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话新疆丨营盘遗址

营盘遗址

库鲁克塔格山意为“干旱之山”,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是神秘之地罗布泊的北方界山。历史上,美丽的孔雀河曾与它一路相依东流,滋润沿河的绿洲。

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与孔雀河北岸之间的荒漠戈壁上,距今新疆尉犁县东南约130公里,有一处营盘遗址,是由一座平面呈圆形的古城址、佛寺、农田和公共墓地组成的汉晋遗迹,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推定其为汉时的“墨山国故址”。

墨山国,即西域三十六邦国中的山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山国,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要地。

自198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对营盘遗址进行多次清理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大量各类珍贵文物,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

汉晋时期,西域各地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深受更为发达的汉文化影响,汉文化遗存大量出现在营盘墓葬中,出土的精美丝织品、“壽”字锦残片、冥衣、漆器、铜镜、钱币、陶器等文物,反映出浓厚的中原汉地丧葬文化特点。

营盘墓地15号墓是发掘墓地中保存最好、最具特色的一座。墓主人为男性,头枕鸡鸣枕,面带麻质面具,内着淡黄色绢袍,外着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袍、绢裤。

鸡鸣枕,长46厘米、高约8厘米,上有对禽对兽兽面纹和四方连续的蔓草纹样,枕的两端各缝有四瓣形花叶状绢饰。

罽袍交领、右衽,下摆两侧开叉,红、黄两色经纬织出重叠的平纹表里,红地对人兽树纹罽为袍面,淡黄色绢作里衬。罽面纹样布局规整,每一区由六组以结满果实的石榴树为轴,两两相对的人物和动物组成。人物形象为男性,肌肉隆起、裸体卷发、高鼻大眼,均手持盾矛,作挥矛、刺击之态;牛羊造型生动,相对或相背而立,前蹄腾空、后蹄着地,牛背上有麦穗状纹样,羊身有卷曲花纹,整个图案呈现出希腊、波斯两种文化融合的艺术特征。

这座墓葬的彩绘木棺上,还覆盖有一块狮绒栽地毯,具有浓郁的西亚地区艺术风格。

新疆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这些精美的文物就是历史证据。

来源:央视网

编辑:向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