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到,47軍在湘西發起根除百年匪患最後一戰,新晃匪首姚大榜拒不投誠溺水身亡,苗王龍雲飛落草被萬人圍山最終拔槍自殺,百年湘西匪患徹底拔除隻花了45天時間。随後47軍開赴北韓加入抗美援朝戰鬥序列。

當年在湘西參軍的青年,有不少是曾經和解放軍打過仗的土匪,47軍結束剿匪離開湖南時,也從芷江、沅陵等地的學習班裡,帶走了一批罪行輕、表現好的土匪。當時,他們被編在各師的補充團裡,人數大約在1000人左右。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在先後入朝的幾支部隊裡,都有一些來自湘西的士兵。
這些特殊的戰士,在戰場上用鮮血和勇敢為自己正名,從此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大追殲——47軍剿匪紀實:篇七·七戰永順絕匪根
陳瑞清,原47軍141師421團士兵,如今就住在永順烈士公園附近。
91歲的陳老,從20歲開始就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刮風下雨,他每天都要到永順剿匪紀念塔前看一看。
回首那一段往事,老人滄桑神情眼神中閃爍出一絲不安,最終,老人堅定地吐出一句話。
時任47軍141師421士兵陳瑞清:“我以前是土匪,當土匪咧,那時候不當土匪沒有辦法啊,村裡土匪太多了,家裡吃的東西都沒有,我年紀又小,隻有跟着土匪一起出來搶吃的啊。”
永順縣石村鄉,曾經是土匪活動最猖獗的地區,美麗而甯靜的小村新莊,當年隻有30幾戶人家。在不到100人的村民中,不少青壯年男子,都曾經是扛槍的土匪。
生活所迫,尚未成年的陳瑞清,就跟随當地有名的匪首曹振亞上了山。
1949年10月,47軍奉命進入湘西剿匪。不久,141師追擊國民黨宋希濂部,途徑永順地區。
看着浩浩蕩蕩的解放大軍,股匪曹振亞讓手下人放出風聲:曹振亞跳天坑死了,曹振亞去了台灣。實際上,此時曹振亞鑽進了九龍山,化名李胡子,以教書為掩護躲藏了起來。
沒有了老大的陳瑞清,也跟随一哄而散的土匪溜回了家裡。
時任47軍141師421士兵陳瑞清:“解放軍一過來我們就散了,我就躲起來了,怕解放軍啊。”
然而,沒過多久,土匪們忽然發現,解放軍突然消失在了視線裡。
随後,老大曹振亞以軍長的身份,忽然神奇地回到永順。
時任47軍141師421士兵陳瑞清:“好像是1950年2月份吧,我又當起了土匪,不當土匪就沒有事情做啊,他們當時還給我封了一個官——連長。”
1949年10月下旬,湘鄂川邊界會剿展開後,141師423團1、2營、421團1營全面負責永順北部地區的清剿任務。
面對解放軍的淩厲攻勢,陳瑞清心裡有些慌了。
時任47軍141師421士兵陳瑞清:“解放軍打仗厲害,不怕死,我們那地方被解放軍一批一批地沖,我們被打得七零八落,沒有辦法,隻有躲在山裡面。”
此時,頑固不化的曹振亞已經東逃西躲,最後跑到一個手下的家裡放起了鴨子。
面對群龍無首的局面,陳瑞清終于決定放下武器,最終帶領自己的小分隊,主動出山投誠。
時任47軍141師421士兵陳瑞清:“當時我們就被叫到一個村裡去學習,學習共産黨的精神,一去就要主動交代自己的事情,有重大問題的人就要被鎮壓。我就被配置設定到一個地方學習,後來又到長沙學習了一段時間,主要是學習解放軍的紀律啊什麼的。後來我們知道了,是要去北韓打仗啊。”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中國派兵赴朝作戰。
得知這個消息後,陳瑞清撕下自己的衣服,咬破食指,寫下了一封報名參軍的血書。随後,陳瑞清開始焦急地等待。
1951年2月,陳瑞清出現在雄赳赳,氣昂昂的志願軍的隊伍中。
