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前面说到,47军在湘西发起根除百年匪患最后一战,新晃匪首姚大榜拒不投诚溺水身亡,苗王龙云飞落草被万人围山最终拔枪自杀,百年湘西匪患彻底拔除只花了45天时间。随后47军开赴朝鲜加入抗美援朝战斗序列。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当年在湘西参军的青年,有不少是曾经和解放军打过仗的土匪,47军结束剿匪离开湖南时,也从芷江、沅陵等地的学习班里,带走了一批罪行轻、表现好的土匪。当时,他们被编在各师的补充团里,人数大约在1000人左右。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在先后入朝的几支部队里,都有一些来自湘西的士兵。

这些特殊的战士,在战场上用鲜血和勇敢为自己正名,从此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大追歼——47军剿匪纪实:篇七·七战永顺绝匪根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陈瑞清,原47军141师421团士兵,如今就住在永顺烈士公园附近。

91岁的陈老,从20岁开始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到永顺剿匪纪念塔前看一看。

回首那一段往事,老人沧桑神情眼神中闪烁出一丝不安,最终,老人坚定地吐出一句话。

时任47军141师421士兵陈瑞清:“我以前是土匪,当土匪咧,那时候不当土匪没有办法啊,村里土匪太多了,家里吃的东西都没有,我年纪又小,只有跟着土匪一起出来抢吃的啊。”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永顺县石村乡,曾经是土匪活动最猖獗的地区,美丽而宁静的小村新庄,当年只有30几户人家。在不到100人的村民中,不少青壮年男子,都曾经是扛枪的土匪。

生活所迫,尚未成年的陈瑞清,就跟随当地有名的匪首曹振亚上了山。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1949年10月,47军奉命进入湘西剿匪。不久,141师追击国民党宋希濂部,途径永顺地区。

看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股匪曹振亚让手下人放出风声:曹振亚跳天坑死了,曹振亚去了台湾。实际上,此时曹振亚钻进了九龙山,化名李胡子,以教书为掩护躲藏了起来。

没有了老大的陈瑞清,也跟随一哄而散的土匪溜回了家里。

时任47军141师421士兵陈瑞清:“解放军一过来我们就散了,我就躲起来了,怕解放军啊。”

然而,没过多久,土匪们忽然发现,解放军突然消失在了视线里。

随后,老大曹振亚以军长的身份,忽然神奇地回到永顺。

时任47军141师421士兵陈瑞清:“好像是1950年2月份吧,我又当起了土匪,不当土匪就没有事情做啊,他们当时还给我封了一个官——连长。”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1949年10月下旬,湘鄂川边界会剿展开后,141师423团1、2营、421团1营全面负责永顺北部地区的清剿任务。

面对解放军的凌厉攻势,陈瑞清心里有些慌了。

时任47军141师421士兵陈瑞清:“解放军打仗厉害,不怕死,我们那地方被解放军一批一批地冲,我们被打得七零八落,没有办法,只有躲在山里面。”

此时,顽固不化的曹振亚已经东逃西躲,最后跑到一个手下的家里放起了鸭子。

面对群龙无首的局面,陈瑞清终于决定放下武器,最终带领自己的小分队,主动出山投诚。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时任47军141师421士兵陈瑞清:“当时我们就被叫到一个村里去学习,学习共产党的精神,一去就要主动交代自己的事情,有重大问题的人就要被镇压。我就被分配到一个地方学习,后来又到长沙学习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学习解放军的纪律啊什么的。后来我们知道了,是要去朝鲜打仗啊。”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派兵赴朝作战。

得知这个消息后,陈瑞清撕下自己的衣服,咬破食指,写下了一封报名参军的血书。随后,陈瑞清开始焦急地等待。

1951年2月,陈瑞清出现在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的队伍中。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剿匪到了1951年元月15日止,除一批罪大恶极的土匪被镇压外,湘西还关押着30000名土匪和其他反革命分子。

