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蒙木:她为新诗带来新的可能

——读郑敏先生《诗的魅力》《新诗与传统》

中国新诗的历程并不长,如果从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算起,今年正好百年。郑敏先生在文章中多次对新诗百年进行梳理。郑先生认为当初“我手写我口”是对于汉语诗歌传统的打断;1950到1979年政治术语化对于中国新诗是又一次打断。所以,“今天,年轻的诗人与理论家多只指望向西方学习”;似乎先天不良的中国新诗究竟该向何处去?

郑敏先生对于新诗发展前途的思考,多结集在《新诗与传统》这本“大家小书”中。《新诗与传统》着重谈了郑敏先生自己对于诗歌写作的体悟,以及新诗如何向古典诗歌学习的讨论。文章提出,我们需要像传统诗歌学习的,大致包括字词的考究、意象的提炼、语言的音乐性、内在结构的多重性,以及与天地往来的大境界。这样的理论是不是太高妙了?我们不可忽略,郑敏先生提出这个媲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新诗前景,是与她对于目前后现代信息社会的认识,以及人类文明走向的思考相关的,她思考的这个东方,是努力参照并融汇西方的。

蒙木:她为新诗带来新的可能

大家小书 文艺学卷 《新诗与传统》 郑敏 文津出版社

所以我们读郑敏先生对于中国新诗的论述,一定不能忽略她深厚的西方诗学素养。她自叙她大学前后诗歌欣赏的重点是里尔克和华兹华斯;她在八十年代系统介绍并移译过美国当代诗歌,她精熟于国外的结构和解构理论。郑先生对于西方诗歌的阐述同样是新诗爱好者们需要理解和借鉴的。

《诗的魅力——郑敏谈外国诗歌》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重理论和诗歌史;下编着重几位大诗人的个案分析与赏鉴。虽然上及浪漫主义和意象派诗歌,但本书的重点是现代派诗歌,本书第一篇“诗的魅力”便是从艾略特讲起。该文提出诗的魅力首先它使读者惊奇;另一个来源是充满感性魅力与理性光辉的意象;接着是诗的内在结构……关于现代派诗歌的阅读问题,一直是中国新诗界面临的诘难之一,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究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进入一首现代派诗歌内部进行欣赏?“物我关系”、“诗的内在结构”、“想象力的流动”、“哲学境界”、“人文主义的理想”是郑敏诗学中几个特别重要的关键词。下编几篇赏析文章,是郑敏先生用她的诗学理论解读现代名诗的具体个案。希望本书能够助益于读者获得自己读外国诗歌的大致门径。

蒙木:她为新诗带来新的可能

大家小书 文艺学卷 《诗的魅力》 郑敏 文津出版社

诗的内在结构,又是郑敏诗学中关键之关键,因为她认为内在结构是诗与散文的分野。这种内在结构是一首诗的展开和运动的路线图,分为两种,一种是展开式结构,一种是高层式结构。展开式结构分为层层展开和突然展开,以及第三种展开:就是在结尾的高潮中突然提出一个全新的思想,但并不发挥,突然止住,而留下无限的空间,使读者继续思考。高层结构又称为多层结构,就是在写实的底层之上建立另一种奇特的结构。结构的形成是一种思想和艺术的升华。郑敏先生分析里尔克的《豹》、弗洛斯特的《雪夜林中小停》《修墙》、艾略特的《荒原》、约翰·阿胥伯莱的《这些湖畔城》《乡村的傍晚》《街头音乐家》、罗伯特·布莱《傍晚令人吃惊》《湖上垂钓》《雪困》都是运用内在结构理论赏鉴诗歌名篇的经典范例。诗人解诗,体贴原诗,把诗篇的内在结构营造打开给读者看。所以郑敏的诗歌赏鉴,不仅仅告诉我们如何读诗,也同时启示诗创作者如何创作。

郑敏关于诗的观点为什么重要?首先郑敏是一位大诗人。美国大诗人爱默生说:“真正的哲学家和真正的诗人,是一体的,美即为真,真即为美——哲学家和诗人两者的共同目标。”他还说:“诗人的心是与时代和国家相通的。”我们如果拿着两条来衡量中国新诗,中国当代新诗堪称大诗人者的确很寥寥,郑敏先生应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备选之一。也就是说大诗人的写作必须具有普遍性,具有广阔的时代性以及对于人类前途的思考。郑敏先生在《新诗与传统》一书中念念不忘对于“境界”的追寻正是出于对中国新诗何以贡献世界的情怀所向。郑敏先生的诗创作在新诗发展史上的成就与高度,谢冕、孙玉石等诸专家学者均有论述。真正有创作实绩的人谈创作理论和文学赏鉴,才有自得的甘苦之言,正如曹植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其次,郑敏先生的诗论努力融通中西,她自幼听母亲用闽调吟咏古诗,其祖父王又点是在福建颇有名望的词人,她对于古典诗词的喜爱是天然的。她的新诗写作深受西方诗歌的影响,她在布朗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的职业是在大学讲台讲授莎士比亚戏剧、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十七世纪英国玄学诗歌、中国现当代诗歌等课。

再者,郑敏先生的诗创作和诗论具有明显多种艺术门类综合的追求。她喜欢音乐,在纽约自费学习声乐近三年,闲暇时常去艺术画廊、美术馆看展览,听音乐会,填补在西方音乐、绘画等艺术方面的空白。郑敏先生的夫君童诗白院士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他们的女儿、诗人童蔚老师在《回忆父亲童诗白》文中说:“妈妈上班在城里,业余时间,展开音乐活动,延续在美国学美声的轨迹,估计父亲的小提琴已然跟不上她的节奏。”这是一个对音乐和昆曲情有独钟的家庭。另,童诗白先生的父亲童巂先生是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建筑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与杨廷宝、梁思成、陈植等并称为近现代建筑学界四杰。所以我们理解郑敏先生的理论,需要懂些音乐、绘画和建筑的知识。

“他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融汇了智力与想象、传统与创新,在一个变革时代,他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个本属于艾略特的颁奖词,移用来评价郑敏先生同样是合适的。郑敏先生与新诗同龄,她预流了其中近八十年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她的诗歌观点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不能无视。

另,郑敏不仅仅是诗学理论的理性建设者,她同时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本书涉及大量外国诗人诗篇诗集的不同译法,本书一仍其旧不作规范化,以显示郑先生的匠心,并将涉及的诸多诗歌名篇呈现给读者一个可资信赖的译本。笔者一直固执地认为:只有诗人,才可能译诗。

身兼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学者等多重身份,见证并预流中国新诗的百年历程,郑敏先生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如果想了解中国新诗的所以来与何处去,如果我们还做着一个诗人的梦,那就看看她的书吧。

继续阅读