

但我想,托尔金教授带给我的不只是一种崇高的审美体验、一串古老而迷人的航标,更是一方既属于我自己,又能与他人共享的精神家园。我因中洲和无数陌生人相识相知,其中更有多年知心好友;中洲就是我们基于意趣和热爱之物的同盟,萍水相逢之人因此有了彼此理解的可能。在现代生活里,这种精神需求或许尤为重要:想从喧嚣中退开一步时,永远都有去处;既能独自徜徉,又能与友结伴、风乎舞雩咏而归。

托尔金译者、插画师、中土红皮书管理员Norloth

能够在年少时就接触托尔金教授的作品是何其幸运。从中洲的历代传奇中,我看到世间珍贵的品质,那些关于勇敢、希望、忠诚与爱的故事,会触及心灵成为“信仰”。托尔金教授将其对语言、文学、自然、历史、艺术的了解,融合锻造成他“创世”的基石,将一个书中世界变得真实可信、充满智慧。他的故事激励了一代代读者,生出新的创造火花。其中有一些如彼得 杰克逊、理查德 泰勒,艾伦 李和约翰 豪,他们的火花成就了影响深远的电影,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也使得包括我在内的新一代观众和读者——或许是在迷茫不决时——找到了归宿和方向。谢谢托尔金教授,或许他就是那位在门前做标记的灰袍巫师,催促我们踏出紧闭的家门,走向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J.R.R.托尔金在牛津,图片来自《中洲缔造者》

中土红皮书管理员阿灰

从《霍比特人》出版开始,从严肃的奇幻史诗到温馨的床边故事,托尔金的作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传递出的美好的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新,在当下仍旧焕发生机,给予读者们心灵上的鼓舞。作为在新世纪伊始接触到《指环王》电影、继而认识纸上中洲世界的读者,我感到很幸运,能成为中洲世界漫游者的一员。

中土con管理员思敏

我眼中的世界好像被托老附上了一层“滤镜”:日月星辰,山河花草,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件事物都变得更加苍凉也更加美丽。现实成了他编织的梦,我也在这个轻飘飘的梦里,只有字里行间的阿尔达是真实的。

所以托尔金对我,或许就像比尔博对山姆。那些仙境啊、回忆啊、诗歌啊,那些勇敢又破碎的灵魂,都藏在袋底洞圆圆的大门里,在温暖的壁炉边。直到那听故事的人,自己也变成了故事的一部分,终于也变成下一个故事的述说者。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小丘,小河对岸霍比屯》

托尔金译者、托尔金的树叶成员江南辰

托尔金教授如同一位人生导师一般指引着我的前路。他是一位全才,不仅将自己的专业做到了极致,还对绘画、书法、植物学、天文历法等诸多学科都颇有研究。他文理双修,逻辑缜密、想象力丰富。通过读他的作品,我慢慢学会了一套系统性极强的研究、实践和创新方法。许多片段式的知识、记忆与启发如同拼图一般在我脑海中逐步形成了一幅连绵不绝的美丽画卷。先前所学的各类知识都能自然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就如汤锅中所炖煮的食材一般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越熬越鲜美,当“厨师”再次拿起汤勺,品到的味道已然和原来的清汤大为不同,这便是一种“次创造”。更重要的是,他时时提醒我不忘真诚善良的初心,做一个平凡而快乐的人。

托尔金的树叶成员莉莉

感谢托尔金教授创造出的中洲世界,给予我无尽温柔,在疲于生活的现世之外,仍有灵魂可以憩息的港湾。相信仍有那么一个地方,善良终将战胜邪恶,光明总会驱散黑暗。中洲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也让我能够汲取那些爱与勇气的力量,怀抱希望,去好好爱这个世界。

