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双枪老太婆”确有其人,抗战有功,却因做了一件事,被判枪决

《汉书·陈汤传》:“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

从古至今,功劳与过错便不是一回事,两者不可一同拿出来讨论,就如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样,无论这个人有多么大的功劳,或是地位多么尊贵,一旦犯了错误便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社会的公平。

“双枪老太婆”确有其人,抗战有功,却因做了一件事,被判枪决

功过不可相抵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在世时都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并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但却因为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最终迎来了一个悲惨的结局。在《汉书》当中有这样两个人,他们分别是匡衡和蔡伦。

前者为我们留下了凿壁偷光的成语典故,并一路官至丞相;后者则是改进了造纸术,让纸张更加普及。可就是这么两个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仍然因为犯下了过错而没能逃过惩罚,一个被贬为庶人,另一个则畏罪自杀。

“双枪老太婆”确有其人,抗战有功,却因做了一件事,被判枪决

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从上至下出现了很多英勇抗战的人物,他们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展现出高度的报国热情,并为了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功劳和过错是两回事,就算一个人在抗战期间有功,那么这也不等同于他可以获得一张免罪金牌,一旦触犯法律,还是要受到严格的制裁。

双枪老太婆

抗战时期有很多民间人士让我们印象深刻,其中就包括了一名老太太。这个“双枪老太婆”确有其人,在东北地区非常有名,她的真实姓名叫做赵洪文国。赵洪文国出生于东北地区的一个落寞贵族家庭当中,虽说家业已经有所衰败,但仍然超出了同龄人许多,因此年轻时的赵洪文国,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好日子的。

“双枪老太婆”确有其人,抗战有功,却因做了一件事,被判枪决

随着赵洪文国的年纪不断增长,她开始和其他同龄的女孩子一样,一边学习刺绣一边练习家务,俨然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此时任谁都没能想到,眼前这个老实本分的女孩子,竟然会在抗日的战场上为国杀敌。她的命运之所以发生改变,要得益于赵洪文国婚后的儿子,也就是在抗日战场上有着突出表现的赵侗。和自己的父母不一样,赵侗出生的时候,正是中国外忧内患的年代,日军全面侵华已经不可避免,赵侗深切地意识到,想要挽救国家就只剩下抗争这一条道路,他没有任何犹豫,在家乡组建了一支抗日义勇军,而赵侗的母亲赵洪文国,同样加入了这支队伍当中。

“双枪老太婆”确有其人,抗战有功,却因做了一件事,被判枪决

此时的赵洪文国,已经是一个过了花甲之年的老人,街坊亲戚都劝说她不要外出杀敌,但她本人却不这么想,赵洪文国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一个老人来看待,而是和那些年轻人一样,一心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安定做出贡献。母子二人在东北地区组建的抗日义勇军,名号变得越来越响,人数规模也逐渐增大,已经形成了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就连远在重庆的蒋,都曾邀请过赵洪文国会面。

走入歧途

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以后,我们终于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国内局势却始终没能好转,一场新的战争随时将要爆发。在这场关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战争中,赵洪文国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了敌人实施独权统治的工具。

“双枪老太婆”确有其人,抗战有功,却因做了一件事,被判枪决

由此可见,赵洪文国这一生抗战有功,但却因做了一件事,彻底搞臭了她的名声,那便是在战争结束后,没有考虑人民的利益,反倒是开始搞个人独断专权,企图重新回到那个战乱的年代。在她策划的反动活动中,赵洪文国残忍地杀害了数百名当地的普通民众,已经彻底从一名抗战英雄转换为沾满鲜血的刽子手。

解放战争结束后,赵洪文国被依法逮捕,并被判枪决。纵观她的一生,如果只是单独看抗日战争结束之前,她的行为是值得我们肯定并褒奖的,然而在抗战结束以后,她却走在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始终未能从中脱身,最终引火自焚。

结语

如果对她的一生进行评判,那么便要充分考虑这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这样才能够做出客观的评价。赵洪文国于抗日战争是有贡献的,要对其加以肯定,但却在抗战后做出了大量恶事,因此她的最终结局,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是自己种下的恶果。

参考资料:《汉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