剿匪到了1951年元月15日止,除一批罪大惡極的土匪被鎮壓外,湘西還關押着30000名土匪和其他反革命分子。
其中大部分人經集訓教育後遣返農村,依靠覺悟好的農民群衆共同監督勞動,解決好生活問題,使其安心生産,不再為非作歹。
經過一段時間的管制,由農會評議,摘掉其“土匪”的帽子,還其農民的本份。
還有一部分,就是參軍進了部隊,在這個特别的煉爐裡,成長為堅強勇敢的戰士。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陳瑞清作戰勇猛頑強,屢立奇功,之後轉業回到家鄉,一直住在永順。
剿匪之後,許多47軍的指戰員就地轉業成了地方幹部。
在47軍許多老戰士心裡,對湘西這個意義非常大的地方,甚至已經有了家一樣的眷念。正如當年四野總部給47軍下的指令:經營湘西。
翟蘭庭,原47軍140師420團偵察連指導員,北韓戰場結束後,翟蘭庭轉業到了東北工作。
1962年,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找到遠在東北的翟蘭亭,邀請他回芷江工作,翟蘭亭義無反顧的答應了。
140師420團偵察連指導員翟蘭亭:“後來廣東軍區找我談話,就把我分到了芷江,芷江以前我們剿過匪的地方,比較熟悉。我一直是1962年來到現在。”
1946年,年僅25歲的翟蘭庭,光榮加入到革命的大軍中,平津戰役之後,随軍南下來到湖南,參加剿匪。面對湘西複雜的匪情,初來乍到的翟蘭庭與土匪既鬥争又鬥智。
140師420團偵察連指導員翟蘭亭:“有一次我們配合部隊去打,土匪他們也狡猾,他們不讓我們吃上飯。我們打完了以後,來這裡做飯,飯剛做好土匪就上來了,這就跟他繼續打,一打連飯都吃不成。弄得我們一天到晚是一點飯也沒吃上。”
在湘西有一次,翟蘭庭因急性闌尾炎,被人從戰場上擡了下來。一個加強班的戰士架着機槍,把指導員翟蘭庭護送到了二十多公裡外的140師衛生隊駐地。
140師420團偵察連指導員翟蘭亭:“懷化到芷江才多遠啊,70多華裡,結果動用一個排,開汽車送,到了懷化一帶,汽車也不敢開了,就把汽車停下來,人擡擔架,一個班開路送我過去。路那麼近,都不通,還要擔心土匪的襲擊……”
在湘西四百多個日日夜夜裡,這位粗犷剽悍的山東漢,與倔強的湘西人相融到了一起。
140師420團偵察連指導員翟蘭亭:“1956年我回去了一次,家裡面沒什麼人了,就一個侄子,我弟弟死了。我到哪裡都說我是湖南人,我這輩子在湖南呆的時間最長,走過的曲折道路太多了。”
扛槍作了土匪,卻不願離開家,是湘西土匪的習慣。
面對這樣的複雜情況,一開始,剿匪部隊也很難打開局面。
140師420團偵察連指導員翟蘭亭:“開始我們第一次去,他們的哨兵和老百姓一樣,我們走得很小心,前面走三個戰士,後面一個排,就這麼走,拉開距離,三個人在前面開路。那個路有很多的茅草,很窄,有老百姓帶路。旁邊有一拿鐮刀的小姑娘砍柴,我們的哨兵問路,那小姑娘一刀就把我們的戰士砍傷了,第二個就開槍,砍柴的是個土匪,往一個下坡就跑了,另外兩個就一直開槍打,但是還是跑了,我們就負傷了一個。從那以後我們就更警惕了。”
這一次的經曆,讓翟蘭亭和戰友們慢慢地找到一些竅門。
140師420團偵察連指導員翟蘭亭:“我們那會兒都提倡和老百姓交朋友,聯系後慢慢交往就都很好了。我在懷化有一個拜把子,我聯系的,家裡窮,參軍我把他帶走了,帶他到了北韓,回來負了傷,兩隻腿都沒有了。我給他買了車,一直到死,他家的困難我都幫着。聯系,交了朋友,慢慢就好了。”
在這裡經曆了浴血的戰鬥,經曆了可以患難的友誼,翟蘭亭的心,已經安在了這片美麗的土地之上。
“我們當時剿匪完之後,就有經營好湘西的心理準備,我們還規劃過湘黔鐵路。那個時候毛主席說過,作戰軍隊既要打好仗,還要種好地,軍隊要地方化。”
兩年多時間裡,湘西軍民共殲滅土匪92081人,同時,23萬無地少地農民分到田地,湘西匪患的根源從制度上被告消滅。