其中大部分人经集训教育后遣返农村,依靠觉悟好的农民群众共同监督劳动,解决好生活问题,使其安心生产,不再为非作歹。

经过一段时间的管制,由农会评议,摘掉其“土匪”的帽子,还其农民的本份。

还有一部分,就是参军进了部队,在这个特别的炼炉里,成长为坚强勇敢的战士。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陈瑞清作战勇猛顽强,屡立奇功,之后转业回到家乡,一直住在永顺。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剿匪之后,许多47军的指战员就地转业成了地方干部。

在47军许多老战士心里,对湘西这个意义非常大的地方,甚至已经有了家一样的眷念。正如当年四野总部给47军下的指令:经营湘西。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翟兰庭,原47军140师420团侦察连指导员,朝鲜战场结束后,翟兰庭转业到了东北工作。

1962年,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找到远在东北的翟兰亭,邀请他回芷江工作,翟兰亭义无反顾的答应了。

140师420团侦察连指导员翟兰亭:“后来广东军区找我谈话,就把我分到了芷江,芷江以前我们剿过匪的地方,比较熟悉。我一直是1962年来到现在。”

1946年,年仅25岁的翟兰庭,光荣加入到革命的大军中,平津战役之后,随军南下来到湖南,参加剿匪。面对湘西复杂的匪情,初来乍到的翟兰庭与土匪既斗争又斗智。

140师420团侦察连指导员翟兰亭:“有一次我们配合部队去打,土匪他们也狡猾,他们不让我们吃上饭。我们打完了以后,来这里做饭,饭刚做好土匪就上来了,这就跟他继续打,一打连饭都吃不成。弄得我们一天到晚是一点饭也没吃上。”

在湘西有一次,翟兰庭因急性阑尾炎,被人从战场上抬了下来。一个加强班的战士架着机枪,把指导员翟兰庭护送到了二十多公里外的140师卫生队驻地。

140师420团侦察连指导员翟兰亭:“怀化到芷江才多远啊,70多华里,结果动用一个排,开汽车送,到了怀化一带,汽车也不敢开了,就把汽车停下来,人抬担架,一个班开路送我过去。路那么近,都不通,还要担心土匪的袭击……”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在湘西四百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粗犷剽悍的山东汉,与倔强的湘西人相融到了一起。

140师420团侦察连指导员翟兰亭:“1956年我回去了一次,家里面没什么人了,就一个侄子,我弟弟死了。我到哪里都说我是湖南人,我这辈子在湖南呆的时间最长,走过的曲折道路太多了。”

扛枪作了土匪,却不愿离开家,是湘西土匪的习惯。

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一开始,剿匪部队也很难打开局面。

140师420团侦察连指导员翟兰亭:“开始我们第一次去,他们的哨兵和老百姓一样,我们走得很小心,前面走三个战士,后面一个排,就这么走,拉开距离,三个人在前面开路。那个路有很多的茅草,很窄,有老百姓带路。旁边有一拿镰刀的小姑娘砍柴,我们的哨兵问路,那小姑娘一刀就把我们的战士砍伤了,第二个就开枪,砍柴的是个土匪,往一个下坡就跑了,另外两个就一直开枪打,但是还是跑了,我们就负伤了一个。从那以后我们就更警惕了。”

这一次的经历,让翟兰亭和战友们慢慢地找到一些窍门。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140师420团侦察连指导员翟兰亭:“我们那会儿都提倡和老百姓交朋友,联系后慢慢交往就都很好了。我在怀化有一个拜把子,我联系的,家里穷,参军我把他带走了,带他到了朝鲜,回来负了伤,两只腿都没有了。我给他买了车,一直到死,他家的困难我都帮着。联系,交了朋友,慢慢就好了。”

在这里经历了浴血的战斗,经历了可以患难的友谊,翟兰亭的心,已经安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之上。

“我们当时剿匪完之后,就有经营好湘西的心理准备,我们还规划过湘黔铁路。那个时候毛主席说过,作战军队既要打好仗,还要种好地,军队要地方化。”

两年多时间里,湘西军民共歼灭土匪92081人,同时,23万无地少地农民分到田地,湘西匪患的根源从制度上被告消灭。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秦国卿和田玉莲是湘西剿匪史记载的最后的土匪。从1951年开始,湘西地方公安和武装部队在大庸、桑植一带,先后组织了数十次大规模的搜山和联合围剿行动,却始终没能把二人抓获。

