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党史天天学丨李泉生与长超部队

在浙江嘉兴博物馆馆藏近代文物中,有李泉生黑白照片一张。照片上的李泉生表情略显严肃,身着军服。仔细观瞧,他的衣服上已经有了好几个破洞,甚至连胸牌上的字也难以辨认。那么在他的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党史天天学丨李泉生与长超部队

李泉生是浙江湖州人,早在1927年4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吴兴地区早期党员之一,后陆续出任中共袁家汇区委书记、中共湖州中心县委组织委员、菱湖区委委员、共青团湖州县委书记等职。

1937年淞沪会战后,湖州沦陷,吴兴长超一带屡遭日军侵扰,百姓们怨声载道。面对家园破碎,李泉生开始组织周边地区进步青年,筹划建立游击部队,武装保卫家乡。长超“人民抗日义勇军”于1938年1月下旬宣告成立,李泉生为主任。部队主要由长超及周边一带青年农民组成,共100余人,分为3个中队,为加强政治宣传工作,还出版了抗日刊物《战生报》。

部队建立后,李泉生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精神加强队伍建设,赶来投奔的青年与农民越来越多,鼎盛时期部队发展到近千人。当地群众称这支抗日武装为“长超部队”。在战斗中,长超部队与日军交战10多次,在罗田漾伏击战和升山战役中取得了突出战果。据统计,从部队成立到解体,打死日伪军480多人,被日寇称作“老虎部队”。

为了团结抗日力量,新四军军部和湖州地区党组织非常重视对李泉生部队的争取工作。1938年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派民运干部吴林枫至该部了解情况,向李泉生讲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介绍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和民运工作情况,得到李泉生的响应。其间,吴林枫在长超部队发展了6名党员。

1939年2月,中共浙西特委成立后,就贯彻了浙江省委关于“依靠郎玉麟部队,团结李泉生部队,争取朱希部队,建立抗日武装,开辟浙西游击根据地”的工作方针,先后派遣贺千秋等多名党员干部到该部工作。1939年5月,长超部队建立了直属特委领导的党总支。此后,该部党员发展到30余名,相继建立了7个党支部。长超部队成为浙西抗战地区政治素质最好、影响最大的抗日武装力量之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的反共面目日益暴露。为了控制嘉湖地区抗日游击武装,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开始整编地方抗日武装和自卫团队。李泉生部队因拒绝接受整编,遭到国民党军“江南第一挺进队”及其纠集的13支游杂部队的围攻,损失惨重。不久后,就被“江南第一挺进队”强行改编为“直属独立大队”,随后又改编为“浙西第一游击纵队第五支队”。1940年2月,部队被调往浙东武义,编入浙江省保安第三团,原政工人员被遣散,部队中的中共党员奉命撤离。李泉生被剥夺军权,调任为桐乡县县长,长超部队自此不复存在。

李泉生调任桐乡县县长后,又接任浙西行署少将参议、吴兴县总巡察等闲职,和党组织失去联系。1945年3月,李泉生应新四军抗日民主政府吴兴县县长郎玉麟之请,出任吴兴县路东办事处主任、双林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后因叛徒出卖,李泉生被日寇逮捕,软禁在湖州。

日军投降后,新四军派人将李泉生接出,随军北撤,编入华东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第三团,参加了山东兖州战役,之后李泉生一直在山东工作。1948年经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李泉生在山东益寿县病逝。1952年,浙江省民政局追授李泉生为革命烈士。

李泉生与他所领导的“长超部队”在抗战初期填补了中国正规军在浙西抗日的空白,不仅消灭了部分日伪的有生力量,多次破坏日军“扫荡”计划,而且阻遏了日军的进攻锋芒,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党史天天学丨李泉生与长超部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