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杞国公: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得承诺绝不辜负,27年后被抄家

最是无情帝王家,皇帝眼中只有利益高低而无情谊大小,不管曾经做出多大功绩,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在皇帝眼中就是可有可无之人。历代开国君主为了自己江山稳固,不惜对开国功臣们大下杀手,而在这些君主中,要说心狠手辣少不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身影。

大明杞国公: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得承诺绝不辜负,27年后被抄家

在开创大明王朝之后,对开国功勋们疑心加重的朱元璋在晚年制造了多起大案,几乎杀光了所有开国功臣。其中有一名功臣曾经在战场上为了救朱元璋身中9箭,朱元璋感动地立下承诺绝不会辜负,结果在27年后,朱元璋却违背诺言将其满门抄斩,仅留下他7岁的孙子,他就是大明杞国公陈德。

委身明主,保卫朱元璋安全

朱元璋雄才伟略这一点无人能反驳,毕竟他以“开局一个碗”的最低起点,一路成长为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正统,建立了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家王朝。而陈德则在朱元璋整个戎马生涯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德的舍身相救,朱元璋能否统一天下建立明朝还是一个未知数。

大明杞国公: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得承诺绝不辜负,27年后被抄家

陈德与朱元璋是老乡,在朱元璋起义第二年在家乡征兵时,陈德就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起义军中来,虽然陈德祖祖辈辈都是背朝黄土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一身蛮力不可小觑,打仗可是一把好手。

陈德随着朱元璋手下大将如汤和、徐达等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从至正十四年到至正十九年,攻下城池十余座,陈德也因战功升为帐前都先锋,后来跟随常遇春攻克衢州时因功被提拔为帐前大元帅。

大明杞国公: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得承诺绝不辜负,27年后被抄家

如果陈德继续在战场上立功,那么日后少不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但此时随着朱元璋队伍的逐步扩大,他的人身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为了保证统帅的安全必须选拔一批绝对忠心且勇猛的将士担任护卫,而陈德不仅是朱元璋的老乡,忠心也有保障,同时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也有目共睹,于是陈德与韩成等人一起组成保卫朱元璋安全的坚实盾牌。

鄱阳湖之战,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

陈德真正建立功勋的时刻则是在鄱阳湖之战,这场水战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一次大决战,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战争的胜负决定了谁有资格称霸天下。单从纸面实力来看,朱元璋部的实力远远低于陈友谅部,要知道陈友谅号称领军60万且都是大船,而朱元璋则只有区区20万人,用以水上作战的船也都是草船、木船,与陈友谅比起来显得十分寒酸。

大明杞国公: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得承诺绝不辜负,27年后被抄家

不过战争的胜负可不仅仅取决于人数与装备。朱元璋化被动为主动,利用小船比大船灵活的特点和将士们高昂的斗志,将陈友谅大军打得节节败退,但毕竟兵力相差悬殊,朱元璋部即使取得微弱优势,自身损耗也颇为巨大,就这样局面陷入到了僵持阶段。

此时,陈友谅部下“第一猛将”张定边决定采取擒贼先擒王的计策,亲自率领三艘战船驶向朱元璋所在的旗舰。当时明水军以为这只是陈友谅战船的一次普通巡航,对张定边的突袭没有丝毫防备,竟然让其突入明水军旗舰,直接威胁到朱元璋的人身安全。

等到朱元璋的护卫军反应过来救援,张定边已经冲破了外围防御直冲明军旗舰而来,不巧的是明军旗舰此时竟然搁浅了,张定远一瞧不禁大喜,连上天都在助他,连忙下令弓弩手射击,心想这波一定能将朱元璋带走。

大明杞国公: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得承诺绝不辜负,27年后被抄家

面对敌人凶猛的攻势和漫天箭雨,护卫朱元璋安全的大将韩成、陈兆先等人先后战死,而陈德则扑倒在朱元璋身上为其挡住对面飞来的羽箭,即使身中9箭也没有退缩之意,直到明军援军到达惊退了张定边舰队。

事后朱元璋看着躺在病床上的陈德感动得无以复加,当即承诺说:“绝不负卿”。按照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对待这位昔日恩人颇为礼遇,封其为临江侯,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在其去世后朱元璋还特意追封其为杞国公并下令辍朝三日。

陈德后代牵连大案,惨遭抄家

朱元璋起于微末之间,表面上对自己布衣身份不以为意,但内心肯定有些芥蒂,随着年龄的增长,疑心也越来越重,深怕那些同样农民出身的开国功勋们会推翻他辛苦建立的大明王朝,为了大明传承永世,朱元璋开始不顾情谊,将屠刀挥向开国功臣们。

实际上,朱元璋铲除的开国功勋中有一部分确实恶贯满盈该杀,如蓝玉嚣张跋扈,甚至敢擅自做主侮辱北元皇妃,但也有一部分功臣是含冤而死,没有任何证据可言。皇家无情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无论与皇帝有多深的情谊,立过多大的功劳,只要威胁到他的皇位,不管是谁统统都要死。

大明杞国公:为救朱元璋身中9箭,得承诺绝不辜负,27年后被抄家

在陈德去世仅仅两年后,朱元璋就制造出了胡惟庸案,这场洪武大案牵连者甚广,不仅宰相李善长被处死,陈德的儿子陈镛也被牵涉其中。据相关文献记载,陈镛在西征时因为战败受到朱元璋下诏斥责,因此怀恨在心与胡惟庸密谋造反。

朱元璋在听闻陈镛参与胡惟庸造反一事后大怒,下令处死陈镛满门,于是在距陈德救下朱元璋27年后,陈德后人惨遭抄家。也许朱元璋在下达命令后想起了陈德身负9箭救他性命以及当初“绝不负卿”的承诺,于是发善心给陈德留下一个孙子苟活于世,避免其香火断绝。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中,家族和个人命运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仅凭君主好恶,如果得遇明主如唐太宗,生前不仅可以掌握大权,荣享荣华富贵,死后也能配享宗庙,接受后世香火祭祀。待遇次一些如宋太祖,虽不能允许功臣手中掌握兵权,却也能富贵一生,最“倒霉”就是遇到明太祖这样的“老大”,可共患难却不能同享福,令人心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