摄影师、托尔金译者周仰

我相信自己是注定要走进中洲的。2013年我在英国短暂停留,期间有一天突然像是被“植入”了一个念头,要去伦敦查令十字街那些旧书店里寻一套原版的《魔戒》三部曲,从此就进入了这个迷人的过往世界。从《魔戒》到《精灵宝钻》《未完的传说》等文本通常被当作“幻想”这一文学类别,但在我心中却属于“历史”,我相信中洲就是过去的神话时代,彼时精灵和恶龙都还未离开这个世界,那个时代的人物更为优雅,故事则更为壮丽。在这个时常让人倍生无力感的当下,托尔金教授的文字就像是解毒剂,不仅仅在于神话故事带人逃离现实,更在于从故事中有可能学习希望,它当然不能直接指导现实生活,但我想故事或许就是山姆在魔影之地见到的那颗白亮的星星——“而就在空中,在群山间一块高耸的黑色突岩之上,山姆看见一颗白亮的星星从乱云间探出头来,闪烁了片刻。那颗星的美震撼了他的心,当他从这片被遗弃的大地抬头仰望,希望又回到了他心里,因为一种清晰又冷静的领悟如同箭矢一般,直透他心底——魔影终归只是渺小之物,且会逝去,而在魔影无法触及之处,光明与崇高之美永存。”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塔尼魁提尔》

另一方面,对我个人来说,托尔金教授的魅力还在于他创作的过程和态度本身,他的语文学学术研究方向和他在中洲系列文本中使用的古雅语言,都不符合“当代”文艺界的流行趋势。某种程度上,我的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不是当代摄影流行的,因此作为创作者,我也从托尔金教授本人对于自己写作内容和风格之价值的确信中获得了许多鼓励。

托尔金译者雪莱

有了孩子后,常感觉自己像一个乒乓球,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来回打转,忙不过来,幸好还有中洲这个世界抚慰我的心灵。

托尔金译者、研究者某飞行系文学少女

“我们出生在一个黑暗的时代,对我们来说,时日无多。但世间仍有着这样的安慰:如若不然,多少爱将无从知晓,亦或明白我们究竟所爱为何。我想象,当鱼儿离开了水,它才成了唯一对水略有所知的鱼。”

以上摘自“二战”中托尔金给海外服役的儿子寄的家书。130周年诞辰之际,仅以此回应“托尔金之于我生命的意义”这个颇为存在主义的命题。时至今日,再多言语也无法诉之衷情。不如我们反过来思考,想象假如没有托尔金,迄今为止的生命会变得怎样?我想到的是,中洲只能被重游,它早已包含在生活中无数的顷刻。但它并非需要析出意义的寓言,而是一张闪耀着星光的心象地图,指引我逃离到那间嬉乐不再的小屋。所有的喜悦和忧伤,都在其中得到了最好的珍藏。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少尉托尔金,图片来自《中洲缔造者》

托尔金编辑朱艺星

我大概率是全国最幸运的托尔金读者了。因为我第一次读《霍比特人》和《魔戒》,就是我有幸作为它们编辑(之一)的时候。不过当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托尔金”只是另一个作者的名字而已。因为是托尔金的编辑,我参加了许多许多的讨论会,为了递送装帧材料跑了好多次设计师的家(那时候还没有闪送),为了盯印封面在印厂捱过不少时间,也挨了不少来自编辑前辈、设计师和读者的骂……

一晃就快十年了,这近十年的编辑生涯,没有一年没有他的“纠缠“和陪伴:春天,是愉快地看着《霍比特人》的稿子,想象夏尔的绿色肯定比西坝河边柳树新绿更美;夏天,是汗流浃背在思南公馆的约翰·豪艺术展三层小楼里来回穿梭;秋天,是在法兰克福向HC版权总监汇报当年活动和成绩;冬天,是在办公室看着远征队从幽谷出发,在迷雾山脉被风雪吹得七歪八倒也加剧了我感受到的寒冷。以后,想必我还会在他左右,他也还会在我生命里。只要还有这样的读者,他也就还在。托尔金,生日快乐!

托尔金编辑lulu

一个重新定义大地的坚实、星辰的形状的人;一个用独创的语言说出光的语言的人;一个引领所有步入他所创世界的“游客”找到绝对价值的人;一个已成为山、成为灯、成为星的人。托老在世界民间神话传奇的汤锅里打捞起了自己的国度,而我们在他的国度里打捞起了自己的人生。

《霍比特人》《魔戒》的作者托尔金130周年诞辰|你有一堆情书待接收

J.R.R.托尔金,图片来自《中洲缔造者》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你有什么想对托尔金教授、对中洲世界说的

也请留言告诉我们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