秦國卿和田玉蓮是湘西剿匪史記載的最後的土匪。從1951年開始,湘西地方公安和武裝部隊在大庸、桑植一帶,先後組織了數十次大規模的搜山和聯合圍剿行動,卻始終沒能把二人抓獲。
這對潛伏深山10餘年的“土匪鴛鴦”,先後殺害了解放軍戰士多名,無辜群衆近百人。
1965年3月24日,秦國卿、田玉蓮夫婦被我剿匪部隊戰士擊斃。
在湘西剿匪取得根本性勝利的13年後,最後兩個亡命深山的殘匪終告消滅。
回顧47軍與湘西土匪的這場較量,47軍固然付出了巨大犧牲,但他們的付出,卻被湘西人民永遠銘記。
1951年,芷江已經剿匪基本結束。
為了銘記這段曆史,銘記那些将熱血抛灑在這裡的47軍戰士,會同軍區和當地政府決定籌建一座具有标志性意義的建築,任務落到了140師宣傳隊宣傳員楊振煥身上。
接到任務後,楊振煥激動了許久,以至于他一打開畫紙,眼前就浮現出犧牲戰友的音容。
140師宣傳隊宣傳員楊振煥:“我的兩個最親密的戰友犧牲在了這裡……”
1950年,春節臨近,駐守在芷江的大土匪楊永清,大肆宣揚要反攻芷江城。
一時間,芷江城内形勢十分緊張,城裡的生活物資供應也很困難。
140師宣傳隊宣傳員楊振煥:“炊事班的班長劉傳業看到大家日夜排練《白毛女》很辛苦,就想給大家改善改善夥食。”
經過上司同意後,劉傳業來到臨近的晃縣,與他一起同行,還有楊振煥最親密的戰友鄭涵、範存仁、吳如起三個宣傳員。
140師宣傳隊宣傳員楊振煥:“去的時候是走路過去的,回來就是駕船,晃縣在芷江上面,駕船快一些。”
就在傳回的途中,劉傳業等人不幸進入了土匪的伏擊圈,雙方開始激烈地交火。但因寡不敵衆,劉傳業和鄭涵等四名同志壯烈犧牲。
140師宣傳隊宣傳員楊振煥:“當時,在與土匪激烈交火的過程中,一名戰士跳入草叢中,逃了出來,跑了三天三夜才回到我們營裡,我們當時一看到他的樣子,全傻了,頭發和衣服都是稀爛的。”
得知芷江最親密的戰友犧牲的噩耗後,楊振煥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失聲痛哭。
140師宣傳隊宣傳員楊振煥:“作為當年部隊文藝戰士,在一次戰鬥中同時犧牲四位的情況,在我軍的曆史上是罕見的,其中就有我最親密的戰友……想起犧牲的同志和我最親密的戰友,我就想能為他們做點什麼……”
随後,楊振煥從有限的資料中找到了哈爾濱市“東北解放烈士紀念塔”作參考,繪出了這個紀念塔的設計圖。
然而,就在此時,楊振煥接到了支援前線,參加抗美援朝戰争的指令。
1999年,為了紀念140師芷江剿匪勝利50周年,楊振煥與昔日的戰友一起相聚在芷江。
讓他沒想到的是,當年呈現在圖紙上的紀念塔已經屹立在他眼前。
睹物思人,這一刻,欣喜與驚訝之感油然湧上楊振煥的心頭。
原芷江縣檔案局黨組書記唐昭軍:“因為這個曆史紀念館的位置,是整個會同專區的行政中心,當時的140師部在芷江,會同軍分區在芷江,會同專員署也在芷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湘西著名的土匪頭子楊永清,是在這個地方被公審槍斃的,抓到楊永清是1950年年底了,51年修建這個塔。把楊永清抓住槍斃,就标志着湘西剿匪已經順利結束了,140師的剿匪任務也就基本完成了。是以說,這個位置,紀念塔修在這兒,是有紀念意義的。”
第四野戰軍、中南軍區所屬第47軍在湘西剿匪期間,其軍部設在懷化市沅陵縣,湘西剿匪勝利後在懷化市沅陵縣、懷化市辰溪縣修建有湘西剿匪勝利公園,沅陵勝利公園有第47軍修建的紀念塔(51年),塔正面有解放軍塑像,并刻有建塔序文,公園兩側建有亭四座,内立石碑,刻記剿匪犧牲烈士名單1024人。湘西州亦有“湘西剿匪博物館”。
時光流逝,湘西剿匪已成昨日往事,但人們對先輩的緬懷,對烈士的敬仰卻流逝不去。
47軍湘西剿匪紀實就講到這裡,請繼續關注@風華絕代憨小二,為您講述更多不為人知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