这对潜伏深山10余年的“土匪鸳鸯”,先后杀害了解放军战士多名,无辜群众近百人。

1965年3月24日,秦国卿、田玉莲夫妇被我剿匪部队战士击毙。

在湘西剿匪取得根本性胜利的13年后,最后两个亡命深山的残匪终告消灭。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回顾47军与湘西土匪的这场较量,47军固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他们的付出,却被湘西人民永远铭记。

1951年,芷江已经剿匪基本结束。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些将热血抛洒在这里的47军战士,会同军区和当地政府决定筹建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任务落到了140师宣传队宣传员杨振焕身上。

接到任务后,杨振焕激动了许久,以至于他一打开画纸,眼前就浮现出牺牲战友的音容。

140师宣传队宣传员杨振焕:“我的两个最亲密的战友牺牲在了这里……”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1950年,春节临近,驻守在芷江的大土匪杨永清,大肆宣扬要反攻芷江城。

一时间,芷江城内形势十分紧张,城里的生活物资供应也很困难。

140师宣传队宣传员杨振焕:“炊事班的班长刘传业看到大家日夜排练《白毛女》很辛苦,就想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

经过领导同意后,刘传业来到临近的晃县,与他一起同行,还有杨振焕最亲密的战友郑涵、范存仁、吴如起三个宣传员。

140师宣传队宣传员杨振焕:“去的时候是走路过去的,回来就是驾船,晃县在芷江上面,驾船快一些。”

就在返回的途中,刘传业等人不幸进入了土匪的伏击圈,双方开始激烈地交火。但因寡不敌众,刘传业和郑涵等四名同志壮烈牺牲。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140师宣传队宣传员杨振焕:“当时,在与土匪激烈交火的过程中,一名战士跳入草丛中,逃了出来,跑了三天三夜才回到我们营里,我们当时一看到他的样子,全傻了,头发和衣服都是稀烂的。”

得知芷江最亲密的战友牺牲的噩耗后,杨振焕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

140师宣传队宣传员杨振焕:“作为当年部队文艺战士,在一次战斗中同时牺牲四位的情况,在我军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其中就有我最亲密的战友……想起牺牲的同志和我最亲密的战友,我就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随后,杨振焕从有限的资料中找到了哈尔滨市“东北解放烈士纪念塔”作参考,绘出了这个纪念塔的设计图。

然而,就在此时,杨振焕接到了支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命令。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1999年,为了纪念140师芷江剿匪胜利50周年,杨振焕与昔日的战友一起相聚在芷江。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年呈现在图纸上的纪念塔已经屹立在他眼前。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睹物思人,这一刻,欣喜与惊讶之感油然涌上杨振焕的心头。

原芷江县档案局党组书记唐昭军:“因为这个历史纪念馆的位置,是整个会同专区的行政中心,当时的140师部在芷江,会同军分区在芷江,会同专员署也在芷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湘西著名的土匪头子杨永清,是在这个地方被公审枪毙的,抓到杨永清是1950年年底了,51年修建这个塔。把杨永清抓住枪毙,就标志着湘西剿匪已经顺利结束了,140师的剿匪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所以说,这个位置,纪念塔修在这儿,是有纪念意义的。”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第四野战军、中南军区所属第47军在湘西剿匪期间,其军部设在怀化市沅陵县,湘西剿匪胜利后在怀化市沅陵县、怀化市辰溪县修建有湘西剿匪胜利公园,沅陵胜利公园有第47军修建的纪念塔(51年),塔正面有解放军塑像,并刻有建塔序文,公园两侧建有亭四座,内立石碑,刻记剿匪牺牲烈士名单1024人。湘西州亦有“湘西剿匪博物馆”。

生活所迫当土匪,投诚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归国返乡用余生经营湘西

时光流逝,湘西剿匪已成昨日往事,但人们对先辈的缅怀,对烈士的敬仰却流逝不去。

47军湘西剿匪纪实就讲到这里,请继续关注@风华绝代憨小二,为您讲述更多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